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豁 《党建》2004,(5):16-17
古今事业成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皆成于实”。在近日重庆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市委书记黄镇东说到这一警句时,不由得加重了语气。他说,要切实把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及科学的发展观贯彻落实到重庆的改革发展和各项工作中去。学习讨论中,中心组成员纷纷表示,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推动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的发展上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杜绝追求虚名、不务实效的作风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切实为群众谋取实实…  相似文献   

2.
浙 江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取得喜人成就、面临新的更大突破的关键时刻 ,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新目标。这是一项既富于现实性、紧迫性又富于长期性、前瞻性的重大决策。今天的经济是昨天的文化 ,今天的文化也即是明天的经济。而且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应体现在人的解放、自由和幸福上。这样 ,文化大省建设 ,也就不仅仅是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之动力的“文化”建设 ,而更应是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之目标的“文化”建设。如此而观 ,强调文化中具有人文价值体系意义和功能的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就成为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60年代及70年代初期,是香港经济起飞阶段。这一时期,香港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出现“香港奇迹”,一跃而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但同时,这也是香港社会贪污腐败之风盛行时期。贿赂敲诈司空见惯并成为社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警察队伍内部,收受贿赂及分发贿款已成制度化。2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香港社会风气怎样?贪污贿赂有无得到遏制?1998年8月,笔者参加了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和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在香港举办的“第15期中国高级公务员经济管理研讨班”,通过实地学习考察了解到,今天的香港,经济在世界上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  相似文献   

4.
“留守老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留守老人”已成为农村改革发展急需关注和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这不仅影响到诸多农民的家庭生活,也影响到了整个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破解“留守老人”问题也就成为我们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时代需要改革,改革才能前进!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或者说革故鼎新,是中国古人就已熟知的道理。“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就是一部人事不断发展变化的记录,历史,就是新陈代谢的历史,就是不断变革和革命的历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处在不断的无穷变革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这在今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应当指出的是,改革作为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并不是80年代才开始的,早在5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起步的时候,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战略家,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许多有关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观点和原则。一、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了科学的阐述,为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殷真 《前线》1994,(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已经走过了15年发展历程。今天,我们通过实践已经对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根本性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这集中表现在邓小平同志这样的论述中:“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81页)“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同上,第113页)“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同上,第135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的中国,结束了“冷眼向洋”的时代,徐徐打开大门,开始学习人类社会所共同拥有的文明。市场经济,这一多年来避讳的词句,今天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这是改革开放的又一重大飞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应如何掌握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乘改革之风,破浪前进呢?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的社会心态问题及其有效疏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历了18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之后,公众的社会心态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历史性变迁.今天的社会心理环境,不仅相比于改革开放前夕,令人产生“换了人间”的感慨;而且相比改革的初中期,也早已是“时过境迁”,不可同日而语.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改革开放作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以及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所产生的巨大经济绩效已逐步达成共识.人们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大为增强,对改革的心理反应已逐步开始走向理智、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天的社会心态环境已风平浪静,一切都朝着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方向演进.事实上,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公众社会心态中所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已更为深刻和尖锐地暴露出来.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居安思危,积极探索缓解和消除社会心态问题的有效途径,将问题消除在萌芽或初期状态,以促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层官员任职地域回避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智慧。然而,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的今天,到底是坚持“异地为官”还是转为“改流归土”,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考量地域回避制度的设计初衷和现实效果,认为当前的异地为官制度不仅没有发挥制度设计初衷的有效作用,而且还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这阻碍了县政改革和基层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展到今天,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其中包括所有制、所有制实现形式等改革在内的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是关键,成了我们攻坚的目标,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更好地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才能真正建立起社会...  相似文献   

12.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实际和当前的一些思想问题,反复学习理解这一论断,初步认识到了其重大意义。一、“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丰富之一,就是把改革推到解放生产力的高度,纳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形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性质的客观规律。毛泽东同志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理论,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  相似文献   

13.
国有大中型企业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企业办社会”的历史问题,既是中国企业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现实可行的。现就几个应注意把握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要时刻注意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辩证关系。我国是个国大人多、历史包袱重、发展条件较差、改革难度大的国家。要想大改革、大发展必须注重大稳定。国之不稳,民这不稳,改革何成?发展何成?因此,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既应作为国家长治久安之大政方针,也应作为当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决好“企业办社会”问题的具体目标加以实施。毫无疑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改革与发展取得大成就,稳定取得大成功,但改革所造成的震动也是记忆犹新和有切肤之痛的。我们看到众多企业在处理这三者关系取得了宝贵成功经验的同时,不是也时常看到有的企业在这方面处理不当,以致酿成企业职工失业,生活水平明显下降,甚至造成企业震荡和巨大损失吗?即使是那些对“三者”关系处理得较好的企业也不是十全十美,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出现影响“三者”关系的隐患和现象。所以,要解决好“企业办社会”的问题,政府、企业各个方面都要时刻注重把握好“三者”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学习型社会又称学习化社会、教育化社会,是关于未来的社会、教育及其相互关系的构想。196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在《学习化社会》一书中首先提出这一思想。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学习化社会作了描述:“教育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种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未来的教育必须成为一个协…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轨迹。它包罗万象,涵盖古今,囊括中外,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社会发展的经验。我们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及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学习历史,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应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邓小平同志把懂得历史视为“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指出:“一个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  相似文献   

16.
观点搜索     
《理论与当代》2007,(2):53-57
北京日报呼唤“科学改革观”邹东涛在1月15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迫切需要树立“科学改革观”。第一,这是实现“改革的科学性与协调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李大创在1919──1920年间,先后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和《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光辉著作,在中国第一次用唯物史观论述了道德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观点,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中国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李大别批判了“道德不变”、“道德复古”、“道德无用”等种种谬论,精辟地论述了道德的社会作用和发展规律。针对“道德不变论”,李大别指出,“道德者利便于一社会生存之习惯风俗也。古今之社会不同,古今之道德自异。而道德之进化发展,亦泰半由于自然淘汰,几分由于人为淘…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实践和自然科学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历史结构运动的深层,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制约整个社会实践进步的关键性环节。在这个意义上,科学技术在今天已经突现为现实的“第一生产力”。这一点,在今天的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发展,实际上是以一种畸形的双重性实现的,即二方面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它又用牺牲大多数劳动者的主体性为基本代价,成为资本压迫劳动者的最大帮凶。这种畸形的发展状况,在西方社会已经走过的道路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我们不能不引以为鉴。在此,本文试图从西方科学理性分裂的教训出发,反观我们今天的实践,以探寻一个更加科学和全面的社会发展尺度。  相似文献   

19.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要遵循这条规律。  相似文献   

20.
《湘潮》1992,(5)
“红杏枝头春意闹。”随着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等地的一系列重要谈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全国上下都在摩拳擦掌,准备抓住新的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在这改革大潮中,我们党史工作者同样应该也完全可以大有作为。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明确指出,研究党史的目的,在于为党的现行路线服务,以指导今天的工作。简而言之,就是为现实服务。党史工作之所以成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具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除了它具有“存史”的作用外,更具有“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坚持为现实服务,就是这种社会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