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图书大世界     
《从邓小平到江泽民——改革开放风云录交锋与转折》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1.00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会议为重新确立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变,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本书首次系统提示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转折的艰难历程,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的前前后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完整过程,决策改革开放的复杂背景。全书再现了中国走出“左“的迷途,转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成功实现伟大转折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2.
郑德荣 《新长征》2008,(11):28-3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性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开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同共产党率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究其根本原因,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今天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当代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天津市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把中央精神与天津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地提出和实施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群众愿望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成功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谱写出辉煌篇章。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天津崛起在渤海之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实现了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张宇 《前线》2009,(2):25-2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从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国家调节为主导、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这种新型的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了有效的制度保障,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划时代的里程碑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指导思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大转移,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给中国带来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伴随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实现了从“征服自然”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转变。回顾和总结这个历史转折历程,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标志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正如陈云所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对于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陈云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对于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30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然而,正是这短短的30年,中国从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成长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复兴之路。这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已镌刻进人类的历史。本刊从第二期起开辟专栏:“纪念改革开放30年”,重温这段伟大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沈旭 《实事求是》2008,(4):13-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一转折的实现,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力推动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谭光定 《探索》2005,(2):181-183
我国的司法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设计者和实施者都面临共同的困惑: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怎样构建司法独立体制。法官独立作为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自然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对这一被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如何构建法官独立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特征,无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还是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指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贫困问题是令人十分担忧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贫困的消除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因此,扶贫方式的选择是我国政府财政面对的重大课题。在当前,政府要通过改革不合理的财政分配制度,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等措施,来逐步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不分的弊病很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现党政职能的科学分开。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理顺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等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党的领导和发挥国家政权机关职能作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党政关系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虽经长期探索,至今没有彻底解决.思考我国的党政关系必须从新的视角注入新的理念.从政党比较的视角,通过与自己历史比较、与本国现实比较、与苏共比较、与西方政党比较,进一步认清我国党政关系特点、本质和基本思路,是研究我国党政关系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党内选举失真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党内选举中存在种种失真现象 ,由此构成对干部权力合法性的严重挑战。要提高党内选举质量 ,应该以改革和完善党内权力结构为前提 ,以构建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为关键 ,以实施“城市带动农村”战略为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