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发展乡镇企业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的符合国情的战略决策,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的新路子。这条新路子必然会改变农村原来的面貌,实现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工人化。发展乡镇企业与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在农业母体中孕育、成长、分化出来的乡镇企业的基础,必然给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多样而重要的支持。其一,粮食和原料的支持。农业越发展,粮食和原料越充足,发展乡镇企业就越有保障。其二,发展乡镇企业需要的物力和财力,除了得到…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持续 不断的话题。过去我们一直强调,解决农业 问题,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乡镇企业。解 决农村问题,要推进城镇化,促进小城镇的 建设。解决农民问题,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 力,鼓励农民进城。但当一部分农民转移出  相似文献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建设部、农业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村镇建设工作的请示》,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村镇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农业这个基础,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实现亿万农民安居乐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在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村收入的基础上,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搞好村镇建设。各级地方政府要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民养老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民政部作为国务院主管农村(含乡镇企业)社会养老保险的职能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在农村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建立起社会养老...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好报告,好就好在求真务实。尽管某些问题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同看法,但一点站得住脚的就是,通篇讲的是真话,务的是农村一件大实事。乡镇企业的崛起必将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繁荣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对待与农民、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息息相关的新生事物——乡镇企业,这是一个不容回避并需要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本文试通过对仙桃市乡镇企业的分析,以求得更多的人们来理解、爱护和扶持乡镇企业,促进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近四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明确要求加快农村沼气发展。为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和农民节支增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加快我市农村沼气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7.
关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农村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需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一、农村增收扩需的重要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需求,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此,要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增加农民非农业就业机会,等等。但是,要把这些…  相似文献   

8.
一、我省乡镇企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的一大创举,它开辟了我国尽快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新途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4年以来,我省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还极大地改变了我省的就业结构,较快地提高了我省农民的收入,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农业现代化和社会化进程,创造了数量可观的财政收入和外汇,推动了我省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小城镇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和农民企业家,乡镇企业生产的大量产品、提供的多种服务,丰富和方便了城乡人民的生活。 同时,我们又应该清醒地看到,我…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逆淘汰"式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因直接影响农民的整体状况而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虽然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总体上有利于减少农民、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但农村劳动力的“逆淘汰”式转移,也造成了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外流,影响了“三农”问题的及时解决,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而农民工回流和返乡创业正好弥补了“逆淘汰”式转移的不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社会资本,有力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民消费和收入增长主要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缺陷、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局限、农民进入市场的成本太高、农村城镇化滞后等因素制约。只有通过深化改革 ,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 ,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 ,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农民消费和收入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1.
加强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 ,是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20多年来 ,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多种所有制经济、村民自治等等 ,都曾经对全国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起了带头和促进作用。在新形势下 ,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 ,同样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而且对于全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指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在集中精力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同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措施是:把乡镇企业的发展同兴建小城镇结合起来;引导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向城市流动;积极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3.
市场竞争主体不强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最薄弱的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谈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质上是研究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做大做强农业、农村经济的市场竞争主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2004年和2005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提出支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要求,2006年的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兴起,促进了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的转化,农民开始为市场而进行生产。商品生产成为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决定性动力。农业中不断地提高经营规模的效益,已成为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农民追求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20年前发表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乡镇企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中的巨大作用,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加快发展乡镇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民继乡镇企业辉煌之后的又一伟大创造。北京、山东、浙江、安徽等省份农村农业产业化的成功,为中国农村跨世纪之行描绘了一幅幅繁荣昌盛的壮丽景貌。农业产业化作为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启动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变革和小...  相似文献   

17.
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民走向富裕的必经之路,是实现农村经济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国的乡镇企业一般指在农业社区和城市郊区农民所办的非国有制企业,它们的经营活动涉及到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业、商业、饮业、服务业等部门,但主要从事农村非农产业活动。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的乡镇企业并不是改革之后才萌生和成长起来的,其前身社队企业早在50年代后期就出现了。由于受资源动员的行政性和发展的社区性的约束,自其产生后的20余年中,经历了极为曲折和缓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17年来,山区农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大大增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绝大多数农户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中一部分农户正向小康目标迈进。山区农村长期落后,归根到底还是农村产业结构过于单一,非农经济比重大小,突出地体现在农村工业的发展上。一、必须重视山区农村工业的发展李鹏总理指出: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一定要下硬功夫抓好山区农村经济的调整,探索农业、工业、贸易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农业向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现有剩余劳动力有近1.2亿人,农民要增收就必须把这些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在非农领域寻找农民增收新的突破口。首先,促进乡镇企业的第二次创业,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乡镇企业是转移农业劳动力的主要载体,也是增加农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的偏差、人与资源的矛盾突出以及农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解决“三农”问题出路在于:工业反哺农业,加大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扶持力度;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长远治本措施;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农村的各种资源向优势经营主体集中,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加速农村城市化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搞活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