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以“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为题,具体阐述了中国政府的和平发展战略。报告指出:“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和平发展,这是中国对全世界再一次的庄严宣告和郑重承诺,也是中国政府必将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1986年中国政府提出了“恢复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的申请,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后,中国的“复关”谈判从同年的11月起,改为了“入世”谈判,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入世”一方面加速了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的进程,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我国政府进行公共行政的调整与改革,为政府转变职能提供了契机。“入世”无疑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与方式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这一影响主要表现为我们必须根据世贸规则对社会生活各方面进行管理。在新的形势下,抓住机遇,更新观念、转变职能、迎接挑战成为我国政府结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9,(3):57-57
郑州,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人口735.6万。早在3600年前,郑州就成为我国最早且最大的一座都城,享誉世界的商文明就是从这里起步。作为中华民族主要发源地之一,郑州曾5次为都,8代为州,已加入“世界历史都市联盟”。今天的郑州,正进发出新的发展活力,工业体系日趋健全,商贸优势日益凸显,“郑州价格”已成为中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指导价格。古老的郑州正披着时代的华彩从中国中部大地奋然崛起。  相似文献   

4.
蓝芳 《求贤》2014,(9):48-49
我们说人、写人,描绘的也都是时代之下一个人的故事。一个人所身处的都是时代所营造的“世界”,这是人类生长不可逃避的时间局限。因此,每一个时代也总是会赋予人一种活在当下的“时代特性”,故而每个时代总有一批这样那样的相似人群。  相似文献   

5.
2008年我国申奥的成功,标志着中国体育文化的成功,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国际关系的成功。“中国走向了世界,世界走向了中国”,这双向走向的背后,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全面交流和融合。也就是说,“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趋势。在全球化语境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在这样的国际关系中植入了本民族、本国家的文化和时代思维元素。重视和推动好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交流,在全球化语境的发展视野中认知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同时,进一步注重跨文化交流就更显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梦绿 《世纪风采》2010,(12):14-19
1983年,美围寅布了“星球大战”计划。对此,各国纷纷出台对策。中国几位老科学家也对此作出了反应: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泠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联名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上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这封信得到了邓小平的高度重视。随即,中国政府制定了一个面向21世纪的战略性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  相似文献   

7.
孙向阳 《党史博采》2008,(12):31-32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基于国家的基本国情、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作出的必然选择。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真实表达了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推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崇高追求。  相似文献   

8.
吴伟 《党建文汇》2008,(6):12-12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19日发表题为“从四川大地震看信心、信息、信任与信誉”的文章说,一场突如其来的四川大地震,让中国政府经受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空前的一场危机、但也可以说是中国政府建国以来最成功的一次危机管理。与以往相比,在展现政府抗击危机方面的信心,占领信息主导权,争取百姓的信任以及赢得国际信誉方面,中国政府此次的表现可说是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9.
丁彦霞 《世纪桥》2008,(12):39-39,49
“和谐世界”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重大国际战略构想。它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给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奋斗的目标和行动的原则,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一个乐观的前景。这一重要理论对推进和平发展道路,对促进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和共同发展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50年了。在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悠悠长河中,新中国5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但是,这个在民族历史上仅占百分之一的岁月,却使作为中华民族载体的神州大地发生了全方位的、“换了人间”的历史性巨变。与旧中国相比较,我们国家确实取得了“当惊世界殊”的伟大成就,再铸了中华民族的盛世辉煌。首先,我国已经由一个被帝国主义欺凌、奴役和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变成了完全独立、主权完整、拥有尊严和国际地位的自主国家。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强迫中国政府签…  相似文献   

11.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次核试验在美国的阿拉默果尔举行,当天美国官方发布的公报是:一座装有大量烈性炸药的军火库发生爆炸。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在中国政府当晚发布的声明中,就宣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是世界上一个有核国家首次做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对人类和平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政策中的经济因素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80年代初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之前,中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的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①。中国政府的这一政策不但是明确的,而且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里,这种政策也经受住了考验。那么,为什么中国政府并不急于收回香港,而是把时间表定在中国并不承认的不平等条约中关于新界租借期满的1997年呢?这是一个需要从多方面研究的…  相似文献   

13.
1996年12月11日,对董建华和他的家人来说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对600万香港同胞和全体中国人来说,都是个永远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在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举中。董建华以320票——八成得票率顺利当选为香港百多年来第一位行政长官。他以首位中国人主政香港的姿态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政府将对被英国统治100多年的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董建华将亲手为英国的港督历史划上句号。同时他也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开创的、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也随着董建华的当选而正式拉开序幕。尤其是12月1…  相似文献   

14.
因为有大庆石油工人这批奠基者,1964年春,周恩来总理自豪地向世界宣布:中国人用“洋油”的时代彻底结束了。同时,一些西方国家企图用石油“窒息红色中国”的阴谋也宣告破产。  相似文献   

15.
张炯 《求是》1999,(19)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迈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从近代以来形成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跨向社会主义社会。经过50年的建设,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全世界所瞩目。同样,新中国文学的50年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它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文学时代。一、描绘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文学还在本世纪40年代初,毛泽东便号召来到延安的作家们去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新中国文学描写的题材十分广泛。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标志着人民当家作主在全国范围的实现,也标志着我国从长期的战乱转向长治久安,开始了在各个…  相似文献   

16.
贵州,是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国发(2012)2号文件指出:“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2020年中国全面实现小康,是中国政府向世界进行的庄严承诺。处于中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贵州,能否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17.
1982年9月,“钢汉子”邓小平会见“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向全世界宣告:“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在这里,邓小平展示了一个新中国香港回归之旅的时间上、下限:1949—1997.从“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到“收回主权、保持繁荣,制度不变、港人治港”,从“暂时不动香港”到“一国两制、50年不变”,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之初的中国,正在全方位对外开放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发展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与世界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联,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正确地认识世界,睿智地走向世界。党的十六大报告在系统总结我国对外工作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报告既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面向国际社会发出的中国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政治宣言。一、把握时代主题,顺应历史潮流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申:“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9.
“世界迈一步,中国跨三步”,这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形象的描述。从1978年到2001年,我国GDP剔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增长9、4%,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高速增长时期增速相当,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速的3倍强.位居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20.
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刘曼抒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历经百年风雨沧桑,东方之珠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这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是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