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当年。毛主席在苏区时,反复念叨“争取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就创办了《群众》;解放后,毛主席又为党刊题词“群众”。从2010年第1期起,我们开设“群众”栏目,下设“山乡纪事”、“关注未来”、“编读互动”等子栏目,就是为了向群众寻求真理。让我们共同关注基层,心系群众,讲述基层群众中发生的那人、那事、那物、那变化。  相似文献   

2.
当年。毛主席在苏区时,反复念叨“争取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就创办了《群众》;解放后,毛主席又为党刊题词“群众”。从2010年第1期起,我们开设“群众”栏目,下设“山乡纪事”、“关注未来”、“编读互动”等子栏目,就是为了向群众寻求真理。让我们共同关注基层,心系群众,讲述基层群众中发生的那人、那事、那物、那变化。  相似文献   

3.
践行群众路线要真正出实效,走进群众心里,就必须念好“勤、实、细、狠”四字诀。访基层群众要“勤”。各级党员干部要“勤”下基层,在基层多听群众“好声音”,轻闻成绩重听意见;多看群众“脸色”,了解社情民意,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读懂群众的心声,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下基层不仅要“勤”,  相似文献   

4.
在“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引领下,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要善说“群众话”、善办“群众事”、善贴“群众心”。  相似文献   

5.
一、自觉地把群众意愿作为“第一信号”,把帮助群众增收减负作为“第一目标”,把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第一抓手”。真正从思想上“思民”、感情上“爱民”、行动上“为民”。对那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解决的一定要认真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向群众说明情况,并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新长征》2014,(8):32-32
践行群众路线,必须疏解群众心中的“堵”。干部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深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做起,不断疏通群众心中的“堵”,解开群众心中的“结”,努力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7.
《党建》2012,(4):44-44
心入基层,增进群众感情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成小红 港闸区着力在“与民结亲”中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亲和力。基层宣传工作者带着对群众的感情深入到群众之中,同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摸到群众的脉搏,贴近群众的心窝,与群众产生共同语言,形成情感“同频共振”。同时,在“民唱主角”中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参与度,让普通群众唱主角,  相似文献   

8.
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溆浦县考察调研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善用群众的语言做群众工作”。所谓“群众语言”,尽管各种“版本”不同,但实质是由群众“容易理解的语句”、“时刻关注的话题”、“乐于接受的方式”三者组成的总和。因此,我们各级干部提升运用群众语言的技巧与实效,关键是在四个方面下工夫,求突破。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干部的优劣和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只有坚持和贯彻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才能真正把人选准用好。”“群众公认”,就是各方面、各层次大多数群众普遍赞成和肯定。应该说,可以提拔重用的领导干部,都必须是群众公认的。“群众公认”是起码标准,是领导干部得以提拔重用的“资格证书”。在大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今天,选任干部必须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扩大群众的参与度。但一些地方和单位领导在对待“群众公认”的态度和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有的认为“群众公认”无非就是以票…  相似文献   

10.
蒋建 《党课》2014,(15):23-25
2011年以来,我们江苏省如皋市委把“让每一位群众脸上都写满笑容”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行“一中心三理五制”模式,即:全面拓展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全面推行以“及时梳理群众诉求,实时代理群众事务,即时处理群众难题”为主要内容的“三理工作法”;全面建立进村入户走访、接待群众说事、联系群众帮扶、党群议事反馈、服务群众考评等“五项制度”,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人》2007,(12):34-35
为全面掌握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实绩,进一步扩大党员群众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2006年底,红寺堡开发区开展了“一述双评”工作,即村“两委”班子成员述职,由群众评议和乡党委评议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评价“村官”,以此作为奖惩村干部的主要依据。特别是让群众说、听群众评,等于给想当“太平官”、“糊涂官”的村干部上了一道“紧箍咒”。  相似文献   

12.
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溆浦县考察调研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善用群众的语言做群众工作”。所谓“群众语言”,尽管各种“版本”不同,但实质是由群众“容易理解的语句”、“时刻关注的话题”、“乐于接受的方式”三者组成的总和。因此,我们各级干部提升运用群众语言的技巧与实效,关键是在四个方面下工夫,求突破。  相似文献   

13.
干部下基层,目的是要访民情、知民声,解民困,增进和群众的联系,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如何与基层群众进行有效交流,获得基层的真实情况,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关键。要说得了“农家话”。到基层了解民情,听取民声,和群众谈话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有的干部在机关坐得久了,习惯摆架子、打“官腔”,不善于与群众交流,和群众谈话没有“共同语言”,这样的干部显然不受群众欢迎,不能让群众接受。和群众交流要避免说“官话”、大话、套话,朴素实在的“农家话”才能说到群众心窝子里去,群众也愿意把这样的干部当成自己人。  相似文献   

14.
做群众工作,要像“110”、“114”、“119”、“120”、“122”这5个特殊电话号码一样,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巩固农村政权的骨干,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在农业税取消以后,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干部不找群众”、“群众也不找干部”的“两不找”现象。不少农村基层干部上班无事可干,有的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闲得发慌,有的甚至长时间外出,平时找不到人影,到发工资时才能见上一面。目前,农村干部真的不需要找群众、群众也不需要找干部吗?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人们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多样,思想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在这个大势下,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备受关注,说不说、说什么,怎么说、哈时说,民众都会进行价值评判。如果心中没有“怕”字,对群众毫无敬畏,平时口无遮拦,屡出“最牛官话”“雷言雷语”,让群众不满,这不行。如果老怕“说错话”,面对群众质疑、舆论“围观”,当“泥菩萨”、打“太极拳”,同样会让群众失望。  相似文献   

17.
临泽县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效能风暴”等活动紧密结合,深化“双联”内涵,从“双联”行动的参与范围、行动主体、联系对象3个层面进行延伸,发动各级干部到群众中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心连心感受群众冷暖,在实践中促进干部作风的大转变与干部能力的大提升,架起了干群连心桥,筑起了农民致富路,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深受群众欢迎的“双联”之路,  相似文献   

18.
曲组轩 《党课》2013,(24):58-59
云南省曲靖市探索建立“一创三评一定”服务型党组织创评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指引、激励作用,创建“七有”服务型党组织,按照基层评、群众评、组织评的步骤开展考评,突出群众评的分值权重,采取随机调研的方式进行督查,以创促建、以评促创、以查促改,做到决策由群众做主、过程让群众参与、结果向群众公开,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由“体制内创评”向“开放式创评”转变、由“自我满意”向“群众满意”转变。  相似文献   

19.
近闻,某省委副书记就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出“四得说”,即干部要有贴近群众的亲和力,让群众“坐得住”;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让群众“听得进”;要有临场处置问题的能力,让群众“看得起”;要有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让群众“信得过”。细细品味“四得”,让人颇受启迪。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对群众的认识发生了错位与变异,存在“矮化”、“妖魔化”、“抽象化”群众的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制度化,群众路线发生了变异,成为没有群众观点的“群众路线”,这导致同联系群众的扭曲与变形以及干群间利益关系的变化。此外,在工作方法上还存在本领恐慌的问题,这集q-体现在群众工作中的“失语”、群众工作方法的“失效”和一些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的“失位”等方面。密切党群关系,要把党的群众路线与发展民主政治结合起来,拓宽联系群众的广度与深度以建立同群众的“有效沟通”,并将高度重视公共利益作为新时期群众观点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