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阶段的精准扶贫就是要精确拔除穷根,需要将扶贫与扶智相融合。扶智是扶知识、扶技术,是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之策。针对扶智中教育扶贫存在短板、职业技能培训不强、贫困人口科学素养不高、贫困人口参与不足等问题,要加强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本领;加强科技扶贫,提升科学素养水平;加强参与式扶贫,实现赋权赋能。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经济转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城市贫困人口不断增多,已对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成为经济发展和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消除城市贫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城市贫困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扶贫解困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是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而贫困人口的60%是妇女和儿童。贫困女性中的大部分人的发展遭受物质和人力双重资源缺乏的困扰,基本素质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她们走出贫困、发展经济的进程。因此,实现河南省农村贫困女性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和妇女解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资源枯竭后我国相当一部分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性产业大幅度萎缩,大量工人下岗失业并陷入贫困。如何提高资源枯竭型城市贫困人口的收入,实现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这些城市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后,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问题遇到了新的挑战。怎样使“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课题。贵州省作为拥有丰富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同时又是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怎样构建文化产业扶贫的相关机制,使其在解决贫困地区晦贫困状况中发挥最大产业扶贫效益是贵州省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在生态工程的支持下,我国多个地区贫困状况有了成功改善,出现大量贫困人口创业的案例。本文基于要素视角,分析贫困人口创业的相关参与主体,从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构建实现路径,并进行政策机制设计;提出基于生态工程参与的贫困人口创业问题,破解生态工程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难题,实现复合生态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论坛》2000,(12):39-40
我国政府从1986年开始实行以促进贫困人口集中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来实现减缓和消除贫困目标的战略。第一,它将贫困人口集中区域(实际上主要是常说的贫困县)作为扶贫的基本操作单位和工作对象。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教育扶贫作为我国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是拔除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要完成"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战略目标,今后几年必须抓住教育扶贫工作的关键点,即将"输血式扶贫"全面升级为"造血式扶贫"。将中央教育扶贫政策、国内教育扶贫工作示范区域的先进经验与陕西省清涧县教育扶贫现状结合起来,可以对陕西山区教育扶贫工作的长效有序开展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一是以"志智双扶"思想为指导;二是支持乡村教师发展;三是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扶贫;四是教育扶贫要强化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能力。以期对陕西山区教育扶贫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贫困问题是当今社会最热点、最尖锐、最棘手的社会问题之一,其具有一张女性面孔,为此应重点关注女性贫困人口话题。为厘清我国女性劳动力人口多维贫困状况,基于CGSS2018数据,从经济、教育、健康、资产、空闲时间、交往及社会参与6个维度,构建针对女性劳动力的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并展开具体分析。研究发现:女性劳动力在空闲时间、交往及社会参与、资产和教育4个维度的贫困发生率超过50%;在经济、教育和健康3个维度的贫困发生率高于男性劳动力群体;大部分女性劳动力面临4个维度及以上的贫困问题;年龄在45~55岁、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女性劳动力群体多维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我们应从家庭、社会和政策三个层面纾解女性劳动力多维贫困问题,从根源上消除大规模女性劳动力贫困人口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刘同德 《理论前沿》2005,(24):14-15
贫困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并且具有传递性,从而形成贫困的恶性循环。资本投入不是打破西部地区贫困恶性循环的现实选择。实现西部教育优先发展、超常规发展,则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重要突破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初步分析高校贫困生群体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贫困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面对高校较大数量的贫困生群体,帮助他们奋斗成才和脱困,是贫困生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应针对贫困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注重健全贫困生心理教育,强化助困育人环境,将育人与助困有机结合,促进高校贫困生顺利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贫富分化问题现已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悬殊,地区差距明显和部门行业之间差距扩大,这主要是由自然条件和生态条件不同、教育投入与资本投入不均衡和社会保障滞后等问题所导致。今后应采取从严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利用资源、注重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努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等措施,来对此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绝大部分贫困人口也在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是影响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缩小城乡差别,加快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是实现贫困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路径。贫困地区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必须用现代化理念作支撑,必须用特色化目标作引领,必须用市场化的机制作保障,必须用法制化的进程作规范。  相似文献   

15.
对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发展状态,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发展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我国存在着一些不和谐与不协调的因素,其中贫富差距过大是其重要因素之一。贫富差距过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我国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现状中分析了产生原因和贫富差距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一个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正在形成。农村留守儿童的风险境遇主要是生活质量低,心理和自身安全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国家、社会、家庭的视角出发,提出解决风险的应对策略,不仅有利于解决其本身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减少社会运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的刑事司法制度中,未成年人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特殊优恤。这些优恤政策主要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的,具体而言是儒家"仁政"、"宽刑"的治国理念和"济贫救弱"、"矜老恤幼"的社会保障思想。在这两种思想影响下,形成了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国家、社会、家族三方面协调保护未成年人的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贫困大学生多数来自贫困地区,我们应该客观认识中国贫困地区的新特点,高度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我国贫困大学生突出的心理特征是个性超前独立,意志顽强,双重人格明显,易发生的心理问题是偏颇的自我认识,自卑心理,消极情绪,多疑心态,嫉妒心理,自我否定倾向等多方面的心理障碍。导致这些心理障碍有物质方面的因素,也有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因素。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对策,主要是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政策威力,全社会高度关注,强化助学体系,从物质和精神结合上去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的思想状况是比较复杂的,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有许多需要我们关注的思想和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自卑心理严重,虚荣心和嫉妒心强,焦虑心理严重,思想压力大,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偏差五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形成既有内部原因(即其个人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包括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等。针对以上情况,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个角度拿出对策,解决高校贫困生的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20.
齐格蒙特·鲍曼在《工作、消费、新穷人》一书中认为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消费社会,穷人的涵义发生了变化。在消费社会里,穷人不是指物质产品匮乏的绝对穷人,而是指“有缺陷的消费者暠。鲍曼分析了新穷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观念层面上消费美学的兴盛、政策层面上福利国家的衰落、生产层面上全球化的发展。他认为新穷人对社会而言成为无用的人,他们已难以像过去那样团结起来把自身的苦难变为公共关怀。“新穷人暠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穷人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