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3年12月22日清华大学牵头的自主招生“华约”联盟,发布了2014年招生的联合公告。不过,从2011年起即加入“华约”的中国人民大学,未出现在公告名单中,“华约”7校联盟随之缩减为6校。人大招办回复称,人大决定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暂缓一年。  相似文献   

2.
曝光台     
《检察风云》2013,(24):7-7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接受调查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中心负责人确认,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违法违纪接受调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胡娟也被免职协助调查。这一事件与“名校”“招生”“被查”等关键词联系起来,引发了公众对高招问题的质疑。调查发现,高招腐败案件近年来呈多发趋势,自主招生、补录及调换专业三个环节已成为腐败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3.
国忠 《检察风云》2014,(18):16-18
2014年5月30日距离高考还有一周,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发布消息称,因涉嫌受贿罪,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被南京市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经查,2006年至2013年期间,蔡荣生利用职务便利,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2013年11月20日,经上级指定管辖,南京市秦淮区检察院对蔡荣生立案侦查。目前,该案在进一步审查中……  相似文献   

4.
1月23日、24日,由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东华大学等上海6所高校开展的自主招生测试中,有4所高校或放弃了对理科生考查语文科目,或规定全部考生仅测试数学和英语两科。“上海六所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的消息立即成了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教育改革特别是高考制度改革再度成为焦点.而不久前,自主招生考试三大同盟中的“北约”、“华约”考试吸引了全国约20万学子赴考.与饱受诟病的高考相比,自主招生引发了诸多争议.@@ 火爆局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思考:自主招生的这一小步,能否撬动中国高考制度的大变革?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如何确保教育公平,农村学生如何避免被边缘化?笔者就此走访了广东省教育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少考生、家长和热心网友也纷纷献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的高度,阐述了加强招生工作中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及深远意义,提出了为高校招生工作建章立制,严把招生人口关的措施和操作程序,在理论和实践的不同程度上对我国高校推进"阳光工程",确保优质生源的优化选拔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钟一苇 《政府法制》2009,(17):39-39
近日,北京大学邀请全国近80所中学校长参加自主招生座谈会。北大招办主任刘明利表示,在面向社会公示的前提下,各校长可实名向北大推荐优秀学生;而经实名推荐的学生,可成为高校自主招生直接候选人。  相似文献   

8.
部属高校“地方化”与受教育权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家设立的大学,部属高校不管设在哪个地区,在招生中都应当坚持全国范围内的平等。但是多年来,部属高校在招生中都按地区事先确定录取指标,而在分配招生指标过程中普遍向本地倾斜,分配给学校所在省市的招生指标大大超过其他地区,从而导致部属高校的人为地方化。2000年后的五六年间,一些部属高校的招生指标出现了高度人为地方化的浪潮。例  相似文献   

9.
《检察风云》2010,(4):74-74
据《长江日报》报道: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上外和东华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密集举行,考生人数逾万。与以往不同的是,六所高校均不考语文,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这一“学科歧视”现象引起众多考生和家长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吴杭民 《江淮法治》2014,(12):22-22
正备受关注的异地高考在2013年艰难"破冰"之后,今年又获得进一步推进,至少有28个省份将实施异地高考。今年报名人数达到5.6万人,较去年激增12倍,但部分地区门槛过高问题仍有待解决。专家指出,未来应深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打破分省按计划录取制度,实现考试和招生相对分离,让大学自主招生,以彻底解决异地高考问题。(6  相似文献   

11.
博客堂     
新闻背景据《长江日报》报道: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上外和东华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密集举行,考生人数逾万。与以往不同的是,六所高校均不考语文,只考数学  相似文献   

12.
《公民与法治》2010,(14):46-46
今年,不管是有没有参加过高校自主招生的考生,都很清楚地知道,时下,考试题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了,一些新鲜名词、新鲜事物频繁地出现在考试中,如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蚁族等。对于参加今年中高考的学子们来说,很有必要了解一些,这样答题时也就驾轻就熟了。  相似文献   

13.
刘婷 《中国公证》2006,(2):56-56
晚报讯 大学自主招生背后有无“黑幕”.相信这是任何一个高三考生家长都会关注的问题。记者昨日从复旦大学了解到.为保证复旦博雅杯人文知识大赛公平、公正地选拔出最优秀学生,给予自主招生的优惠待遇.校方邀请杨浦区公证处给予公证。由此,复旦成为国内首家在面向社会自主招生活动中引入公证环节的高校。  相似文献   

14.
《检察风云》2010,(4):75-75
“不考语文”最早被记者察觉,缘于一名考生的抱怨。而这名考生之所以抱怨,是因为语文是她的拿手科目。实际上,既然是自主招生,高校当然有权安排考试科目和内容,考生只能完全服从。这种“感打愿挨”的事,本不该引出“怪张怪李”的怨言,在英语通吃天下的语境下,与其说高校“学种歧视”,不如说“学科优待”。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2009年扩大自主招生,新增推荐学生十六字方针,其招办主任向外界宣称,这十六字方针原有“孝敬父母”一条,后因专家组认为,孝敬父母本来就不应该特别强调,因为人人都应该做到,于是才改为“心系天下”。但该招办主任仍强调,北大将在自主招生过程中进行监督举证,如果发现日常生活中有不孝敬父母行为的学生,“一经查实,北大自主招生是不会录取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内容是关于高校招生规模应当适度增长,意在阐明高校扩招的同时,应兼顾实际情况,实现教育资源合理和优化配置.全篇从教育学基本原理和高校招生工作实际出发,论证了高校招生规模的增长应当考虑与国家政策、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社会承受力、经济发展等因素相适应,在政策导向和招生重点上通过各种因素调节平衡,既重数量又重质量,坚持规模增长与教育效益并重的观点.希望能以此为高校招生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中国教育领域的历史中,没有一件事情像高校招生一样引起那么多的关注和争议;没有一种考试能像高考一样能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发展至今,经历了过渡时期、形成与发展时期、遭到严重破坏时期、恢复并走向正轨时期、改革试验时期和探索深化等时期。研究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沿革,有助于发现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更好地指导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8.
江中澍 《法庭内外》2008,(11):21-23
一年一度的高校招生时间到来之际,许多考生家长,特别是那些考得不太理想的考生的家长,为能让孩子上大学,纷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这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又得到教育部门"可以适当降分补录"的政策的广西中医学院,大力挖掘"招生经济",向补录生收取"赞助费"。院长办主任甘书坚受命负责具体工作,他任劳任怨,日夜操劳,暗中却捞取私利,最终落得入监牢的下场,2008年6月,广西贵港市草塘区法院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  相似文献   

19.
高校招生,往往被喻为“大战”。近日,这场大战再起硝烟。复旦大学称有人假冒该校老师欺骗考生修改志愿,更有教师在微博上直指“李鬼”来自上海交大。上海交大则紧急回应,称不存在上述行为。  相似文献   

20.
高考录取已结束,而被北大、清华、中国人民大学、北师大、复旦、哈工大六所重点高校录取的近500名江苏籍新生迟迟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六所高校的招生网上挂出“关于江苏省新生尚未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情况说明,说明中称,因未交纳每个考生30元的录取费,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扣发了江苏考生录取名单,因此,录取通知书无法发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