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公诉人和辩护人应审阅法庭笔录方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法庭审判的全部活动,应当由书记员写成笔录,经审判长审阅后,由审判长和书记员签名。法庭笔录中的证人证言部分,应当当庭宣读或者交给证人阅读。证人在承认没有错误后,应...  相似文献   

2.
树叶作证     
正给后世法医鉴定学留下重大影响的宋代提刑官宋慈,在年轻的时候也做过一段时间小官。一天一个胖子跟一个瘦子互相扯着来到衙门报案。胖子言辞凿凿说瘦子借他的金子不还,瘦子打死也不承认。宋慈想了想就问胖子:"你是在什么时候给他金子的,具体地点呢,证人呢?"胖子:"没有证人,证人是村里的一棵老槐树。"宋慈一听哈哈大笑:"那好啊,你说老槐树是证人,那你去找你的证人给我要两片树叶。"胖子一转身还真去了,瘦子暗自得意。等了一会儿不见回来,宋  相似文献   

3.
母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道德与践行》一书"孝悌"篇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一个人的根本,只有懂得和做到了孝顺,才能明白做人的道理。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母爱,"儿行千里母担忧"是母爱,"孟母三迁,择邻而处"还是母爱。在成长的道路上,母爱始终一路与我相伴。母爱赐予我关爱和呵护,母亲是我身边无话不说的朋友,给予我鼓励,带给我幸福。母亲对孩子的关爱都是不平凡的。在孩子犯了错误之后,母亲总是怀着一颗慈爱、包容的心,耐心地教育孩子。甚至孩子犯了罪,走进了监狱的大门,母亲也依然没有放弃孩子,依然持续地给孩子爱。  相似文献   

4.
万喆 《法制与社会》2014,(10):125-126
警察作为公诉方阵营的一员,同检察官是利益共同体。在大陆法系国家,接纳警察作为证人是一个不断吸收、借鉴、取舍的过程。大陆法系国家通过"证人优先原则"肯定了警察的证人资格。直接言词原则不是承认警察证人资格的充分条件。赋予警察证人资格的重要原因在于:首先,这类警察符合证人的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从诉讼构造上看,警察充当证人身份对控辩双方都有利。再次,警察证人资格的确立有利于完善证据制度,使侦查行为以其应然的方式接受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5.
美国证人保护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引言证人出庭作证难是我国证据立法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学界将其主要原因归结为证人保护制度的缺失。的确,证人保护制度是证人作证的基础性保障体制,但我们的讨论却陷入了诸多的误区,最根本的错误是将证人保护制度“泛化”,即认为证人保护就是国家对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所有证人进行制度性保护。这种观点必然导致我国证人保护制度陷入司法资源浪费的困境,却使真正最须保护的“污点证人”置身于生命危险当中。当前中国对证人基本没有保护可言,“污点证人”受到报复甚至被认为是报应,而社会关注的只限于对普通证人的报复。…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呼唤"证人出庭"是一个叶公好龙式的伪命题,无论是法官、控辩双方、被害人,还是警察等都没有做好证人出庭的准备。其中书面证言确认制度、"大司法机关"体制、证人全程伪证责任等因素促生法官不情愿证人出庭的心理,而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缺乏"怀疑权力"的文化传统和个人积极性。进而言之,目前关于证人出庭具体配套规则的对策也有难以克服的缺陷。而我们要认真对待实践而不至于做脱离实际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7.
正强有力的证人案子进展顺利。网景首席执行官詹姆士·巴克斯戴尔是政府方面的头号证人。他经受了沃登(微软一方)历时四天的交互盘问,表现得镇定自若。巴克斯戴尔是南方人,满头银发,在证人席上举止庄严有度,接受交互盘问时毫不动摇。他承认,微软在1995年6月21日的会议中没有使用"分割市场"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阿碧 《检察风云》2013,(5):38-40
目击证人每一次错误的指认都造成了"双重的不公正":一方面,是对被蒙冤定罪者不公正;另一方面,让那些真正的罪犯逍遥法外,也是对人民大众的不公正。在警匪片中,我们常常看到证人指认嫌疑人的场景。警方让数人站成一排,其中有警方控制的嫌疑人,也有警察和志愿者"扮演"的嫌疑人,个个看上去都像是坏人的样子。警方会让证人从数个嫌疑人中指认出"真正的"嫌疑人。虽然不少时候证人  相似文献   

9.
张慧 《法制与社会》2014,(10):61-62
2012刑事诉讼法针对证人出庭作证做了诸多规范,至此,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刑事证人作证制度。从整个刑事诉讼法体系来看,这些规范构成证人作证"金字塔结构",区别于以美国为主的英美法系证人作证"平行结构"。就立法本身而言,"金字塔结构"与"平行结构"均是各自所处的特殊刑事诉讼背景的产物,孰优孰劣难以断言。但是从法律运行效果来讲,"平行结构"能够在特定的刑事诉讼背景下运作自如,一方面能保证较高证人出庭率,另一方面能切实维系特殊群体间的关系。"金字塔结构"则略显劣势。  相似文献   

10.
陆诗忠 《法治研究》2014,94(10):104-111
我国主流犯罪既遂理论视野下的"阴谋犯"、"举动犯"、"行为犯"、"危险犯"不应成为犯罪既遂形态。事实上,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既遂形态没有刑法理论描述得那样精细,分为两类:"实害结果犯"、"形式结果犯",两者共同构成我国犯罪既遂形态的理论体系。其中,"实害结果犯"是以现实的生活利益遭到直接侵害作为既遂标准的犯罪形态,"形式结果犯"则是以非现实的生活利益遭到直接侵害作为既遂标准的犯罪形态。  相似文献   

11.
做个闲人     
那天一大早赶到机场后,我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居然没带照相机.这次到云南大理,我"混进"的是一个摄影采风团,二十多人,长枪短炮,装备精良,只有我像<伊索寓言>里那个没有尾巴的狐狸.  相似文献   

12.
虽然我国现行刑法没有明文规定想象竞合犯,但理论上普遍承认这种犯罪形态。想象竞合犯的特点是"一行为,数罪过,数结果,触犯数个罪名",因而其本质特征是形式的数罪,实质的一罪。本文指出对于想象竞合犯采取"从一重重处断"原则,更能体现想象竞合的本质,有利于做到罪责刑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论想象竞合犯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亚刚 《法律科学》2004,22(1):31-35
想象竞合犯是非数罪形态之一 ,虽然我国现行刑法中并没有想象竞合犯的明文规定 ,但理论上普遍承认这种犯罪形态。想象竞合犯在理论上 ,应承认异种想象竞合犯为宜 ;其法律性质作为科刑上的一罪来理解比较恰当 ;在想象竞合犯的情况下 ,行为人主观上实际是具有数个罪过。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多数学者否定共同过失犯罪成立共同犯罪,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混淆了共同过失犯罪和竞合过失犯罪,所以正确界定共同过失犯罪和竞合过失犯罪是承认共同过失犯罪成立共同犯罪的核心和关键。另外,我国已有学者开始承认共同过失正犯,但对过失犯的教唆犯和帮助犯普遍持否定态度。本文分析认为对于过失犯的教唆犯应予承认,而对过失犯的帮助犯一般不应承认。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隐蔽作证"作为一种特殊的作证方式,也是国际公认的一项保护证人的重要措施。"隐蔽作证"制度在国外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我国立法中还没有相关规定。我国证人保护的现状呼唤新的立法和诉讼制度的改革。本文通过对"隐蔽作证"制度的针对性阐述,探讨其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我国"隐蔽作证"制度和保障性制度的建构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目击证人对犯罪嫌疑人辨认的结果是定案的重要依据,但目击证人的错误记忆产生的不当陈述又是案件错判的最常见原因,提高目击证人辨认的准确性对于惩罚犯罪和保障公民的权利至关重要。目击证人受外界环境、主观心理等多方面的作用,形成错误记忆,严重影响辨认的准确性。因此,应当借鉴认知心理学对错误记忆的研究方法,抑制错误记忆对目击证人的影响因素,提高目击证人辨认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证人作证特免权,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没有相关的规定。从我国法律发展史来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亲亲相为隐"法律伦理观可谓证人作证特免权的原始体现。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法治社会进程的发展,"人权"保护意识逐步强化与确立。对此,本文从证人作证特免权制度存在的社会、法理基础入手,分析特免权在国外一些国家的相关规定及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从而对现代我国特免权制度的构建基础、适用范围提出几点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一、反询问概说反询问 (crossexamination)亦称交叉询问 ,它是开庭审理询问证人的第二个阶段 ,即在提供证人的一方对该证人进行主询问后 ,再由对方当事人或律师对该证人进行的询问。在英美法中 ,设立反询问主要基于两个目的 :其一是旨在暴露对方证人的证言矛盾、错误或不实之处 ,以降低其证据的证明效力 ,或者证明这个证人是不可信的。其二 ,是旨在使对方证人承认那些对本方有利的有关事实。其中的道理在于 ,如果当事人一方的律师能够借助反询问方式推翻由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 ,那么该方就获得胜诉的筹码。正如苏格兰政…  相似文献   

19.
张泽涛 《政法论坛》2022,(1):179-191
从实证数据来看,传统的"不知法不免责"仍潜移默化地影响法院处理行政犯违法性认识错误问题:判决书中大多数情况下予以回避,少数情况下采取不一而足的应对.应该将刑法责任主义作为指导实践中处理行政犯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基本原理.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均在刑法典或者判例中确立了行政犯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免责事由.刑法中应该规定行政犯违法性...  相似文献   

20.
王晴晴 《法制与社会》2013,(25):116-117
在刑事案件中,证人的证词作为证据的重要形式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以及法院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刑事诉讼法》的证人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使证人制度不断地完善,改变了过去规定了证人有作证的义务但是却没有给证人提供相关的保障的局面,表明我国的"证人制度"建构向前迈进了一个很大的阶梯。本文就新刑诉法中关于证人的条件及其权利的保障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给出相关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