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读《光明行》丛书成了必修课自从北京监狱系统为服刑人员编写的第一套教育读物《光明行》系列丛书问世以来,阅读《光明行》丛书就成为服刑人员改造学习生活的必修课。《光明行》丛书从法律、道德、劳动、心理、文化、健康等诸多方面对服刑人员的改造学习生活进行指导。通过阅读《光明行》,让我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通过阅读《光明行》,让我提升了素养、启发了心智;通过阅读《光明行》,让我打开了心锁、融合了亲情。我从《光明行》丛书中吸取新的精神养分,以一种昂扬的姿态进行崭新的精神洗礼。  相似文献   

2.
喻晓 《法律与生活》2014,(12):40-41
正翻开《光明行》丛书中的《监狱与服刑》一书第141页,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为服刑人员写了这样一句话:"服刑也是生活,也可活出自己的精彩。"我反复读这句话,脑中悬疑的一个很久很久、难以释解的问题终于有了正确的答案。迷茫我是2005年因涉嫌泄露国家机密罪而被拘留羁押的,经过3年零6个月的审查、起诉、审判,终因诈骗罪被判无期徒刑。入狱之初,由于我思想深处对自己所犯罪行认识不够深刻,内心总想寻找机会再进行申辩。  相似文献   

3.
心灵的明灯     
静波 《法律与生活》2014,(17):41-41
正《光明行》系列丛书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引领我走出心灵的迷雾,点燃了我新生的希望。当我读过《心理与心态》一书之后,深深地感受到这本书就是我最好的心理医生,为我的人格障碍把脉、开药方,赐给了我维护心理健康的灵丹妙药。书中列举的心理案例、引用的寓言故事,浅显易懂、言简意赅,教给我  相似文献   

4.
《光明行》系列丛书,伴随着我改造生活的日日夜夜,使我从中汲取营养、开阔心胸,重振起精神面对我的改造生活。《心理与健康》一书第二章"环境适应"中的"彼岸在哪里"一文,让我深受启发,给我以鞭策,激励我勇于面对现实的生活,勇敢地从零开始,迈出走进光明的第一步。我因犯诈骗罪被判无期徒刑。我刚入狱的时候,妻子闹离婚,至亲至爱的三姐突然病逝,家中尚有九十多岁的老母亲。我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却不能尽孝心,而且身陷囹圄遥遥无期。这一系列的沉重打击,使得原本性格开朗的我变得特别的压抑、沉闷。意志上的消沉和精神上的低迷,把我抛向了自暴自弃的边缘。每天,我  相似文献   

5.
正在监狱组织的学习《光明行》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系列丛书活动中,我通过认真学习,从心灵深处认识到这部丛书是一座多维视角的知识宝库,它在给我们带来看得见、摸得着、贴得实的各种实用知识的同时,更为我们的思想注入了思维活力。特别是当我们在改造中遇到困惑和难题时,静下心来请教这位良师益友,必能找到满意的答案。对此,我深有体会,这部丛书确实是让我学有所用、学有所思、学有所成的新生之路指示图。烙画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监狱的特色改造项目,烙画劳动在培养服刑人员劳动意识的同时,也让服刑人员尽享艺术之美的心灵滋养。我所在的分监区于2004年成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2013,(7):98-98
"光明行"——罪犯教育改造系列丛书,是首都在新中国监狱历史上第一套正式公开出版的教育读物。本着"总结、归纳、概括、提升"的原则,丛书将首都监狱发展六十多年的改造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把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弘扬北京精神等内容纳入罪犯的教育内容中,形成了一套能够"说得清、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业成果,为教育改造工作提供了教育工具。"光明行"寓意以文化的力量,使"沉睡者惊醒、悲观者奋起、失足者新生",从而坚定地走出心中的迷雾,勇敢地追寻人生的光明。从书由《监狱与服刑》、《道德与践行》、《法律与自律》、《劳动与改造》、  相似文献   

7.
推荐此书源于当下一部中国版的电视连续剧《深夜食堂》.然而,我未曾看过这部连续剧.4年前,我曾看过日本漫画家安倍夜郎的原著《深夜食堂》.平心而论,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于是,在《法律与生活》邀约书评后,我想到了这套书.之后,我又用了三个晚上重读,越发觉得这部书对当下都市人不仅是暖心开胃的美食故事,而且更像是心灵的抚触.  相似文献   

8.
继《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以后,又一鼓作气把《人性的枷锁》看完了,这是本带着毛姆自传色彩的小说,也是我读的第三本毛姆的长篇。读毛姆的书,就好像和一个老朋友聊天,他很擅长讲故事,也描述得相当经常精彩。较之阅读《月亮》和《刀锋》行云流水般的享受,毛姆在《人性的枷锁》对生活真相毫不掩饰的揭露,在触痛我残存的理想主义后反而心中生出  相似文献   

9.
《读库》作为一本小众杂志书,在网络文化的运用与传播上具有其独特之处:在传播定位上,它基于网络文化非教化、有趣味、个性化和集群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有三不"的选择标准;在传播路径上,它开创了网络传播和人际传播并重的传播样态,并由此而增强了《读库》读者作为趣缘群体的认同感;在品牌延伸上,它利用《读库》的网络粉丝忠诚度,开创了"读小库"、民国课本系列等衍生产品,最终实现了《读库》品牌的成功打造。  相似文献   

10.
我所在的监狱开展了阅读《光明行》系列丛书活动。通过阅读这些书,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让我明白了我犯罪的原因,也促使我安下心来努力改造。让我真正从思想上有了深刻的变化。一在读《心理与心态》一书时,有一篇题为"明眼看自己"的文章深深地启发了我。文章的开头引用了心理学家莱格的一段话:"只有当人能够察看自己的内心深处时,他的视野才会变得清晰起来。向外看的人是在梦中,向内看的人是清醒的人。"短短的几句话,高度概括了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只有当人静下来察看自己内心深处的时候,视野才会变得清晰,内心才会清醒。对照自己,我何尝不是走过了这样的心路历程。入夜,躺在监舍的床榻上,我许久未能入眠,脑海  相似文献   

11.
钟芳 《江淮法治》2013,(2):60-60
读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作品,仿佛面对的是一位心理医生,将人性的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闪烁着洞悉世界、人生的智慧光芒,展示了多姿多彩的融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艺术情怀。对于她的作品,我是特别喜欢看的。她的文章温暖光明,真挚优雅,触动心灵,感悟良多。"有人说,用心写的文章应该像一道菜,有特别的味道。"这是毕淑敏在她最  相似文献   

12.
正老王不再唉叹了。2013年,老王不再唉叹的变化在服刑人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日三叹的老王怎么就不再唉叹了呢?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追问,老王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他是如何改变自己的一日三叹的呢?面对大家的追问,老王很爽快地告诉大家:"是《光明行》丛书引领了我、改变了我,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如何在服刑中做得有意义,让我看到了新生。"熟悉老王的人都知道,以前的老王起床后先是发呆,随后"唉"的一声,便不再多说一句话。眼前的任何事情他都不闻不问。午饭后,他依旧是一声长叹,算是下午的开始。晚饭后的一声长叹,算是他一日中的小结。这样日复一日地过着自己的刑期,老王把自己的心事全融入三声唉叹中。这样的唉叹,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伴随了他多少个服刑日。  相似文献   

13.
尊重母亲     
《发现母亲》这书名一摄入眼帘,我就被牢牢地吸引,猜测着这是一本什么样的煌煌巨著,迫不及待去书店购得书一睹为快。用了一晚上的时间读完此书,深深地长舒一口气:王东华著述的《发现母亲》一书让我们从教育学的角度对母亲的"伟大"有了一个重大发现,让我们每个人从自身的成长中体会到"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的话语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被称为我国首部以"官德"为主题的《中国古今官德研究》丛书面世,四部书中有两本微型工具书《史说官德》和《为官史鉴》,《大道官德》和《申论官德》则是官德论,一古一今,以理论探讨见长。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对现代官德进行了厘清,概括成"为民、忠诚、务实、公正、清廉、修己"六个方面。这让笔者想到,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开展道德教育,特别在权力和司法机关,强调恪守职业道德,以此提高廉洁从政的社会氛围。有人产生疑问:在一个法治社会里,道德的作用能替代和超越法治的  相似文献   

15.
高深 《中国监察》2014,(10):59-59
正1946年,我11岁,正是上学的年龄。但因为家境贫寒,读不起书,于是小小年纪就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我那时的梦想很单纯也很自私,就是想将来能让我的弟弟读得起书。我在部队学习了文化,认识了三四千个汉字,还读了一些诗歌、小说、民间故事,这时叉梦想当个作家,希望有一天把自己的名字印在书上。1957年我因为历年发表的六首反对官僚主义的诗歌,被打成"右派分子"。"作家梦"变成了一场噩梦。这种情况下我开始做起了别的梦。  相似文献   

16.
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也是天生的仪式动物。大卫·科泽的《仪式、政治与权力》一书聚焦于"政治仪式如何在政治生活中运作",在进行大量史料收集的基础上,对仪式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政治生活的本质进行了阐释,为理解人类的"政治仪式"特性作出了巨大贡献。事实上,警察荣誉仪式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仪式,同样可以从《仪式、政治与权力》中获得研究警察荣誉仪式的建构过程的重要启示,这也是警察荣誉仪式研究视角的创新之处。基于此,笔者在详细分析《仪式、政治与权力》一书的写作旨义、主要内容、研究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对于警察荣誉仪式的建构过程的启示,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屈赋与音乐文化翟振业要论证屈赋与音乐文化的关系,自然离不开屈原其人。屈原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家庭,从小就接受贵族文化的熏陶,即接受北方《诗》、《书》、《礼》、《乐》、《春秋》等教育。因为这是楚国王室子弟和贵族的必修课程,所以读屈原的《离骚》,不难发现诗中...  相似文献   

18.
直接研究“中华法系”的学术专著,我见到的很少。从前见过台湾李钟声先生的《中华法系论》,又读过陈顾远先生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法系》。最近又有郝铁川兄所著的《中华法系研究》。我喜欢这个题目,喜欢看人家搞居高临下的“大制作”,因而把铁川的书从头到尾认真读了一...  相似文献   

19.
占云 《法律与生活》2014,(15):41-41
正《光明行》系列丛书中的《健康与养成》是服刑人员了解健康观念到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很适合实际改造的科普读物。阅读后,使我对什么是健康有了更加科学的理解。人的躯体、心理、社会人际关系和精神上的良好状态是评判人是否健康的综合标准。一个人要想拥有健康,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疗效是坚持。健康养成的关键在于养心。特别是我们服刑人员,生活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我  相似文献   

20.
说老实话,面对近些年来的反腐败斗争,我常感到忧心忡忡,信心不足。但自从我开始阅览《中国监察》以后,立即精神振奋起来了,因为这份杂志给了我反腐败必胜的充分信心,我从中看到了反腐败的希望和光明前景。读《中国监察》使我明白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关心反腐败斗争的绝不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