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达林 《政府法制》2010,(13):32-32
对自己的员工欠薪,将受到怎样的刑罚?答案很快就会揭晓。有媒体报道称,关于“强迫职工劳动”定罪标准的刑法第244条将于今年下半年进行修改,故意欠薪情节严重者将会面临“入狱加罚款”的惩罚。(6月1日《中国经济周刊》)  相似文献   

2.
《刑法修正案(八)》新增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使得惩处恶意欠薪的犯罪行为具有了刑法依据.但由于立法将“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设置为本罪的前置程序要件,使得一些典型的恶意欠薪行为无法得到应有的刑罚制裁.实践表明,“责令支付”要件利少弊多,应予删除.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恶意欠薪行为频频发生,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了有效治理恶意欠薪行为,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的行为归入刑法范畴,追究恶意欠薪人的刑事责任,对于恶意欠薪入罪合理与否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从恶意欠薪现状出发,分析了恶意欠薪出现的原因,又从入罪说与非罪说角度,思考了恶意欠薪入罪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完善恶意欠薪入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理解制度变迁:我国《刑法》的修订及其适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刑法修正案的方式对《刑法》进行渐进的全面修订,既可保证《刑法》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及时反映,又不致损害《刑法》的相对稳定性,较好地实现了相对稳定的成文法与不断发展变迁的社会经济现实需求的和谐一致。而在行政法、民商事法律等前提法对危险驾驶、恶意欠薪、环境污染等行为的法律责任已经进行相应调整之时,我国《刑法》对于上述行为的犯罪化以及入罪门槛的降低,不仅是对刑法谦抑性的秉持,而且是对刑法立场和本质的坚守。至于刑罚的配置和刑罚结构的调整,无论死刑罪名的限缩还是刑罚体系和量刑制度、行刑制度的调整,不仅需要顺应刑罚改革的世界发展趋势,更为重要的是要符合犯罪发生的机理和犯罪防治的经济学要求。  相似文献   

5.
石经海 《现代法学》2008,30(2):46-52
在现代刑法中,刑期折抵不只是一个法律规定,而且是一种现代法律制度。这种法律制度,相对于所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有不同的理论定位。其中,从羁押折抵刑期的本质来看,其立法设置旨在救济未决羁押之正当性瑕疵,是刑事实体救济制度;从罪刑关系运行所处时间阶段来看,其司法适用需要审判裁量,是刑罚裁量制度;从适用的法律后果来看,其司法适用导致刑罚执行权的部分甚至全部消灭,是刑罚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当防卫是由公民的个人行为和国家的特殊授权组成。国家特殊授权是权利救济,是公力救济;公民个人行为是行为救济,是私力救济。因此,正当防卫是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相结合的产物。更为特殊的是,正当防卫表现出权利与行为的相对运动,其权利救济是国家刑罚权对公民权利的救济,是公权对私权的自上而下的补充,其权利的运行方向是下行的;而其私力救济是公民防卫行为对国家刑罚的补充,是私力行为对国家行为的自下而上的补充,其行为的运行方向是上行的。  相似文献   

7.
李涵  聂智慧  左勇 《法制与社会》2013,(32):239-239,243
《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这一合同违约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被质疑是将刑罚权过分扩张至了民事、行政领域,但近年来暴力、群体性讨薪事件层出不穷,如何在刑事诉讼中把握轻微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的入罪标准,保证刑事法律和民事、行政法律各司其职,成为检察实务中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刑法谦抑性角度出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1月刚颁布的《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参考借鉴学术理论成果,结合检察机关办案实际,对几类典型轻微欠薪案件的入罪标准展开探讨,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刑法以强制性刑罚限制或剥夺公民的某种权益,如其滥用则后果不堪设想,故必须辅以宪法性界限加以制约,以保障人权不被肆意践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和酒驾入罪,是对刑法的宪法性界限的突破,破坏了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也与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等刑法基本原则相悖。而这种行为也仅是简单地将社会矛盾转化为法律矛盾,妄图转移视线,并未注重分析其本质着力于解决问题,故于实际未有补救之效用,于立法却是严重之倒退。  相似文献   

9.
薄冰 《江淮法治》2011,(7):40-41
取消了13个死刑罪名。醉酒驾驶、恶意欠薪入刑,引人“社区矫正”刑罚执行方式……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修正案)。这次修改是刑法自1997年通过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第一次涉及到对刑法总则的修改.修正案将于2011年5月1日起生效。  相似文献   

10.
欠薪问题已经是一个关乎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大问题。欠薪的原因何在,需要研究、反思。而如何应对欠薪问题,意见不一,存在操作上的困难。作为保障法的刑法是否应当介入,如何介入,如何对欠薪行为进行司法裁量等问题值得思考。作者结合我国现行刑法,对欠薪问题的规制进行考察。最后,对除欠薪以外的其他劳动侵权行为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海明 《河北法学》2011,29(7):26-37
农民工欠薪问题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且在建筑业尤为突出。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拖欠包括"行规惯例"、隐性欠薪、恶性欠薪、经营性拖欠等多种情形,它引发讨薪群体事件、恶化劳资关系、并侵害农民工生存权和人权。建筑业农民工欠薪可归因于包工头、分包体制、劳动法制等等,但其深层的影响因素却是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工的尴尬境遇、改革政策中的劳资失衡、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思路包括欠薪入罪、行政治理与司法救济、设立欠薪保障基金以及确立工资优先权等等。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应实现农民工欠薪救济的法治之治、标本兼治、公私法并济,应重塑建筑业劳动关系,将包工头定位为建筑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并严格限制建筑企业资质,以及放松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万丹 《行政法制》2004,(1):21-23
2003年11月,重庆市云阳县村民熊德明对温家宝总理说了实话,在总理的帮助下,讨回丈夫的血汗钱。这件事在全社会引发强烈的震动。从11月开始,全国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解决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我们深深为这个长久以来横亘于政府面前的拖欠工资顽疾能够得到关注和重视而感欢欣鼓舞。然而,目前各地政府对欠薪的相应  相似文献   

13.
根治农民工欠薪的政府责任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拖欠农民工工资直接影响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总结这些年治理农民工欠薪实践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治理农民工欠薪制度模式的实效、弊端以及产生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深层次体制原因,提出政府在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具体法律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瑞龙 《法制与社会》2011,(22):112-113
恶意欠薪日益成为我国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对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都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为了预防和打击这种行为,我国刑法增加了一个新罪名,即恶意欠薪罪。这显示了我国严厉制裁恶意欠薪行为的决心。但是将恶意欠薪行为犯罪化不仅有违刑法的谦抑性、平等性,而且在犯罪构成要件和立法技术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可操作性也不是很强。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恶意欠薪愈演愈烈的情况下,随着刑法修正案将恶意欠薪问题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使得学术界广泛讨论恶意欠薪是否应当入刑的问题最终落下帷幕,但是由于法律的不完善以及滞后性等原因,恶意欠薪入刑并没有能完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本文将结合恶意欠薪罪的内容将这一罪名的相关问题逐一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为该罪名的完善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05,(3):10-11
“民工欠薪”这个问题愈来愈严重,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并且日益朝向冲突尖锐化方向发展。重庆农民熊德明对温家宝总理反映了丈夫的欠薪问题。共和国总理亲自为一个农民讨欠薪,一时成为舆论焦点。  相似文献   

17.
徐峰 《人民法治》2020,(1):58-60
为民无小事,中建千人欠薪事件,无论从民生角度看,还是从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看,都不是一个小问题。对中建千人欠薪事件的深入调査、分析和研究,具有非常强的标本意义。那么,长达五年的“工人欠薪”何以造成的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从对现行法律法规有关解决欠薪问题的规定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现行机制的不足,并指出只有构建欠薪行为发生的预防机制和欠薪发生后的解决机制两套并行措施,才是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和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建立欠薪保障法律制度促进劳动就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旦发生雇主欠薪的情形,劳资关系就会发生激烈冲突,损害劳工权益,危害社会秩序.为预防欠薪及由此引起的种种严重后果,应当探索建立欠薪保障法律制度.该制度具有保障劳动者工资权益、扶助企业顺利退出市场,解决现实中日益突出的欠薪问题,建立良好的市场规范体系等功能;也有利于为<破产法>的修订出台做好必要的准备.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我国制定专门的欠薪保障法,应确立社会共济、低收费、广受益的原则;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并在管理机构、监督机构、欠薪垫付和追偿等方面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0.
遭遇欠薪时,相信法律的罗健一个月内苦跑六个政府部门无功而返,而其工友们却通过跳楼秀成功讨回了欠薪。南都日前报道的黑作坊工人罗健的讨薪目前有了新进展。该报道见报后,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厚街分局迅速展开调查,并在当地村委会协助下,妥善解决了罗健的欠薪问题。(1月7日《南方都市报》)既然无需"跳楼秀",同样可以通过法律维权路径成功讨回欠薪,看来,讨薪之路并不如想像中那般坎坷难行,只需维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