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文勤 《中国减灾》2012,(3X):60-60
<正>"春捂秋冻"这句谚语,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冬去春来,是从冷转热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但是气候经常变化。由于人们在冬天已经习惯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就会不适应气候变化而容易着凉得病。所以,人们在初春季节要有意捂着一点,慢慢地减衣服。  相似文献   

2.
正民谚曰:"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捂秋冻"之道在民间盛传不衰,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医学科学道理。随着医疗气象学的兴起与发展,医学家对"春捂"养生有了更科学、更具体的要求。"春捂"依据啥?由于我国盛行季风气候,每当冬春换季之时,由北方西伯利亚袭来的冷空气与从东南方吹来的暖湿空气往复交替,致使气温变化无常,故有"春季的天,孩儿的脸"之说。尤其是早晚与中午的温差较大,易形成"倒春寒"天气。此时若过早地"只顾风度,不管温度",急不可待地换上春装,就很  相似文献   

3.
正春季的养生保健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春季养生保健要记住六个字——春捂、养胃、护肝。1.春捂:捂好背、腹、脚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就提前增添衣物。春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此外,有句俗语叫"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做好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相似文献   

4.
放歌三十年     
老百姓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孔夫子把而立之年定为三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理解三十年的概念不容易而今我谓三十年/伴随真理标准讨论,风暴起/闪动的蝶翅,翻飞的思绪/像种子撒遍中国广袤的大地/即使紧捂耳朵,闭上眼睛/也能感受春的希冀/分清谷穗和稗草摇动的声音/传递文明回归  相似文献   

5.
《就业与保障》2005,(2):52-53
“春捂”是一句流传久远的俗语,经常被老人挂在口边,意思是说春天气候转暖时先不要忙着减去冬装,防止气温骤降引起疾病。而爱美的年轻人则不这样认为,他们往往在臃肿了一个冬天后着急减去冬衣,向人们展示美的形象,他们的这种行为经常遭到老年人唠叨,年轻人都觉得很烦,究竟“春捂”有没有道理呢?  相似文献   

6.
<正>秋天已经到来,在这个季节,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注意点什么呢?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李建告诉记者,人们常说"春捂秋冻",秋天,毛孔是从张开状态开始走向闭合状态,这  相似文献   

7.
<正>"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又叫春龙节、农事节,是中国民间颇受重视的传统节日。吃龙鳞饼、理发……一系列习俗令这个身处春天的节日暖意融融。"二月二"是"龙抬头""二月二"起源较早,据说可以追溯到伏羲氏时代,还有"春龙节""春耕节"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初春顺应自然规律,适当“春捂”,调整起居饮食并增加户外运动,少去公共场所,能起到很好的养生防病效果。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  相似文献   

9.
春春捂有度少酸宜甘动静适宜心态乐观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寓意春天的开始。民间有啃萝卜的“咬春”习俗。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学科带头人陈涤平教授看来,春季是人体阳气升发的季节,应多吃一些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萝卜正好满足这一需求。同时萝卜具有消食宽中化积,健脾润肺化痰等功效,对预防春节期间食用油荤过多、运动不足导致的消化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团结,去年你给俺们买的棉衣都还新着呢,今年你又花钱给俺买新棉衣,你种葡萄也不容易,不能光想着我们这些老年人。"商水县舒庄乡王千庄村85岁的王保森拉着王团结的手感激地说。2019年11月26日,被称为"葡萄哥"的商水县人大代表王团结自费1万元,为本村20名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送上一套新棉衣。  相似文献   

11.
本刊综述 《创造》2014,(9):75-75
正衣食住行,处处皆学问。老祖宗留下的许多养生经,朗朗上口,又蕴含深意。穿着篇衣不过厚,不怕温高;衣不过薄,不怕风高人体只有在适当温度内才能保持最好的状态,居住或工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会生病。所以,根据温度变化来调整衣被的厚薄,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民间用"二八月乱穿衣"来形容初春和初秋时人们乱穿衣服的情况。春捂秋冻,早春和初秋季节桐对凉快,不适当地减少或添加衣服会导致着凉感冒。夏天室内外温差大时,就如同一直处于季节交替之  相似文献   

12.
据悉,免费午餐的开销主要由当地一家企业承担,很多好心人也都定期送来米、面、油和菜。这家快餐店,让人想到“春放小赈,夏施良药,冬赈棉衣,开办粥厂”的慈善传统,想到现实中的古道热肠。  相似文献   

13.
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商业厅"关于钢铁煤水泥生产及大中型水利等重点工程民工棉衣被油布雨衣等商品供应意见的报告"。现在转发给你们,希迅速按照供应范围,根据各该地具体情况,将棉布分配指标下达,并督促商业部门立即组织棉衣棉被加工,以备民工御寒之用。  相似文献   

14.
正记得十几年前,翻阅清代顾禄详记苏州风土岁时的专著《清嘉录》,对其中"冬至大如年"一节印象最深,书中引用宋人"吴门风俗多重至节"之语,又录清人"冬肥年瘦生分别,尚袭姬家建子春"诗句,来说明这一节俗由来已久。因为我们知道,"吴门"为苏州的别称,"姬家"指周朝。与此同时,古人认为冬至所在的月(夏历十一月)为建子之月,周朝历法以此月为春正月,故可称周历岁首为"建子春"。现在用的农历又称夏历,是  相似文献   

15.
春节前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郯城县红花镇杨庄子村52岁的村民、县人大代表刘兴礼,来到镇敬老院,将价值9800余元的猪肉、面粉、大米、食用油和棉衣等过节礼品,送给入院老人过春节,并同每位老人拉家常,与老人们共度新春小年。这是刘兴礼第三个春节向入院老人奉献爱心。自2013年春当选为郯城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那天起,刘兴礼就表示要用实际行动关心和照顾社会上的孤寡老人。他常说:"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岁数一年大一年,身体不像往年那样硬朗。谁都有到老那  相似文献   

16.
用"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来形容"冰城夏都"哈尔滨再贴切不过。用"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来形容"冰城夏都"哈尔滨再贴切不过。盛夏,当南方大部地区进入30摄氏度以上的蒸笼般酷暑,哈尔滨却用一个25摄氏度,微风拂面的大晴天来迎接探望她的游客。作为中国位于最北端、纬度最高的大城市;哈尔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  相似文献   

17.
一、秋凉防感冒秋天气温降低,又常突然变冷,是感冒最容易流行的季节。因此,当天气较冷时要注意保温,及时添衣,若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预防感冒。二、秋冻防过头常言道,春捂秋冻。秋天适当地让身体经受寒冷的考验,对机体是一种锻炼,能加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但一旦冻过了  相似文献   

18.
春来了     
<正>红蝴蝶翩然飞至我们的窗前,青衣白马的蹄声清脆叩响我们的门扉,一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带给我们久违的问候等你整整一个冬,春,你终于来了。积蓄了一个冬的力量,沉睡了一个冬的希望,春的召唤下,我们美丽的家园,春意盎然;我们勤劳的乡亲,春风满面。又是一年春草绿,红色的花朵在枝头浅浅的微笑,绿色的新芽轻轻的低吟,甩掉冬的棉衣,迎接春的洗礼,我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春的路上。双凤的李花,一夜春风,万树千树洁白似雪;官渡的桃花,一场春雨,千朵万朵粉红如霞。登临钓鱼城上,览鱼城烟  相似文献   

19.
冰蓝 《两岸关系》2014,(9):46-47
正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因了花而美丽,秋却应了月色而充实。古往今来,"月圆"、"月缺"常被用来形容"悲欢离合"。农历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为圆月,故称"中秋"。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此时得以收获,人们便在这个日子里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人们喜欢在中秋节赏月,习俗成了一个载体,赏月,其核心体现了一种精神,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呈现了社会的和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21,(7)
正春到江南,春涌吴江。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苏州市吴江区,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以"敢到中流击水"的担当姿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把"示范区"建设与"创新吴江""美丽吴江""乐居吴江"等整体推进,在新发展理念的统领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