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整体上探讨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以及培养教育的重要意义、方式途径、体制机制和实践探索等问题,为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管理 ,是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重中之重 ,是确保发展新党员质量的基础性工作。高校各级党组织应加强领导 ,制订落实好发展党员工作的计划、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计划和业余党校教学工作计划 ;对入党积极分子要按照积极分子、培养对象和发展对象三个阶段分别实施教育 ;在管理方面要切实把好民主推荐、考察和组织员谈话关。  相似文献   

3.
"青马工程"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在培养对象、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培养路径等方面存在高度趋同性。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利用"青马工程"这一载体,实现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党团协同培养、共产主义思想灌输、社会实践锻炼、"导师制"强化教育等,不断优化培养教育路径,努力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机制的科学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机制的科学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应当遵循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从基层党支部设置、工作队伍建设、评价体系、教育管理等方面反映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客观规律和要求,实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与发展党员数量的统一,与时俱进,不断对传统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青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现状的调研分析,在借鉴其他高职院校有效做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五结合"培养模式,即在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中坚持对学生的入学教育和入党启蒙教育相结合、党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与团员教育相结合、日常培养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从思想上强化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意识 ,坚持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并重。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 ,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管理,是搞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合格党员的重要前提,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保证,是高校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好此项工作,应从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论学习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是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基础。如何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对于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各基层党组织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采油厂、基层党组织和培养联系人三个层面,提出了加强改进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湖北省襄州强戒毒所党委下设2个党总支、16个党支部,党员199名。近年来,襄州强制隔离戒毒所发展党员坚持"新、活、细、严、公、实"六字方针,严格标准,规范程序,慎重发展,确保了党员发展的质量。健全机制,在制度建设求"新"。为了规范全所党员发展工作,保证新发展党员质量,所党委将发展党员按"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  相似文献   

10.
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党建工作的核心是用先进的理论教育引导青年、把大批优秀的大学生凝聚到党的组织和事业中来,基础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关键是建立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长效的教育和管理模式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相关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0-2012年《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客观描述刊物整体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寻找差距和不足,以期对刊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犯罪要素应遵循裁判过程予以序化,形成由客观到主观的阶层递进模式,中国刑法犯罪构成体系可在借鉴大陆法系递进式犯罪论基础上,对通说"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予以分解重构,使传统平行结构体系融入递进因素,以犯罪构成体系的变革推动刑法理论发展与司法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日益突显,本文认为,生命意识缺失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危机,也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文章着重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的角度来寻找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生命意识健康发展,减少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COA标签为正版操作系统的合法凭证。盗窃COA标签的行为不涉及侵犯著作权的问题,不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盗窃COA标签的犯意不在于故意毁坏财物,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COA标签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其属性决定其可以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因此,盗窃正版软件标签的行为应以盗窃罪论处。  相似文献   

15.
无身份者可以构成渎职犯罪的狭义共犯;无身份者不能构成渎职犯罪的共同正犯。身份犯与非身份犯罪名确定出现规则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详细区分渎职犯罪与贪污贿赂型职务犯罪的条文结构差异。渎职犯罪共生模式包括静止型与动态型。应当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类渎职罪的专属性特点归纳为渎职犯罪共生模式,结合犯罪构成原理、共犯原理、竞合犯原理,区分不同情况细化讨论,从本质上解决渎职犯罪中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罪名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公司法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出台适用这项制度的具体规定就显得十分紧迫。从司法实务层面,分析了应当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情形、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后归责原则与责任承担、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举证责任、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主体和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刑罚目的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罚目的是刑罚理论的核心,对刑罚目的的选择直接影响刑罚的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目的所体现的法的价值理念应与国家所追求的法的价值理念相适应。预防论的刑罚目的理论因其固有缺陷并不符合我国国情,而报应论的刑罚目的理论体现了对正义、公平、保障人权的价值理念的追求,符合我国的法的价值追求,适合我国国情,应当作为我国的刑罚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常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不特定的、包括地下部分在内的组合体、抽象的矿产资源、地壳中的不动产等.由此而将采矿权归属矿业权、特许物权、准物权等形成虚无的物权体系.通过逐一甄别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单一而特定的矿产,采矿权人对矿产支配的权利状态具有自物权属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等的分析与论证 ,对我国现有的担保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希望能对完善制度起到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风建设制度化,是党风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条件。只有制度化,才能保证党风建设沿着规范有序的轨道进行。制度化关键在“化”,即在制度化条件下,制度是最高权威,一般来说它不因任何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任何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风建设制度化应在建立健全党风建设的规范体系、制度程序、制度机制等方面努力,并且要与加强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