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交往最早的陆上通道,它沟通了中国西南地区与缅甸、印度、西亚以及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这一广阔地区各方面的发展,历史作用十分显著.近几十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这条商道基本上处于中断状态.当前,中国和周边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希望加强地区间经济合作.为此,必须把发展交通、加强联系放在首位.重振南方丝绸之路,开通陆上通道.本文拟对如何重振南方丝绸之路提出一些看法,供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中外关系史中,比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要早得多的一条对外交通线,是古称为“蜀一身毒(印度)道”的西南丝绸之路(简称“西南丝路”),它远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即已存在。这条道路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推动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促进我国与东南亚、南亚诸国以及欧洲、非洲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完全可以延伸到沿线相关国家,中国有必要与相关国家合作,共同建设一条"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一道,共同组成并正式确立中国全方位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大战略。四川拥有其他省区无法替代的诸多优势,特别是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起点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省份,四川理应在建设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抢占先机,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完全可以延伸到沿线相关国家,中国有必要与相关国家合作,共同建设一条"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一道,共同组成并正式确立中国全方位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大战略。四川拥有其他省区无法替代的诸多优势,特别是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起点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省份,四川理应在建设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抢占先机,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货币是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见证,为我们研究丝绸之路提供了新的视角。15世纪郑和七下西洋——印度洋,极大地扩展了古代丝绸之路。跟随郑和出洋的马欢撰写了《瀛涯胜览》,对于所至印度洋周边以及东南亚20个国家的货币流通情形均有描述,展现了16世纪全球化开端之前"世界经济"的雏形;结合葡萄牙人初到东方关于印度洋和东南亚各国货币流通情形的观察,以海上丝绸之路上流通的货币为重要线索,探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进程,印证了16世纪以前一个白银世纪不曾存在。  相似文献   

6.
南方丝绸之路从古至今在推动中国西南地区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印关系发展的过程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中印两国的民族解放事业中立下了不朽功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这条连接中国西部与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正在继续为推动中印关系发展和中国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重振“南方丝绸之路”,让这条古老的大国际通道重振昔日雄风,对中印两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1991,(3)
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西南地区对外交往的重要陆上通道,也可能是中国通向外国最早的陆上通道。在当前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对这一商道的研究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南方丝绸之路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兴趣和注意。但是,长期来,由于种种原因,对这条商道研究不够。国内已有的研究偏重四川、云南一段,较少涉及缅甸和印度一段,至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更缺少研究。上述情况的出现,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而最突出的问题是资料贫乏,分散在有关国家历史文献中的不多资料难以收集,加之,这一广阔地区地下发掘甚少,因而严重地阻碍了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不仅有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或称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而且也有纵贯中国—中南半岛的南北丝绸之路,它是南方丝绸之路延伸至中南半岛的古丝绸之路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南北丝路的概念、起点终点、线路走向及历史作用等问题进行论述,认为南北丝路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向南延伸,它的起点为中国成都和长沙,终点分别是越南胡志明市、柬埔寨西哈努克、泰国曼谷、缅甸仰光、马来西亚马六甲等沿海港口城市,其线路可分东、中、西三路若干道,其产生的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它创造了稻作文明、铜鼓文明、丝绸文明、茶马文明等,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亚洲文明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3年,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式推出"一带一路"战略。根据经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战略还包括"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一条连接中国、孟加拉国、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等国,覆盖两条"走廊"且早于北方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即南方丝绸之路便已形成并持续惠及沿线相关国家,实际上早就形成了一个经济带。在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下,南方丝绸之路所涉及区域的重要战略意义更加凸显。中国有必要整合"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从  相似文献   

10.
一、 南方陆上丝路的概念范围 人们通常所说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是指从四川经云南通往缅甸、印度的古代贸易通道,亦即蜀身毒道。我个人认为,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概念不仅仅是指蜀身毒道,其范围还应包括从云南通往泰国、老挝和越南的古道。由于地理、民族等多方面的原因,从中国南方到老挝和越南地区,古代已有道路通达。更为重要的是,从中国云南通往老挝和越南地区的古道,是连结南方陆上丝路的主线蜀身毒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纽带,在中国同东南亚及其它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1989,(3)
历史上云南的“对外开放” 从历史上看,云南与国外的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至2世纪,云南滇池地区就和越南的红河流域有贸易往来,洱海地区就与缅甸等地有通商关系,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指从四川经云南通往缅甸,印度的古代贸易通道,当时称为“蜀身(yun,音原)毒道”)就在这一时期首次出现于《史记》中,永昌(今保山)、滇越(今腾冲)都位于南方丝绸之路的通商要道。公元7世纪以后,思茅地区的银生城(今景东)有了到老挝,泰国,缅甸的商道。南诏和大理政权相继同中南半岛地区发生贸易往来。明、清以后,云南对东南亚各国的贸易进一步发展。据《东华录》记载,通过云南进行的中缅贸易,中国向缅甸出口  相似文献   

12.
正6月10日上午,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公益文化讲座第四讲开讲,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周卫荣应邀作了题为《丝绸之路与中国白银货币》的讲座。中国侨联顾问李祖沛,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黄纪凯、副馆长祁德贵及社会各界人士共80余人聆听了讲座。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启程以及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蔓延之后,学术界和政策界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竞争格局就一直争议不断.“多元论者”认为美元霸权正在走向衰落,国际货币体系正在走向一个多元竞争的格局;而“单极论者”认为美元的霸权地位没有动摇,其他货币仍然面临着各自结构性的和技术性的缺陷,难以在市场上发挥主要国际职能,国际货币体系仍是美元一家独大.本文通过对2007~ 2015年的相关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对上述争论进行回应,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人民币崛起为一种主要国际货币所面临的各种内外挑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研究是何种因素在影响俄罗斯参建“冰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决策,以及在俄罗斯重构其北极战略的过程中,这些战略内驱力将会形成怎样的优先顺序并产生何种结果。“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以双边经贸合作为基础的,因此本文的重点集中在两个核心议题:北极航运和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它们代表了俄北极经济开发的核心要素。俄罗斯参建“冰上丝绸之路”的愿景管理,不仅取决于俄罗斯北极地区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受制于欧亚地缘政治环境。整体而言,俄罗斯稳定且具有可持续性的北极战略体系,是确保“冰上丝绸之路”顺利推进的前提条件。本文力求探析俄罗斯北极战略的决策逻辑,以研判其与“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契合度与对接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越传统文化发展论纲:阶段、特点和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越两国是历史上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这是中外许多史学家的共同看法.然而,中越传统文化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其特点和相互关系又如何?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权充引玉之砖,意在引起深入的研究.探讨问题,应该明确相应的概念和范围.本文所说的“中国”的地域,为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范围,“越南”为现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领土范围,与历史上的“中国”和“越南”的地域范围不完全相等.所谓“传统文化”,一般是指历史上逐步形成、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中越两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要在一篇论文中全面涉及两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  相似文献   

16.
挖掘潜力,扩大中印经贸合作文富德中印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中印就有着密切的经贸联系。“南方丝绸之路”就是这种联系的明证。战后,中印经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仅水平不高,领域不宽,而且极不稳定。实际上,中印经贸合作潜力巨大。我们应该努力挖...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即“入篮”,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崛起的必然结果.其背后也有中国对自身正当利益的合理诉求,即改革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参与完善全球货币金融治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制度担保,借助外力倒逼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并提升中国加快改革开放之承诺的可信度.人民币“入篮”将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极化,未来国际货币格局更可能是“一超”(美元)、“两强”(欧元、人民币)、“两小”(英镑、日元)并存.为此,中国需要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广泛寻求深层共识,参与供给国际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倡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对接,与一系列复杂的战略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带一盟”对接对中俄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目前,中俄正处在推进两大项目对接的历史起点上.在“一带一盟”对接之路上,中俄作为对接的主导国家,应牢固坚持两大项目对接的战略方针;高度重视平台、机制和共同法律基础的建设,并在两大项目对接的三个层面或轨道上针对不同情况把握好平台与机制建设的方向;坚持在双边与多边层次上同时推进两大项目对接的路线;大力推进两大项目对接研究领域的合作;注重培育两大项目对接的正确观念与舆论.  相似文献   

19.
熊洁敏 《东南亚》2005,(2):5-9,45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潮流使东亚货币合作成为东亚各国和地区讨论的热点。1999年东盟10+3会议签署的《东亚合作宣言》及2002年5月的签署《清迈倡议》将东亚货币合作提上了议事日程。2003年8月的东亚合作财长会议决定建立东亚金融合作基金,成立专家组对深化金融合作进行研究。本文结合最优货币区理论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进行一些分析,并试图提出一些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对策。一、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发展“最优货币区”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定义是:“在此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  相似文献   

20.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旨在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政治沟通、互联互通、经贸合作、资金融通以及人文交流.然而,自2013年以来,由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面临一定困难.在过去三年多时间中,“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究竟有无进展?南海问题是否阻碍“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落实?本文试梳理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进展、成果,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