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忆读书     
冰心 《学习导报》2012,(8):14-14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7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2.
读书的意义     
赵启正 《学习导报》2010,(20):48-48
为什么要推动全民读书,理由也许有一百个,但是"让"全民有读书的习惯并不容易。没有主动的文化自觉,人们难以养成读书习惯。我们需要"养成教育",从幼儿园开始进行养成读书好习惯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张启明 《学习月刊》2011,(21):13-13
自古以来,读书就是一件令人纠结的事。国人好似非常尊崇读书,士大夫阶层自矜"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耕夫灌叟亦是"勤劳不足再加俭,耕有余闲且读书",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便是明证。然而,又好像并非这么一回事,"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相似文献   

4.
点评与思考     
去年5到12月,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活动圆满结束,这已是第六届成功举办,作为评委,我目睹了参赛人数一届比一届多,稿件质量一届比一届好。常常有参赛稿件让我眼前一亮,阅读的层次令人惊喜,读书故事的美妙也令人心动。这说明举国上下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确实见效,也表明"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活动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5.
正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也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写出来,可以为前车之鉴。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我初读书的时候,读的都是旧书,不外乎考据辞章两类。我的嗜好,在考据方面,是偏于诂训及哲理的,对于典章名物,是不大耐烦的;在辞章上,是偏于散文的,对于骈文及诗  相似文献   

6.
<正>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促进人的成长,营造社会的和谐氛围,读书还能改变人的性格和命运。对我来说,读书是一种快乐!1994年,23岁的我从石河子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团医院药剂科工作。20多年来,我的工作时间里最多的就是医药专业知识。可前几  相似文献   

7.
散木 《党史博览》2013,(3):19-23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陈毅以一代儒将著称。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风流儒雅格外浓烈。于是,这也成为了他的一个鲜明印记。早年的学习经历"我五岁开始在家乡的私塾里识字读书","六岁半读完《四书》","小时候我记忆力很好,读书三遍就能背诵"。这是陈毅分别于1942年3月在根据地对国际友人罗生特的信中和1952年对妻子张茜讲的。他还说:自己"九岁时,随父亲移家成都,找了一个私塾老师,学唐诗、宋词、《诗经》。以后辛亥革命爆发,我在成都上  相似文献   

8.
朱海山 《学习月刊》2011,(21):12-12,51
在同事眼中,我是一个"不够意思"的人,因为我不唱歌、不跳舞、不打牌,平时只喜欢喝上两杯小酒,主要业余时间都用在读书上。他们经常问我,总是读书有意思吗?想想似乎没有什么意思,只是习惯而已。  相似文献   

9.
正我叫杨秀萍,今年39岁,是贵州江口绿源水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我出生在江口县闵孝镇一个贫困家庭,为了改变贫困的家境,让弟弟妹妹能安心读书,我13岁就开始了南下广州的打工生涯。在外拼搏的那几年,我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工作之余还摆地摊赚钱。1998年,我和好朋友在深圳合资开了一个床上用品店,我们非常刻苦,实施人性化管理,生意  相似文献   

10.
我忆弼时     
我忆弼时任理卿从辈份上讲我和任弼时是叔侄。我大他9岁。"少年叔侄如兄弟。"青小年时代,我们的确像兄弟一样,相互切磋,一同游戏.五四运动时,我通过考试获得清华官费留美学习的资格,回家乡准备出国。这时弼时在长郡中学读书,暑期放假回乡,在家乡搞五四运动的宣...  相似文献   

11.
读书的回报     
外出参加培训,同室是外地某单位的领导,夜里11点多,笔者躺在床上看书,这位领导开门而人,满身酒气。见我手里捧着书本,他笑着说:“没想到你还是好读书之人,难得呀!”我赶紧回答:“不是好读书,只是习惯了睡前看两页,否则睡不着觉。”他马上说:“好读书就是好读书,你用不着谦虚。其实,以前我也喜欢读书,但走上领导岗位后,工作一大堆,应酬又多,就再也读不进去了。”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1,(16):25-25
有位青年时常对自己的贫穷发牢骚。"你具有如此丰富的财富,为什么还要发牢骚?"一位老人问。"它到底在哪里?"青年人急切地问。"你的一双眼睛。只要能给我一只眼睛,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东西都给你。""不,我不能失去眼睛!"  相似文献   

13.
"加入中国共产党,给了我为人民、为党奉献的机会,我要把爱党、爱人民的感情延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6月30日,在建党90周年华诞之际,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国税局退休干部、现年80岁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张斌,  相似文献   

14.
《学习导报》2010,(20):14-14
杨开慧的手稿中,有一封载明"没有发去",她自称是像"遗嘱样的信",信的原文如下: 给一弟的信(没有发去) 一弟:亲爱的一弟!我是一个弱者,仍然是一个弱者!好像永远不能强悍起来!我蜷伏着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我颤愫而且寂寞!在这个情景中,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我的依傍,你于是乎在我的心田里就占了一个地位。此外同居在一起的仁、秀,  相似文献   

15.
1949年3月,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反思历史、考察现实、展望未来,提出"不当李自成"的"赶考"命题,开始了中国走向富强的赶考进程。四十多年后的1991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西柏坡挥笔写下了"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8个大字,并强调:"毛主席曾在这里发出号召,进城后要继续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继续艰苦奋斗,不要被糖衣炮弹所打中……我看只要照着毛主席当年说的去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自己!"  相似文献   

16.
《学习导报》2010,(20):7-13
"自传"原文节录" [这]样悲[惨]□□□□[世]界"。我从六岁时起,就得了这个□□。我想□□□□□□□六岁的人,能够有这样老大的思想,假使不是我自己的经历,或许我也会不相信。我的[身][体]生下来就弱得非常,一哭就要晕的。一切和平常小孩不同,小孩是好活动的,我不爱活动,小孩是不能深思的,我能够深思。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仔细阅读了《石狮党史读本》该书稿后,完全被石狮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90年的奋斗历程与辉煌业绩所感动、所震撼!《石狮党史读本》共分十讲,我是从第一讲"革命烽火"和第十讲"新的跨越"的对比阅读顺序这一头一尾开始读起的,这看似不经意的安排,  相似文献   

18.
1942年11月,在国民党召开的五届十中全会上,右派元老张继嘟哝着:"提到共产党,我就汗流浃背!"他看到蒋介石对他露出不满的神色,干脆倚老卖老地指着蒋介石大声嚷道:"你不要这样子看着我。共产党就是你养虎遗患……哼,共产党就在你身边!"  相似文献   

19.
失而复得     
郝国娟  刘昕 《先锋队》2014,(5):21-21
群众有难题怎么办?阳光农廉网来帮忙。为给群众搭好桥,不惧天南海北"忧"。"真是太感谢了!没想到我一个外地人,就打了一个电话,仅一天时间,困扰了我多日的难题就得到了解决,阳光农廉网真是有求必应!为群众办好事,就是咱老百姓的贴心网啊!"这天,芮城县阳光农廉监管大厅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感谢电话,电话那头北京人感激的心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20.
正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促进人的成长,营造社会的和谐氛围,读书还能改变人的性格和命运。读书对我来说是一种快乐!1993年,23岁的我从石河子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团医院药剂科工作。二十年来,我的工作时间里最多的就是医药专业知识。可前几年团场开展职工读书活动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阅读了《细节决定成败》、《世界因你不同》、《杨澜给女人的24堂幸福课》等一批书籍后,我意外地发现自己还有一点文学爱好。于是,在别人聊天、逛街、喝茶的时候,我坚持读书和写作,虽然起步晚、自学起来稍有吃力,但内心很充实。好朋友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