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全体人民都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六中全会中又提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明确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或者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方面创造了新经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要求我们党“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以人为本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四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合理、有序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价值取向,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承担起维护公平正义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能否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尽可能地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成为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农村问题矛盾突出、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成为我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认真分析和妥善解决农村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5.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也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能否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尽可能地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和谐社会,是以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简言之,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显然,构建这样一个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实现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又要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各阶级、阶层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政党和谐则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是人际关系和谐。和谐社会的核心和根本问题,是人际关系之间的和谐,它指的是社会各阶层的存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的状态是协调顺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其核心是三个方面:充分发挥潜能或者能力;根据贡献应得的利益;人们和谐互动的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结果,也是最根本的标志。第一,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它首先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离不开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是以一定水平的生产力状况…  相似文献   

8.
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议的决定>指出,要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指"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表明了我们党对所处的历史时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深层次矛盾问题的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普遍幸福、社会平等、民主充分而又生活殷实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有力的政治保障和坚强的精神支撑。一、和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理念和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不管是先秦子学、两汉经学还是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