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体审判"、"舆论审判"检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何人都不能做自己的"法官".任何法官都只能对纷争本身做出裁判,而司法是否公正,理应接受民众的评判--"媒体审判"、"舆论审判".法官判案是以法庭审理查明的"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不是以媒体报道的"事实"为依据,以"舆论"为准绳."媒体审判"、"舆论审判"误导司法之说无从谈起.控制"媒体审判"、"舆论审判"的想法是危险的,实践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审判独立制度,是指人民法院作为一个整体的独立,而不是法官个人的独立,这种制度不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实行法院独立审判制的同时,更应强调法官独立审判,以保证审判公正。而要真正实现法官独立审判制度,就要对我国现有的一系列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审判的功能在于将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案件以获得公正、合理的裁判,那么法院和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所作的具有司法效力的审判解释则是联结法律和案件的不可或缺的中介。但是,审判解释的价值目标是什么?法院和法官在解释活动中的作用和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基层法院的审判工作中,以法律作为唯一判案标准的意识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文章列举了某些法官由于从思想上对法律至上意识的淡漠,造成随意违反法定程序、胡乱引用法律条文、排斥新颁布的法律规定、为个案正义而变通法律等情况。通过分析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求提高法官们法律至上的意识,解决基层法官不严格适用法律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法官审判案件除了需要法律方法的技术支持外,尚需要一定的审判智慧,于此古今中外的无数案例已为明证。审判智慧无法脱离具体的案例情境。通过对于广受赞誉的“顶盆继承”一案的详细分析,重现了此案中展现法官审判智慧的闪光思维,同时依此也对于法官审判智慧的相关要素进行了论述,指出法官的审判智慧是与法律规范及法官个人的社会经验等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异地审判是我国近几年来司法实践中涌现出的新现象,这一现象不仅是一个普通的个别性事件,更是一个对我国法律制度建构有着重要推动作用的系统司法行为。异地审判由法官的灵感而启动,靠法官的理性而成熟,这是法律制度启动的源头;异地审判运行过程是法官的技巧和智慧的展开过程,这又是法律制度的形成过程;异地审判的司法实践还在为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进行立法。总之,异地审判实践背后隐含的司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恰恰是中国法律制度构建所需要的最宝贵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在刑事审判阶段,作为刑事司法主导力量的法官应当在刑事审判中坚持价值中立、地位中立。在定罪方法上应当公正,即必须有利于限制刑罚权并且不得超法规加重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在刑事司法中所坚持的价值中立取向的必然结论。在认识论上应当坚持相对主义。法官有权以刑法规范为据而改变控诉罪名。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官回避制度还不完整和规范,对"关系"一词应具体规定,扩大回避亲属范围,公示法官个人情况。当事人申请回避缺乏可操作性,对回避申请的保障和救济措施不完善,审委会和二审回避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在法官非诉讼回避制度中,院长籍贯回避未严格执行,法官任职回避也应出台具体操作办法。运用巡回审判和网络审判方式以确保法官中立,进而探索以新型审判方式为基础的,法官非诉讼回避和法官诉讼回避为补充的,保障"法官中立"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再审审判工作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及不服调解结案的案件提起重新审判。它是院长监督审判质量的窗口,又是通过再审审判监督法官的“法官”,是专门挑毛病的法官,地位和作用十分特殊和重要。  相似文献   

10.
人民法院法官法律思维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的高低。目前,部分法官的法律思维能力不强,造成审判质量和效率不高,办案注重功利色彩等一系列不良现象,损害了司法的权威。这既有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原因,又有历史和现实方面的原因。文章针对法官法律思维能力不强造成的种种现象,从四个方面阐述提高法官法律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疑难案件是近年来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困扰法官的一个司法难题,也是法学理论所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论题。然而,关于疑难案件的界定、成因和裁判方法,中国学界至今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讨论两部分内容:其一,裁判疑难案件的司法知识论基础,试图揭示法官在面对疑难案件时所可能表现出的司法哲学与知识论,并破解"法官是说谎者"这一吊诡性的命题;其二,以法律发现、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为视角,探讨裁判疑难案件的一般方法论。通过上述研究最后得出,法官不得拒绝而只能面对疑难案件,他可以通过解释的方法来发现用以裁判的法律规则或法律原则,进而依据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的双重变奏,来解决其所面临的疑难案件。  相似文献   

12.
员额法官考核指标的合理化与科学化,既能辅助判明法官的工作成效,又可为员额法官退出机制的细化提供数据支持,是深化司法改革的重要抓手.然而,现行员额法官考核指标面临"拿来主义"不适用、制度设计不贴合、试点成果不完善三重困局,无法精确"描述"员额法官工作质效.可以基于法律经济学对员额法官审判、事务、学术三类工作进行区别考核,...  相似文献   

13.
审判方式,是审判行为和当事人、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的运行方式。审判行为是法官以国家名义所依法实施的法律行为。在诉讼活动中,审判行为的地位和作用具有不言自喻的决定性。所以,审判方式改革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审判行为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以不开示不得出示、对等、权利自治等原则为基础的刑事证据开示的以对抗式审判为视角的正当程序的逻辑推演是:刑事证据开示必要性的前提是被告人不认罪而需要进行证据调查;正当的开示过程是法官主持双方开示;发现新证据出现隐藏证据应启动特别开示程序。刑事证据开示程序简化的主要内容,一是刑事证据开示与法官预审结合运用,二是自行开示法官验收。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框架内进行刑事证据开示,可以参照上述开示基本模式进行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我国的刑事审判中,由于传统的书面审判模式在实践中的延续,证人、检察官和法官对证人出庭作证态度消极,证人出庭作证缺乏经济保障和安全保障,导致证人出庭作证率非常低。法律应该明确证人可以不出庭作证和必须出庭作证的范围以及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后果。建立证人出庭作证的保障机制和证人保护制度,以保证法庭审理的公正和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媒体的审前报道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法官的审判,导致媒体审判的形成,而且这种形式的审判会随着媒体话语权的放大而不断加深,超越法律的规定。规避媒体审判,应注重强化法官内部人格和外部刺激的交互作用,避免心理学效应导致公众认知偏差,加强公众个人责任,削弱"群体极化"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法官司法能力是指法官运用法律解决和处理各种案件的本领,是法官运用法律解决和处理各种案件时应该具有的能力类型。法官司法能力建设的指导原则是符合审判工作的特有规律;因地制宜,重点突出,循序渐进,法官司法能力建设的具体途径与方法是加强学习、实践、考核与保障。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独立审判原则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审判原则的法律保障是指以实现司法公正为目的,以立法的形式确保独立审判原则在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各个诉讼阶段,都能得以贯彻落实的保障措施。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要真正落实,需要在立法上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从法律上保证审判机关在其外部生存环境上独立于其它国家机羌。独立审判的含义之一就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时,从认定事实到适用法律,都由它独立负责地作出决定,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扰法院审判工作的正常进行,不得强制人民法院按照其意图办案。这不仅需要法院具有足够的抗干扰能…  相似文献   

19.
法律解释是法律适用的前提,法官在审理案件中,判断当事人请求权的性质、选择案件裁判依据的过程,都蕴含着法官对法律条文意义的解释与探索。审判过程中,基层法官对法律解释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以待决案件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基层法院案件多、情况复杂的特点,决定着法律解释基本上成为一种个性化的司法实践。通常情况下,个案法律解释目标在法律关系分析、法条意义理解、裁判结果推论、法律效果判断纵向四阶段中实现,上述法律解释目标实现程式个案具体化运行塑造了基层法官的独断型法律解释。  相似文献   

20.
证明妨碍是妨害诉讼证明致使事实难以解明的行为,它会对妨害行为的实施者带来不利益。拒绝亲子鉴定的证明妨碍以妨碍行为人被科令负担鉴定协力义务为前提,其法律后果因行为人为当事人或第三人而有所不同,仅在当事人拒绝亲子鉴定时法官始可进行事实推定。我国相关的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不够完善,新近施行的《婚姻法解释(三)》第二条意义积极,但也有不足:适用条件不明确、拒绝鉴定所生法律效果较为模糊且过于单一、适用的主体范围偏窄、当事人程序保障条款缺失以及与实体法没有很好地对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