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彝族毕摩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彝族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民族文化旅游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彝族毕摩文化的旅游开发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探讨了彝族毕摩文化的旅游价值,认为它具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和市场开发潜力,并以四川凉山美姑县为例,提出了毕摩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存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对隔绝的彝族具有相对独立封闭的传统文化.其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祭司"腊摩"手中延续、散布和流传至今.但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彝族传统文化渐失,祭司"腊摩"呈现后继无人的局面.通过分析祭司"腊摩"在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引起广大学者对彝族传统文化的关注,意识到祭司"腊摩"在彝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提升彝族文化软实力是传承与发展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工作任务。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彝族文化软实力的实质及其特征,探讨民族文化软实力与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关系,提出在民族文化软实力提升目标下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黄忠瑶 《传承》2010,(12):158-159
生存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对隔绝的彝族具有相对独立封闭的传统文化。其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祭司"腊摩"手中延续、散布和流传至今。但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彝族传统文化渐失,祭司"腊摩"呈现后继无人的局面。通过分析祭司"腊摩"在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引起广大学者对彝族传统文化的关注,意识到祭司"腊摩"在彝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彝族古代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彝族文化源远流长。本文对彝族古代文化的基本特性、类型、层次、特征和精神作了较全面的归纳分析,指出悠久的历史性、强烈的民族性、独特的地方性和结构的整体性构成了彝族古文化的基本特性,而大陆喀斯特山地文化、农牧文化、姑则文化是彝族古代文化的主要文化类型。相对封闭的“文化生态环境”使彝族古代文化呈现出“一统性”、“人文性”和“道德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苏红丽 《求索》2011,(6):119-120,179
本文采用法律人类学的方法以凉山彝族地区纠纷调解人"德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多元法律文化背景下彝族传统法文化存在的必然性,指出凉山彝族"德古"是彝族传统法律文化的代表者、彝族地区纠纷调解人。"德古"的存在实现了彝族法文化和国家法关系上法治资源的整合,进而维护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全球化和文化多元语境下,利用网络来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是一种新兴的民族文化传播方式,也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彝族文化网站不仅是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它们具有文化的自我表述与展演、边缘族群的自我身份构建、族群文化公共空间的生成等功能,旨在弘扬彝族优秀文化,它们以汉文、彝文或彝汉双语、彝汉英三语为网页制作语言,内容主体涉及到彝族、彝区和彝族文化.彝族文化网站是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网站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白万东  许佳 《前沿》2013,(12):172-173
云南楚雄地区八角图案是楚雄彝族的传统图案,本文主要分析云南楚雄地区彝族八角图案的结构、色彩、文化内涵和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从中反映楚雄地区彝族八角图案的现实意义,并体现彝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9.
彝族丧葬文化变迁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彝族的丧葬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一些田野调查的实例可以看出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情况 ,这种变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0.
四川彝族传统节庆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包含着优秀的德育资源,是彝族节庆文化之魂。随着四川彝族地区现代化的推进、西方强势文化的进入,越来越多的彝族群众关注当下的流行文化,渐渐疏离了传统节庆文化,这导致彝族传统节庆文化中的优秀德育资源传承陷入尴尬境地。文化的发展强调与时俱进,作为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彝族传统节庆文化,梳理并做好优秀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能激发传统节庆文化的活力,实现德育资源的当代传承,开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贵州彝族传统文化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其中的大部是可以进行开发利用的。结合彝族聚居区的山川风物、名胜风景,可以采取一地开发彝族文化的一个方面的方法,在整个贵州彝族地方进行散点式的开发,然后把这些点联合起来完整地反映贵州彝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让彝族文化能够在新时期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并以新的形式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2.
王清华 《思想战线》2005,31(6):68-71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性和审美情趣,从中可看出一个民族的性格和一定的历史内涵及文化源流。彝族羊皮褂同彝族一样起源于古代氐羌族群,由于羊皮褂在彝族所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它伴随着彝族社会历史发展一直存留至今,成为彝族历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三”,作为一个成数,在彝族文史典籍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浸透着它的神秘影响,从古史到当代现实生活,神秘的“三”无所不在。“三”作为彝族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代表了从古代社会到当今彝族生活各领域的一种文化脉络。探寻“三”的文化意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彝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张武桥 《前沿》2012,(5):174-175
彝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独特的六盘水彝族宗教文化,不仅表现出对人生命运的终极关怀,更透射出幽邃的审美境界、审美形式、审美趣味。在绚丽多彩的六盘水彝族宗教文化信仰空间中,不论是民俗民风,还是艺术文化,都体现了彝族人民对生存与审美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唢呐的制作、演奏程序及比赛的描写与剖析,阐明唢呐与彝族文化的关系;揭示唢呐文化在彝族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或作用;并指出唢呐文化是彝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楚雄彝族民风淳朴,彝族服饰刺绣不仅历史悠久,特点突出,观赏性强,而且还融彝族的历史、风俗、宗教为一体,并保持了不少古代图腾崇拜和原始绘画素材,具有较强的开发价值,但目前彝族服饰刺绣产业的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创新意识不浓,文化品位不高,工艺简单充分利用彝族古老的文化,特别是独特的刺绣文化创造出相关的带吉祥语、吉祥图案和吉祥物的服饰刺绣产品来满足人们崇尚吉祥、求吉避祸的心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充分调查的前提下,着重对凉山彝族法文化中的婚姻习惯规范部分进行研究,侧重梳理民主改革后凉山彝族婚姻习惯规范的变迁,并提出凉山彝族婚姻习惯法文化与国家法文化融合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刘尧汉先生“彝族祖灵葫芦是中华民族文化共祖”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中华民族文化应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次,不能用神话传说中的彝族祖灵葫芦作为其共祖,并对彝族祖灵葫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凉山彝族火把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在充分认识火把节的各种价值的前提下,把火把节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能促进彝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同时也能促进凉山经济的发展。对凉山彝族火把节的合理开发,凉山彝族火把节实现产业化发展,必将推动凉山的和谐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鲁成龙 《今日民族》2006,(12):32-33
今年2月16日,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教授兼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所长刘尧汉先生的安排下,深入楚雄市彝族山区进行社会历史及民间传统文化调查,专门到三尖山北麓一个名叫依齐嫫的彝家山寨,就有关彝族毕摩传统文化等课题,对彝族民间老艺人鲁世藩进行调查采访,并对他个人如何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