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苗遂奇 《党建》2013,(3):58-58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不少吟咏治官治政治身、兴衰成败得失的诗词,其心之深,其情之切,其意之重,如警钟在耳。今天重温它们,对增强忧患意识,始终警惕"四种危险",有效应对"四种考验",不无教益。  相似文献   

2.
忧患意识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先秦儒家思想所包涵的忧患意识,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国家意识教育有着重要价值和启示.文章以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分析、反思、观照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教育,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能有所传承、借鉴,有所反思、深化.  相似文献   

3.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忧患意识,是在对中国传统忧患意识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在深入反思历史、把握国情、纵观国际局势的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忧国、忧民、忧党等内容。在当今社会,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同志的忧患意识,就必须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保持清醒的认识,同时要在忧患中奋进,依靠创新驱动经济,依靠改革健全市场,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依靠高压反腐打造政治新生态。  相似文献   

4.
朱清文 《奋斗》2007,(8):3-5
艰巨的使命,繁重的任务,要求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对全党同志提出的鲜明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5.
忧患意识是新加坡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延续的精神支撑,是人民行动党执政理念的内在依据.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领导人对忧患意识代代继承,但在人民行动党执政的每个时代,忧患意识的内涵侧重点各不相同,其忧患意识随着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化而变革.人民行动党还把忧患意识转化成了实际行动,这主要体现在设立基层组织、制定政策并落实等方面.总体看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忧患意识具有持续性、变革性、实践性和贯通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自信,一是源于社会主义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二是源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三是源于中外发展对比中的"风景这边独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具有高度的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和创新性,是我们党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引领我们开拓前进的行动指南。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是我最近一个时期学习总书记讲话感受最深的一点。总书记讲话站在历史、时代、全局、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这是总书记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对全党同志政治品格、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提出的新希望新要求,语重心长,意义深刻。  相似文献   

9.
政治工作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李淑才中宣部、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着重提出了要坚持"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观点。实践证明,这是非常正确的。那么,"生命线"的地位和作用在企业中怎样把握和体现呢?联系我...  相似文献   

10.
郝以宏 《世纪桥》2009,(11):95-96,150
从《诗经》开始,中国古典诗词中就流贯着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中国古诗词中的忧患意识可以分为三类,即忧国、忧民、忧人生。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对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古典诗词的作用,培养大学生成为具有忧患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忧患意识对培养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浩然正气和高尚情怀,对历代执政者治国安邦,都发挥过重要作用,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党是中华民族先进分子最集中的政治组织,忧患意识对党的发展壮大和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考验,需要进一步增强全党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忧患意识的阐述告诉我们,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凸现出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过程中所共同体现出来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忧患意识的现在时态包含着执政者应该具有的政治警醒和政治自觉,执政者只有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才能辩证地看待形势,辩证地看待成绩,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讲政治的根本之举范钦忠江泽民同志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怎样才能做到在政治问题上头脑清醒呢?最根本的就是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讲政治,包括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14.
詹勇 《学习导报》2011,(22):64-64
"这个孩子的生日,是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日子。"10月31日,随着几声婴儿呱呱坠地的啼哭,全球人口总数首次突破70亿大关。面对越来越拥挤的地球,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焦虑,反映了人类在"人口爆炸"压力下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5.
简论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导向作用金庆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探讨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种倾向,这就是较多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服务"作用,而忘记或忽略了它的政治导向作用。这种倾向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有害的。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作用在于政治导向作用我...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四个考验”、“四种危险”的论述,反映了我党高度的忧患意识。党的忧患意识需要化为每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把忧患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培养、锻造出自觉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7.
喻红秋 《党建》2019,(2):23-24
正中国共产党是自觉保持政治清醒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空前巨大,要求我们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以高度的自觉  相似文献   

18.
社会治安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搞好社会治安,当前各级领导在思想上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认识问题:一是必须全面理解、正确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特别是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是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是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始终对党和国家安危保持高度政治警觉。  相似文献   

19.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重大任务的提出,体现了执政党高度的政治自觉.长期实践中,党的忧患意识始终存在,“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是集中反映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忧患意识的表达语境.应对“四种考验”和克服“四种危险”,贵在执政党政治自觉的树立.政党是否善于把握自身建设的规律与其政治觉悟程度相联系,深刻把握党的建设规律,必须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与执政党的政治自觉紧密结合.以执政党的政治自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排除非科学化的障碍,采取有效的方法,找到正确的路径,在不断提高政治自觉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习主席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强调,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这是习主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科学判断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深远思考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全军官兵提出的重要要求,我们必须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领会好习主席的重要指示,我们有必要认真回顾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从深刻的历史教训中反思工作,汲取力量,真正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不断激发官兵投身强军兴装实践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