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军 《湖湘论坛》2008,21(2):14-15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全面而深刻的阐释,既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创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是同所有国家全方位的友好合作和多领域的共同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发展与和平的统一,将实现与世界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平发展的海洋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历荣  陈湘舸 《求索》2007,(7):33-36
中国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而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面对严峻的海上形势,中国要真正实现和平发展,其海洋战略就必须明确提出自己的海权观、海洋权益;积极推进中国与海洋大国及周边国家的海上合作;重视发展海洋经济,融入国际市场;力求和平解决海洋争端,追求合作安全;建立强大的海上力量,以应对来自海洋方向上的挑战;积极强化同主要大国的战略关系,深化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3.
<正>儒家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平基因"的历史原胚,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始终是中国经济和平发展的底色。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中国和世界不断系统化的过程。合作共赢将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未来关系的基调。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升华而得到的逻辑结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经济发展"和平基因"的历史原胚。任何一个社会都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虽然形成于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之中,但它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复兴、现代化和社会主义三重历史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本质上就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形成的时间不长,而且中国和平崛起尚处于进行时,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并非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过去30多年的实践中,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经验,有利于全体中国人民坚定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自信。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未来前景究竟如何,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它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中国和平发展能否成功实现;二是和平发展道路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三是崛起后的中国会不会谋求霸权地位。处理好这三个问题,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将是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5.
杨玲 《求索》2005,(9):88-9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之路。考察中国和平崛起的历程,对于研究大国和平崛起的规律,澄清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误解,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一、时代主题的转换,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指导;二、开展多边外交,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保障;三、融入国际制度,是中国和平崛起的路径选择;四、韬光养晦,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深远谋略;五、发展模式,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先后确立了“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和平发展”理念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定的,开辟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政府在新世纪面临新的国际形势提出的外交新理念。二者都是综合国内外因素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延续性。“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社会的具体展现,是对“和平发展”理念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祝志男 《人民论坛》2010,(11):30-31
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国大陆自身的不断强大与对台政策的正确是首要条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议的签署是关键因素;两岸交流、民间往来日益频繁是民意基础与有效途径;"两会"制度化协商的深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两岸关系向着和平发展是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8.
世界持久和平是中国历届政府始终不渝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确立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战略;中国维护国际和平的思想也从毛泽东时代"以正义战争谋和平"思想转变为更为积极地维护和建设世界和平的思想。从到邓小平的"以发展促和平"思想到江泽民的"合作和平、秩序和平与新和平"思想,发展到胡锦涛提出"以和谐世界永葆持久和平"的思想,不仅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和平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表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越来越积极、主动、自信地融入国际社会,承担大国责任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对当代国际形势呈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观察和分析 ,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重要思想理论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战略性和关系全局的突出问题 ;战争危险虽然存在 ,但世界大战可以推迟和避免 ,世界仍不安宁 ,霸权主义是构成世界和平的新威胁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最好方式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的国策等  相似文献   

10.
时事学习     
国家主席江泽民2002年新年贺词贺词说,进入新的一年,促和平,求发展,仍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平是世界发展繁荣的前提。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各国人民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不懈努力,共同建设一个和平、发展、进步的美好世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但出现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值得各国人民高度关注。我们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并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共同打击恐怖主义,使各国人民都能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国大陆自身的不断强大与对台政策的正确是首要条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议的签署是关键因素;两岸交流、民间往来日益频繁是民意基础与有效途径;"两会"制度化协商的深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两岸关系向着和平发展是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根据当今的时代主题坚持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方针,尤其在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处处表现和平、发展及合作的作为。在这次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件中,中国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在发展中最求的是和平,是要通过"和平发展"、"和谐发展"的手段以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而不是去威慑他国或者称霸。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的和平外交理念既源自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基因,也扎根于新中国近七十年的伟大外交实践。中国传统的和平观念始终是中国外交理念创新发展的思想之源,对当代中国外交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到和谐世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和平外交理念在不断丰富和创新。当前,我国不仅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平行动,展现大国担当,而且还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  相似文献   

14.
潘忠岐在《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2期载文指出:往回看,中国已经实现了和平发展,但往前看,中国崛起的路仍然漫长。和平发展就像一次未竟的长征,现在中国实现的只是阶段性的和平发展。中国不仅需要为应对眼前的各种挑战、延续和平发展而善于乘势、积极用势,更需要着眼长远,为进一步崛起为世界级强国而善于造势、积极谋势。要开拓性  相似文献   

15.
罗九牛  田正学 《前沿》2008,(11):8-12
和平发展道路是新世纪中国坚定不移的国际战略,集聚着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诸方面的积极因素;和谐世界构想是中国首倡的反映国际社会普遍愿望的新理念,与和平发展道路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分析了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大环境,逐步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新论断.21世纪初,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又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这一命题.和平发展的世界主题与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两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7.
王克宁  董欢 《传承》2008,(4):132-134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分析了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大环境,逐步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新论断。21世纪初,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又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这一命题。和平发展的世界主题与中国和平发展新道路两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既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发展道路的核心理念,通过系统和深入地阐述分析,使世人理解中国人民追求富裕、和平的价值观,了解中国与世界各国共赢的发展方向,以促进世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义桅 《人民论坛》2021,(2):106-109
评价一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标准,是要看其是否构建了反映人民心声、体现人心向背的政治新型形态,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拥有数千年和平基因,秉承和平发展理念,积极参与、融入现行国际体系,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崛起的中国要给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必须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理念,积极回应国际体系利益攸关方的关切,持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5月北京前言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人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共护和平、共谋发展、共享繁荣。中国同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和平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