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今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无处不在的社会,媒体对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辐射日益加强,对人们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入。在这个时代,媒介素养已经是执政能力的要素之一,不会和媒体沟通,执政能力就不完整。领导干部学会同媒体打交道,提高媒介素养,既是一项新的任务,也是对新时期干部素质的一项新要求。本文论述新形势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挑战,提出应对新形势下与媒体打交道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深度介入,使我们进入了媒介社会,媒介素养成为媒介社会中公民的基本素养,而媒介素养的获得需要进行媒介教育。本文在对媒介社会与媒介素养教育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3.
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信息时代 ,大众媒介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一方面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同时在媒介的使用过程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引发了许多负面影响 ,导致受众在信息面前“迷航”。本文通过对媒介的负面效应、媒介管理使用上的不足以及受众媒介素养现状等方面的分析 ,指出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以充分发挥大众媒介的积极作用 ,促进大众传媒业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洋 《前沿》2015,(1):130-132
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纸媒到电台、电视,再到互联网时代,传播媒介的革新带给大众越来越满足的感官享受,从读到边看边听,再到即时获取,大众的生活充斥着庞大的声色娱乐。当大众开始主动寻求新的传播媒介时,人们的生活由主动的获取信息变为声像图形的被动接纳,失去了直接的人际社会交流,甚至失去了对媒介工具和产品的选择能力。大众缺失的是对媒介的自我认知和判断能力,即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属于媒介,产生于大众传播的过程当中。新闻界是一个秉着真实客观原则来反映给受众的媒介平台,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毁誉参半。新闻人作为一级大众传播,面对媒介素养的缺失和教育,新闻人所承担的必是社会舆论导向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介素养已成为政治干部能力生长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媒介素养内含的能力体系包括媒介属性认知能力、媒介信息获取能力、媒介信息解读能力以及媒介信息传播能力。应采取多种途径,不断加强政治干部媒介素养的系统教育和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6.
潘娟 《重庆行政》2014,(4):87-89
正新媒体的发展、媒体格局的变革以及社会舆论的多元化发展,使政府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给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在新形势下提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已成为加强其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和媒介素养含义的基础上,解析了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内涵,归纳了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现状,最后从宏观-环境与制度、中观-媒介素养基石、微  相似文献   

7.
从“素养”到“媒介素养”:历史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树 《前沿》2010,(19):194-197
从"素养"到"媒介素养",其核心为对媒介的认知及其使用,"素养"的培养就是为了传受双方建构一个共同的经验世界,其目标是为了传播。"素养"的建构历史,实际上就是媒介的认知史,新技术及精神上对新技术的接受是"素养"不断拓展的基础。各种媒介对人们亲临现场机会的剥夺,一直是人们对传播进行反思的一个起点,实际上是对技术影响交流的担心。现代社会对信息急切追求,掩盖甚至使人们忘却了其目标是为了交流(传播)。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把现代社会带入一个公开、即时、海量的媒介化时代。媒介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国家公共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如何借助传媒做好党和政府工作,已经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干部能力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大众媒介信息的解读、识别、批判,以及使大众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在我军官兵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就是通过对大众传媒的传播内容、手段、形式和方法的解读,使我军官兵能充分认识到大众传媒不仅是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更是现代战争中敌我双方精神征服的重要手段。从而提高我军官兵在和平时期建设性地使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在未来军事斗争中,准确识别战争环境中各类媒介信息,抗击敌精神征服,并灵活运用大众传媒的舆论作战功能,为夺取军事斗争胜利服务。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媒介为主导的信息社会,媒介化警务工作的发展对人民警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显示,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公安民警主要接触和使用媒介的手段,公安民警普遍对媒介信息持谨慎态度,借助媒介互动、解决问题的频率较低,应对媒体能力较弱,学习意愿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其背后原因包括民警群体宣传缺乏主动性,警媒关系"新旧矛盾"交替出现,提升媒介素养驱动力缺乏,公安机关对媒介素养教育、培训不重视,科学媒体应对机制缺乏等。建议转变传统媒介素养观念,提高媒介素养意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完善媒介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随着传播方式和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新闻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社会生活和思想的重要因素,面对全新的媒体环境,大力提高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增强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对于领导干部越来越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意义。一、培育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重要性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主要是指领导干部对大众媒体的认识、利用和参与方面的素养。具体包括正确全面地认识大众媒体及其重要性,包括媒体的运作、特性、正负功能,媒体控制、传播规律等;正确利用传媒发布政务信息,动员民众力量,引导社会舆论,平息公共危机,树立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2.
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兰州暴发以来,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拥有更多元、更便捷的渠道获取各类疫情资讯,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的助力,疫情得以有效控制。然而,在媒介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媒介化社会中,人类对媒介技术的掌握未必与媒介技术的发展相匹配,与德尔塔变异毒株伴随而来的“信息疫情”同样使人惶恐。如何让公民提高辨识能力,在认知、态度和行为上不会被轻易“带节奏”,杜绝信谣、传谣,就必须重视并加快公民媒介素养的提升,通过政府、媒体、学校、家庭、社会、个人等形成媒介素养教育合力,帮助公民在信息的接收端构筑起防火墙,减少“信息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慧 《重庆行政》2016,(1):91-92
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媒介素养成为人们的基本素质之一,对期刊来说,要与时俱进地推进刊物发展,编辑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期刊的良性发展。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信息传播形态的多元化,传统期刊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编辑只有科学地认识媒体,掌握解媒体特点与传播规律,才能有效地运用媒体服务期刊发展,提升刊物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刘红  李静燕 《前沿》2013,(12):112-113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的媒介环境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对他们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有效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从家庭、学校、社会等等几个层面同时进行,才能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周微娜 《传承》2012,(16):68-69
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基于媒介素养的需求而展开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随着媒介的日益纷杂,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及形式也日益复杂及多样。在梳理传播媒介变迁的基础上,探讨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变化与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的提升几乎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必修课。领导干部需具备较高的网络媒介素养,这在适应信息时代的多元挑战、推进政务公开等方面意义重大。同时,领导干部应放低姿态,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借助各种自媒体平台和新媒体工具,及时察民情、听民意、暖民心,为保障群众利益、塑造部门的良好形象而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7.
提升媒介素养是在新时期抓好党建工作创新的基本前提,应全面加深对媒介素养的认识,理性分析新媒体为党建工作带来的契机与挑战。要创新党建工作理念,提升媒介素养,使党的建设紧扣时代脉搏,从容应对复杂任务和形势挑战。  相似文献   

18.
公安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关系着其意识形态安全和岗位任职需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公安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认清公安院校大学生认知特点和媒介素养的系统性特征,合理运用公安院校资源优势,不断从提升不良媒介信息抵御能力,媒介信息获取能力、评估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方面聚焦用力。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媒介已成为人们日常社会生活须臾不能离开的东西。人们在充分享受现代媒介所带来的好处和便利的同时 ,亦不得不品尝现代媒介所结出的苦果。其中之一便是青少年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周微娜 《传承》2012,(18):54-55
随着媒介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对于媒介带来的影响可见一斑,传统的传受双方角色日益模糊,而媒介素养教育也从专业人才培养进入到"全民教育"时代。以大学生为主要考察对象,设计一套本科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性方案,希对非传媒专业的本科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计划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