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佩珀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危机的理论,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论证了现代社会出现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生产方式,明确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主张生态正义与社会正义相结合,构建以社会正义为基本特征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他的思想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发展与环境相互协调的问题逐渐成为事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生态经济作为实现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高度统一的经济样态,从宏观上看解决了人与环境之间矛盾的环境伦理问题,却依然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环境不正义问题。在此从环境正义的视角出发,对民族村落生态经济发展进行考量。研究发现:代内正义上存在着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不对等;代际正义上存在着资源禀赋的过度开发导致发展的不可持续;种际正义上则需要注重保护其他非人类物种的"内在权利"。  相似文献   

3.
旅游生态不正义及其纠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桂华  张一群 《思想战线》2012,38(3):112-115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领域内权益分配与责任承担之间的不对等成为社会不公的一个重要表现,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态正义的思考。旅游业对于生态环境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在其发展过程中,以生态利益为核心所产生的种种冲突均可以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得到解释,也需要从生态伦理的视角予以引导和化解。从生态正义理论对旅游种际生态不正义和旅游人际生态不正义现象的分析来看,旅游生态补偿是纠正旅游生态不正义、促进旅游地生态健康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桂艳 《思想战线》2008,34(3):53-57
生态社会主义是伴随着全球性生态运动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它致力于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追求环境和社会正义.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及其反生态性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生态社会主义勾画出了社会正义的理想图景,这一图景对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后期的生态危机、贫困女性化、种族压迫加速是工业资本主义父权制所产生的难以避免的恶果。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以抽象化、普遍化的"环境正义"与"可持续发展"掩盖了生态运动中主体的多样性,遮蔽了现实生活中差异的利益主体,从而无视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已经参与并为多种形式的环境正义运动和持续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在21世纪,性别平等、环境正义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是生态女性主义者亟需关注的新议题与新难题。  相似文献   

6.
胡永 《前沿》2013,(11):151-153
环境友好是生态政治的理论旨归和现实追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发挥生态政治建设的主导作用,需要坚持环境正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与尊重生命的环境友好理念,推动生态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李淑文  李彩丽 《前沿》2012,(15):114-117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批判与反思,我们在兼顾人与自然关系、优化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强调国际环境责任的前提下,还应该关注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矛盾冲突问题.社会强加于弱势地区、弱势群体与其环境权利相比过度的环境义务和环境负担,实质上是一种环境不正义.在环境正义视域下鼓励环境赋权是化解环境矛盾冲突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黄向 《思想战线》2022,48(6):160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其管理模式是实现保护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鼎湖山保护区因历史原因一直形成双机构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鼎湖山经过两种权力主体的事权划分,形成独特而稳定的生态系统生命权力运作体系,达成既不“生态破坏”,也不“生态威权”的生态正义局面,人际生态正义、人地生态正义和种际生态正义在权力运作的过程中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正义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的逻辑起点;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的基础;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的归宿。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具有以人为本、整体性和批判性等基本特征,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云霞 《思想战线》2012,38(2):50-54
生态中心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在追问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及解决之道上,在对人类中心主义及人类主体地位的态度上,以及所立足的视域等方面,都提出了迥然相异的观点和主张。生态中心主义立足于后现代的视域,对传统伦理学和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指认二者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并将个体道德修养的提升视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出路。与之相反,生态马克思主义则站在现代主义的立场上,力挺人类中心主义,指认生态破坏源于资本主义主导下的世界不公正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并将谋求社会制度的正义视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对二者在环境问题上的理论进路进行比较,有助于促进它们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深化环境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既要引领生态保护,提高环境质量水平;也要加强社会建设,提升环境正义水平。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中引入环境正义评价对于找准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破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环境正义评价指标欠缺,应予以补充和加强。由于环境正义评价相关指标获取难度较大,目前尚难以全面进入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但有部分环境正义评价指标具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这些指标包括:生态影响的流入流出值;产业制度的环境正义评价;环境风险设施分布的均衡度。  相似文献   

12.
李咏梅  张天勇 《前沿》2011,(24):118-121
"包容性增长"虽然最初是作为一个经济概念提出,但在生态危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赋予了它丰富的内涵和多重的正义维度:作为经济学概念的包容性增长,凸显的是增长的正义;作为社会学概念的包容性增长,凸显的是社会正义;作为生态学概念的包容性增长,凸显的是生态正义。增长的正义、社会正义和生态正义构成了包容性增长的正义体系,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统一体。包容性增长的正义内涵决定了生态社会主义为包容性增长的实现提供了更好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一定的空间秩序为基础,空间生产是绿色生产的保障,空间正义是生态正义实现的前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空间建设的重要维度。然而,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面临生产空间的结构和分布失衡、生活空间呈现物质化及分化、生态空间保护与发展的质量不高等现实困境。政府应通过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发展、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态需求。  相似文献   

14.
赵春珍 《前沿》2013,(18):33-38
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和生态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跨国界生态问题H益严峻,生态问题的政治化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生态国际关系理论应运而生。生态政治学者们在批判传统国际关系两大主流理性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生态国际关系理论。这种理论具有新国际关系理论的许多特征:批判性、跨学科性和生态问题中心性。特别是在促进全球环境的正义诉求中,生态国际关系学者们开始关注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许多边缘声音,包括环境非政府组织、绿色消费、生态科学、生态经济、绿色政党等,体现出鲜明的生态特点与生态立场,对推动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和国际生态政治合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难免一些价值争端。  相似文献   

15.
邵发军 《岭南学刊》2012,(3):107-110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生态正义思想方面呈现出了一种不同于古典和自由主义的特征,体现了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是自然生态正义与社会生态正义的综合体,为后期马克思超越正义的思想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王建明 《思想战线》2008,34(3):47-52
西方生态政治哲学的两大主流派别"红色绿党"与"绿色绿党"具有各具特色的正义新思维."绿色绿党"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社会正义现,主张后现代视阈的"生态正义"至上论."红色绿党"坚持现代主义的"社会正义"至上观,强调人类生态行为的评判须以"社会正义"原则为标准.在交往实践观的视野中,生态正义与社会正义本质是舍一的,红绿双方的正义观须在"主体-客体-主体"的理论框架中予以整合与超越.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境恶化引发的全球对生态危机的关注,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也开始着眼于从生态批评这一新的视角对其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美国生态批评在历史上所经历的两次浪潮对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生态批评的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不仅在理论建构方面为主流文学提供了新思路,而且对于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崭新的生态哲学体系、促进美国及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正义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的理性化制度诉求是形成现代生态危机的制度性根源;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批判现代市民社会弊端的基础上,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生态正义思想,在这个意义上,市民社会事实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形成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9.
刘丹  ;唐绍均 《求索》2008,(4):139-141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生态恶化的加剧,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日益得到重视。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价值理念是构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基石和落脚点,本文在对环境侵权责任和环境责任保险基本原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包含社会正义、生态正义、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0.
气候正义的研究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晓鲜 《求索》2011,(12):72-74
气候正义是由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正义问题。从根本上讲,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到人与自然、代与代之间的利益问题以及国家之间、群体之间的利益问题。因此,气候正义研究主要包括生态正义、代际正义和全球正义等几个研究向度。这些研究向度从不同维度共同推进气候正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