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展党内民主是中国权力腐败的治理之道。从内在机理上看,党内民主之所以能够担负起治理权力腐败的重任,主要是根植于民主与权力、民主与公开、民主与监督、民主与法治、民主与权利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这些逻辑关系在党内层面的呈现。党内民主治理权力腐败的政治生态建构,应着力关注"实现党内民主理性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民主提升党的民主化"等关键变量。以发展党内民主治理权力腐败,必须在建构科学配置党内权力的分权格局、改革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体系、推进公共权力运行公开、健全权力监督制约体系等方面明晰主要路向。  相似文献   

2.
党的纯洁性与党的自身性质、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等紧密相关,更与我们党内权力运行体制有着正相关的逻辑关系。党内权力运行体制对纯洁性的制度价值主要表现为纯洁性的保障和修复功能。当前和平时期执政条件下党内权力运行体制中的权力不对称性和过分集中性弊端对党的纯洁性建设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为此,要通过民主、科学价值取向的顶层设计,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质性的改革,对拟选任干部纯洁性由少数人把关到多数人把关的转变,以及党内权力运行民主化下的纪律检查系统监督制约的强化等,逐渐实现党的纯洁性建设由内在自律为主到制度他律为主的根本性转型。  相似文献   

3.
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和以道德制约权力,是权力监控的主要形式。现阶段党内权力监控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党内以权力制约监督权力机制不完善;党员民主权利未得到真正保障使以权利制约监督权力流于形式;权力主体道德信念蜕化使以道德制约监督权力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因此,加强党内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必须科学配置党内权力,扩大和保障党内民主,着力提高道德水平,从而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强势监控。  相似文献   

4.
党的纯洁性与党的自身性质、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等紧密相关,更与我们党内权力运行体制有着正相关的逻辑关系.党内权力运行体制时纯洁性的制度价值主要表现为纯洁性的保障和修复功能.当前和平时期执政条件下党内权力运行体制中的权力不对称性和过分集中性弊端对党的纯洁性建设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为此,要通过民主、科学价值取向的顶层设计,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质性的改革,对拟选任干部纯洁性由少数人把关到多数人把关的转变,以及党内权力运行民主化下的纪律检查系统监督制约的强化等,逐渐实现党的纯洁性建设由内在自律为主到制度他律为主的根本性转型.  相似文献   

5.
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主要有: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在党内民主建设中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2019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完善了党内问责与救济制度的内容,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党的制度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党内问责是在党组织内部追究失职失责的党组织及其领导干部政治责任的行为;救济是在问责过程中,党内问责对象行使其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问责与救济的权力运行包括运行主体、运行内容和运行程序三大核心要素。党内问责与救济的权力配置是否科学、权力运行是否高效直接关系到我党领导下国家的政治秩序和现代化治理能力。问责重在保证党执政目标实现的效率,而救济重在保证党执政目标实现的质量,问责与救济的同步平衡互动促使党的各项建设目标达到"质"和"量"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完善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要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坚持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实体规范与程序规则相结合,突出完善高校党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党内权力运行结构、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加强组织纪律约束,构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体系完备、运行高效、民主科学的党的组织制度体系,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完善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要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坚持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实体规范与程序规则相结合,突出完善高校党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党内权力运行结构、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加强组织纪律约束,构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体系完备、运行高效、民主科学的党的组织制度体系,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李景治 《前线》2009,(11):12-14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党内民主建设应以保障党员基本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要逐步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制度,认真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关键环节;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具体制度,确保党内民主决策。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业,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重视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民主建设的根本保障;加强制度建设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服务于党的执政使命和中心任务是党内民主建设的根本方向;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和维护党员主体地位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主题;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发展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是根本.建立健全发展和扩大党内民主制度机制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以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调动全党积极性为根本目的.从实体性制度、程序性制度和保障性制度三个方面加以健全,同时,坚持实体民主和程序民主并重原则.  相似文献   

12.
提高执政能力的着力点:发展党内民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尹彦 《学习论坛》2006,22(2):23-25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核心是党内民主建设。应确立党的代表大会在党内的最高权力地位,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年会制;坚持党内集体领导制度,完善党内监督体制,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罢免权等民主权利,建立健全选举机制,由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逐步过渡到干部选举制,精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人数,使之精干、高效。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其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翔 《理论研究》2008,(3):5-7,14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民主建设的根本保障;加强制度建设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服务于党的执政使命和中心任务是党内民主建设的根本方向;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和维护党员主体地位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主题;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4.
党内监督,是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根本保障。由于“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开展党内监督实质上是制约党的主要领导干部和“一把手”权力的工程,即权力制约工程。搞好党内监督,既是我们党一项长期的、重大的战略任务,又是当前党的建设中较为明显的一个薄弱环节。对此,我们不但要强调全党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还要强调方法得当、措施有力。搞好党内监督,从根本上说要走制度建设和制度管理的道路,即以制度制约权力。现在,我们党关于实行党内监督的制度并不是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15.
以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工作制度;以改革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为重点,着力完善党内民主的运行机制;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以加强制度建设为载体,保证党内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和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这两个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活动中,对党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工作方式等提出一系列重要观点: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立法机关;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代表大会实行年会制等,并由此创建党代表大会制度。列宁坚持并发展了马恩开创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党内规章制度,保障党代表大会的最高权力地位;总结党代表大会召开的成功经验,健全党内民主生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党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示:坚持党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原则;完善党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实行党代表大会的年会制与常任制。  相似文献   

17.
《前线》2022,(6):51-54
党的十九大以来,北京市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动首都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筑牢思想根基;坚持以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推动党的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加快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新时代首都党建工作取得的创新成就,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8.
高效能治理已逐渐成为学界和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在当代中国,高效能治理需要充分体现主体的参与性、方式的简约性和效果的高效性,它是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和治理环境相互耦合、不断优化的积极状态和更高水平的治理质量。我国推进高效能治理的主要基础包括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优势的彰显、治理方式的革新和人民的积极参与;在推进治理高效能进程中,其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涉及制度运行成本较高、社会合作机制不够健全、条块关系有待优化。推进高效能治理的核心政策议程是,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全过程治理创新、优化社会治理体系和参与格局、强化法治建设以提高行政效能以及加强和创新具有前瞻性的总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权力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必然产物。人与权力的关系决定了权力的特性。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必然表现出的特性包括了不平等性、可获利性、权威性和腐蚀性。权力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权力的运行必须附加且不可缺少的特殊规则——制约和监督。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贯穿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始终。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全部历史最根本的是如何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历史。《准则》对制约和监督权力作出了全面而详尽的制度安排。《准则》强调和规范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代表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必将对我们党规范权力的运行,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起到重大而深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要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角度优化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这是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运行机制的重大创新。在"人民主权"基础上形成的党的执政体制,塑造了中国权力运行的监督结构,进而决定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党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角色。"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提出,是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运行规律认识持续深化、理论逐渐丰富、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的结果。"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内在逻辑是同步优化党的监督体系与国家监督体系,在充分发挥各自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高度协调、深度融合,在由"分散"到"统一"的权力监督变革中形成整体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监督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进而催生贯通党和国家监督的监察体制改革,随之又带来国家监督体系的深度整合。国家监督体系主要由以人大监督为中心,以监察监督、检察监督、审计监督为支撑的国家机关监督体系构成。当前,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有四个着力点,即持续健全党内监督;全面强化人大监督;统筹协调国家机关监督;充分保障对监督者的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