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下,中国正在沿着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逐步实现现代化,并形成了独特的现代性。通过现代化视角的考察,可以看到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结构,并且在区域层面上具有逐步消解二元对立性,达到内部平衡性的特征。当下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具有的世界视野、社会正义、时代诉求等特点的再阐释,有助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现代化目标,有助于深刻理解当今世界与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世界发展和人类现代化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政党的执政合法性是政治哲学的核心议题,也是现代政党政治学的前置问题与基础命题。廓清中西语境下合法性的概念阐述及合法性标准的评判差异是论证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理论前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源自其生成逻辑、理论体系、执政理念、政治实践四重维度上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并具有合律性、合理性、合价值性、合实践性、合历史性、合民意性等内在特质。面对来自西方政党政治逻辑、意识形态的外部挑战和国内经济发展放缓、国家治理效能亟须提升的内部挑战,需要在执政合法性话语体系的自我建构、历史叙述模式的创新发展、执政合法性资源的多元重塑、执政效能提升与党的自我建设、推进法理型合法性建设等方面实现党执政合法性的巩固与维护。  相似文献   

3.
“人的观念”的演变,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成同频共振,为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进阶锻造了观念机理,也为审察和揭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规律特质提供了全新视角。社会存在为社会意识提供客观事实和理性真理的确证,社会意识为社会存在奠定观念上的合理性和解释力。“解除观念束缚、鼓励思想解放”是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不可少的先导环节,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进程中把握观念变革,实现了观念转型和社会变革的耦合统一,使国家的现代化与人的观念的现代化保持内在一致性,人的观念的推陈出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激活精神动力、奠定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4.
陈少萍 《学理论》2012,(14):3-4
生态现代化是在20世纪产生的一场绿色变革,是在反省现代化发展基础上提出的对现代工业社会进行的生态的恢复和重建。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步入了现代化浪潮之中,在这期间,中国传统发展理念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出来。而生态现代化注重生态价值的凸显,它体现的是一种使现代化走得更远的发展理念,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必须转变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实现生态化的转向,走生态型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一脉相承,具有制度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制度的传承与创新,具有制度的创新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超越,具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西方社会民主主义制度的借鉴与扬弃,具有制度的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彰显了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实践背景,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体现在两者都是社会发展的特点,都兼顾过程与目标,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差异体现在概念层面的包含关系、实践层面的先后关系、目标层面的总分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与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理念的先进性体现为秉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实践的独特性体现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党领导下的现代化、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全面赶超的现代化。在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共同富裕的实践独特性包括:基本经济制度的坚实保障;化解主要矛盾为任务主线;体现多主体的高质量发展;鼓励共同奋斗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7.
实现人的现代化始终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前提。农民工是中国人数最多的弱势群体,已成为我国工人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群体的现代化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工业的现代化程度,关系到我国的整体现代化水平。所以,深入探讨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对于我国所实施的现代化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要求协调好人口集聚与地区差异、培育经济增长极与追求空间正义、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总量增长与结构转型、发扬本地优势与融入全球市场这五对矛盾关系。瞄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重点明晰区域协调发展的三个重大问题,即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以高质量发展确定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共同富裕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以新发展格局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动能,最终可统一归结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为了更好地以区域协调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亟需顺应经济规律,引导人口空间再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进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普惠性,推动绿色低碳成为主流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9.
付高生 《求知》2023,(4):28-3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近代以来,现代化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就是迈向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建立百余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梦想而不懈奋斗,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资为本的西方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相似文献   

10.
雪明  程书强 《理论导刊》2012,(3):38-39,51
理性与乌托邦既相矛盾,又辩证地统一于现代化实践中。工具理性是乌托邦理想形成的根据,乌托邦理想体现了理性主义与人文关怀的统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应当在理性与乌托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1.
刘兰芬 《理论探讨》2007,3(6):153-156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与西方国家在领导方式的人本化方面出现了殊途同归的现象。由此看出,"以人为本"是领导活动的科学规律,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广大领导者应清醒地认识这一历史规律,努力实现领导和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以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下领导工作科学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准确把握实践主题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应努力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历史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既有共通之处,也存在很多差异。基于中西方现代化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研究认为,西方现代化的富裕之路以资本为主导,通过对内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和对外殖民化扩张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而中国式现代化的富裕之路则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分阶段推进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超越了西方现代化。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展开分析,不仅有利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独有的内在逻辑,还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现代化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目前,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应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反腐倡廉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腐败案件时有发生。国家治理现代化对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必须坚持依法治校等六个方面的新要求,高校必须认真贯彻"两个责任",扭住"党委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在加强制度建设、廉政文化建设、责任追究等方面出台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整体性探究,就是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渊源、历史发展和实践遵循。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体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现代化的价值理念和治国智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为对中国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规律性的追寻与遵守。从实践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坚持”重大原则是我们系统解决问题必须紧紧扭住的“牛鼻子”,构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统领、根本方向、根本立场、根本动力、根本品格。  相似文献   

16.
韩庆祥 《政治学研究》2022,(6):26-35+156-157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表明二十大报告意义重大、内涵深刻、影响深远。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二十大报告是一篇重要文献。深入学习研究二十大报告,发现贯穿其中的一个大逻辑,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逻辑。它包括生成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世界逻辑。生成逻辑,就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聚焦于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是这一创新突破的基础,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根本性的创新突破都聚焦于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意味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突破和成功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起点是十八大以来;理论逻辑,在于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实践逻辑,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逻辑,就是中国的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的地位经历了从“世界失我”到“世界有我”再走向“世界向我”的历史演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穿二十大报告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走向国富民强的科学抉择。基于世界现代化的实践史,可分别从时间、价值和实践三重维度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并澄清它与工业化、西方化和传统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始终秉承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展开了对资本现代化的历史性分析和实质性批判,并极富远见地勾勒了未来现代化的情形。马克思的现代化设想在中国得以落实,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结合具体实际探索出了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引领中国人民迈入现代化行列的成功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应对世事变化过程中的睿智之举。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在朝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上,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并着眼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集中力量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开辟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制度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其中,人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从人的现代化视角看,在当前形势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具有鲜明的内生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华民族自主自觉的实践探索为基础,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内在契合的前提下,运用复合叙事和综合创新的思维方法,实现民族叙事、社会主义叙事和现代化叙事的内在统一,实现中国特色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20.
张楠 《理论视野》2023,(6):64-69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本质性关联。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集中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的现代表达。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性、人文性、包容性等方面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与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