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之一,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内涵、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等内容,全面回答了新时代保护传承什么样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什么要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等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和发展路径,指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再次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赋予文化建设新的内涵。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奋力推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不断铸就与这个伟大时代相匹配的文艺高峰。  相似文献   

3.
贺志勇  饶志华 《学理论》2022,(12):58-6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围绕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对谁忠诚“”如何践行对党忠诚”等核心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论述中的理论意蕴、内涵意蕴和实践意蕴,为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新路径。理论意蕴回答了“为什么要对党忠诚”的学理问题,揭示了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立党治国的思想密码、政治逻辑、价值旨归;内涵意蕴全面揭示了“对党忠诚是对谁忠诚”,阐明了对党忠诚的核心要义,丰富了对党忠诚的科学内涵;实践意蕴回答了“如何践行对党忠诚”的问题“,四位一体”全面从严治党实现机制的构建有利于确保党的先进性和团结统一性。  相似文献   

4.
粟莉 《理论导刊》2018,(11):39-44
习近平总书记热切关注新时代人类文明发展走向,他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立足于五千年悠久的中华文化传承,科学把握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时代潮流,形成了以交流互鉴、和谐共生为核心内涵的多样文明重要论述,精辟论述了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和人类进步的源泉;系统阐释了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交流学习、深入了解、相互借鉴、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处理文明关系的基本准则;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多样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意蕴,指出文明交流互鉴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提供重要动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奠定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为推动人类文明创造性发展提供源泉。习近平多样文明重要论述为构建和谐共生的世界文明新格局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产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立足数实融合背景,将共生理论引入文化遗产与数字科技融合发展理论分析框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深入阐释文化遗产与数字科技融合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动态共生系统中研究主体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与共生模式,探讨数字科技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和体验方面的应用。我国文化遗产与数字科技融合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面临融合深度不够、用户需求高而实际应用较弱、保护与利用认知较落后等挑战。通过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充分展现文化内容的核心价值,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是两者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为此,要采取如下举措:加强技术管理,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注重用户需求,推进用户导向的多元化开发;提高认知水平,实现文化遗产价值社会共享。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1,(1)
世界市场理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体系中居重要地位,在国际与国内发展新形势下,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意义与价值逐渐凸显。结合时代要求对该理论展开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研究首先应从该理论本身出发,以全面把握其理论内涵,并进一步探讨该理论在当前背景下所具有的时代内涵。这既为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又赋予了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以新的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2,(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极其丰富,从其价值意蕴上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是践行和永葆党的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从其内容主体上看,党史学习教育主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历史经验、理论成果、精神谱系;从其具体实践路径上看,党史学习教育主要从弘扬先进典型、讲好党史故事、用好红色资源、积极开展实践四个方面来开展。  相似文献   

8.
人民健康内涵的价值意蕴指向民生、经济、文化、政治和生态等各个方面,人民健康时代价值的彰显也需要政治建设、法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外交建设和科技建设等的协同发力。以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对人民健康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实现全民健康,更好推动我国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为全球健康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立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国情,对“什么是共同富裕、何时实现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在思想内涵、战略部署、原则遵循及实施路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新思想、新论断,把共同富裕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聚焦新时代面临的重要理论议题和现实问题,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对新时代中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及全球治理贫富差距问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吴星辰  许多 《求知》2024,(2):20-22
<正>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这一重要论断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的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1.
“人民至上”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的重大创新成果,是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学界主要围绕“人民至上”的内涵要义、生成逻辑和价值意蕴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诸多理论成果。在未来研究的过程中,学界需要进一步增强“人民至上”的学理研究,深化实践路径、拓宽研究视野,对“人民至上”的基础领域和关键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丰富发展“人民至上”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实践观具有和谐实践的向度,它含有三层意蕴:一是具有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的政治实践、道德实践和精神文化实践等多种实践和谐互动的总体性内容;二是集中表达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本质;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其价值指向。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和谐实践的视域被遮蔽了。深入挖掘、研究马克思的和谐实践观,对丰富和深化实践观理论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达到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与此同时碰撞和摩擦也日益凸显。“人类文明向何处去”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长远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的战略高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为指导,传承与创新中华文明理念,在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事业深刻总结的基础上,围绕人类文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明观。深刻理解习近平文明观的理论意蕴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化内核不断流失,大量的优秀文化逐渐湮灭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损失。民族文化资源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核心优势资源之一,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解决少数民族文化内核流失问题,不是要反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把少数民族文化封闭起来,而是要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生存的生态环境前提下,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与核心价值,找到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促使少数民族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共生和生态价值共生,这样才能既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又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达到经济与文化的共赢。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实践指向,它不仅蕴含着中国现代化的性质归属与质量规约,也反映着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必然与价值意蕴。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准确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蕴的逻辑架构,厘清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有机关联,对促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它在道德与政治的关系、道德的民族性、道德教育、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以及道德理论与实践等方面都有精辟而独到的论述,其中既体现出了它将马克思主义普遍伦理原理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特点,又体现出了它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与发扬。对于毛泽东思想中的伦理意蕴深入地研究和发掘,在当前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就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的重要论述,是包含着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整体,明确了关于"四史"学习的历史意蕴、理论支撑、价值定位和行动导向,充分体现了他对"四史"学习的高度重视。掌握习近平关于"四史"学习重要论述的逻辑内涵,有利于促进历史经验、现实发展与未来战略的充分融合,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交汇点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在发展中完善,逐渐形成了增强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的文化场域和整体性保护的中国方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随着我国文物保护体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和传统村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多元化形态和价值凸显,新形势下适应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目标及其创新发展诉求,从文化遗产本体价值-关联价值-转译价值出发,基于价值链逻辑,阐释文化遗产的时空脉络和文化内涵,即文脉价值;针对现实矛盾与发展困境,从多头管理的现实出发,建构以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保障;从人与遗产环境的共生关系,认知其社会价值,并适应于社会经济需求和价值约束,实现文化传承与复兴发展,即从固守到“守正适变”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本质与价值原则上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意蕴与基本依据等理论问题,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层面转化到实践层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人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是实践和时代的反应,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念蕴藏着丰富的理论内涵特别是深刻的人学意蕴,表达了对人的类特性或普遍人性的肯定和对人的价值优先性的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