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重大原则,并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的重要内容,向全党提出新要求。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新时代新征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斗争形势,我们不仅要坚持发扬“敢于斗争”的精神,更要科学把握“善于斗争”的方法,围绕斗争实践,坚持重大原则、树立科学思维、确定合理方式、采取明智策略,力求取得最佳的斗争成效,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三个务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优良作风的坚守,是对全党提出的根本性政治要求。理解把握“三个务必”的理论逻辑、历史依据和实践要求,有利于增强全党践行“三个务必”的自觉与主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提出“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是对习近平关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进行伟大斗争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思想凝练,体现结合新的形势弘扬“两个务必”的理论创新逻辑。“三个务必”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统一于坚持自我革命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构成党坚持自我革命的前提条件,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党坚持自我革命的传统光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增强党坚持自我革命的本领锻造。“三个务必”保留“两个务必”的思想因子,在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增加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新内容,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立了新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充分展现了百年大党的历史清醒和理论自觉。新时代新征程,深刻体悟“三个务必”的情感意蕴,有助于彰显党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和敢于担当的使命责任,有助于擦亮党的创新理论的鲜明底色,进一步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一份更加优异的答卷。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之一郑重地提到了全党面前,并且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这展现出百年大党应对未来风险挑战的姿态,彰显出先进政党的自省和自觉,为指引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精神动力。为此,我们不仅要深刻认识斗争精神的生成逻辑与内涵意蕴,更要淬炼过硬的斗争本领,做好随时能斗争的准备,从而不断战胜新长征路上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6.
周良武 《学理论》2024,(1):59-61
党的二十大提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具有内在逻辑和客观必然性。历史逻辑: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的目标是艰苦奋斗、奋勇拼搏的结果,强起来目标的实现也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更离不开斗争。现实逻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有力应对国际思想舆论斗争,有效冲破科技、经济、军事领域的外部打压“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实践逻辑:国家稳步发展、总体安全的维护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党的建设逻辑: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面临保持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大党独有难题“,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相似文献   

7.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作出的新论断,也是在新时代对全党发出的动员令。“三个务必”具有宏阔的时代视野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是对“两个务必”内涵及框架的丰富完善。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过渡转变,彰显出百年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内在品格,体现出党始终坚持一贯的思想作风、秉持优良传统的鲜明立场。“三个务必”是一个相互联系、彼此支撑的有机整体。“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行动纲领与目标归宿;“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赓续传承、发扬光大的传统美德与政治本色;“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直面困难、勇担风险的精神动力与制胜法宝。深刻理解“三个务必”的理论蕴涵及其内在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从实践层面予以执行落实。  相似文献   

8.
<正>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出深刻阐释:“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这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之决心与意志的坚定表达和庄严宣示,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智慧和精神指引,是增强斗争本领、不负使命的时代要求。将斗争精神发扬到底,必将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坚持敢于斗争”是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这一论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只有在大历史观的视域下系统考察“坚持敢于斗争”核心意蕴、生成路径和时代弘扬,才能完整呈现其本真精神。“坚持敢于斗争”以把握历史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人民支持拥护为现实动力,以勇于自我革命为鲜明特征“;坚持敢于斗争”的生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发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并在上述三者的互动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坚持敢于斗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历史自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对党忠诚,增强斗争本领。  相似文献   

10.
胡俊鹏 《学理论》2023,(4):26-2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务必”,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的新要求、新期盼。“三个务必”具有深刻意蕴,它是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兴衰规律的深刻借鉴,是对我们党所经历的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是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深刻忧思。在实践中践行“三个务必”,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为其提供制度保障,必须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和本领。  相似文献   

11.
党的自我革命是二十大关于党的建设精神要求的一大“关键词”。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来实现党的自我革命,乃二十大党建精神的根本要求与“灵魂”所在。党的自我革命的思想理论来源,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党的自我革命的精神之源,植根于伟大建党精神。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革命精神”“政治品格”,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党内改革”与自我革新,而是事关党的执政成败与生死存亡、“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只有紧密结合全面从严治党、从“第二个答案”高度来系统认识党的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基本内涵、实现途径、根本目标与目的,才能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核心要义与重大意义。从根本上看,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自我革命,二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有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才能推进与实现党的自我革命;正是因为我们党具有自我革命的伟大精神与政治自觉,新时代才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史,充满了斗争精神、斗争意志、斗争艺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验宝库。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意志、学习斗争本领,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13.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向全党发出的思想号令与政治动员。就历史逻辑而言,“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直接赓续承继和丰富拓展,是党在总结自身建设历史经验、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基础上提出的更新更高标准。就理论逻辑而言,“三个务必”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构成相辅相成、联系贯通的有机整体。就实践逻辑而言,将“三个务必”融入到新时代党的建设全部环节和具体工作中,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就价值逻辑而言,“三个务必”着眼于党性,根源于人民性,而最终落脚于实践性。“三个务必”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历史方位、辩证关系、实践进路和价值旨归,有助于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更好领悟和践行,发挥其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4.
赵绪生 《求知》2008,(2):8-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对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要充满信心;同时提醒我们.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这三大奋斗目标的长期性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为了实现时代赋予党的三大历史任务和新时期党的三大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四个一定要”是我们党坚持“两个务必”和增强“三个意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十七大后全党同志为实现三大历史任务而提出的具体政治要求。牢记“四个一定要”,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贯彻十七大精神、实现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历史使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坚持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百年奋斗中所形成的宝贵历史经验。进入新发展阶段,党情、国情、世情不断变化,全面从严治党、战胜国内经济社会生态等重大领域风险挑战、战胜国际重大风险挑战,都需要敢于斗争。坚持敢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斗争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在新发展阶段强调敢于斗争,既延续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围绕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所形成的斗争经验,又依据新发展阶段的特点、新的形势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其践行路径在于明确斗争方向、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提升斗争艺术,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6.
王伟华 《求知》2021,(1):44-46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优良作风,也是近百年来党能够历经磨难,不断走向胜利的成功之道和重要原因。进入新时代,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既需要广大领导干部弘扬党的伟大斗争精神和传统,更需要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斗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进一步提高斗争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担当时代重任,谱写时代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斗争史,斗争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的伟大实践之中。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斗争精神是我们党战胜一次次风险挑战的精神密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生成有着深刻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其主要内容是心怀“国之大者”的格局情怀、主动应对风险挑战的责任担当、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无畏勇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必须主动投身伟大斗争、依靠人民开展斗争、自觉加强斗争历练、着力增强斗争本领,全力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二十大是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甘肃宣传思想战线自觉担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坚决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汇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陇原大地深入人心、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19.
来稿摘登     
坚持“两个务必”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 河北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院韩振峰:新世纪新阶段,弘扬“两个务必”精神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两个务必”与“三个代表”都是强调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问题,两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两个务必”是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深刻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汽”)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深刻认识到必须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