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杰 《群众》2008,(6):62-63
流经江苏的大运河横贯大江南北,穿越8个市,悠悠流淌2000多年,形成了丰厚的运河文化。早在公元前486年,吴国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开凿了最早的航段——邗沟,距今约2500年。运河江苏段总长达690公里,约占总长的五分之二,据粗略统计,沿运河八市因运河创造的GDP总量,相当于京沪铁路4-5倍、高速公路的7-8倍。虽然,运河在江苏的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对水的自身保护,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已成为运河水环境恶化并危及运河水文化问题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春秋》2016,(1):F0002-F0002
临清市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期,临清依靠运河漕运迅速崛起,成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荣兴盛达500年之久,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美誉。明朝万历年间,临清钞关税收居运河八大钞关之首。昌盛的经济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市内现存众多的文物古迹,如鳌头矶、清真寺、舍利塔、运河钞关等,均为国家级重点...  相似文献   

3.
桐乡市以运河文化为纽带、古镇文化为亮点、农耕文化为基础、名人文化为特色,建设"人文名城"。近年来,桐乡市以运河文化为纽带、古镇文化为亮点、农耕文化为基础、名人文化为特色,构建特色文化体系,建设"人文名城",先后获得全国文化模范市、中国民间艺术(漫画)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和中国摄影之乡等荣誉。运河,是桐乡人民的"母亲河"  相似文献   

4.
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利在千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昆 《北京观察》2006,(5):40-41
京杭大运河具有的深厚人文底蕴和巨大的历史魅力,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近年,沿线城市纷纷关注运河,挖掘运河文化,利用运河生态人文资源,推进城市建设。作为京杭大运河北端最重要运河城市通州,巨资美化运河,做深做实运河文章;江南运河城市杭州、苏州、镇江、常州等结合运河文化,让城市亮起来、美起来、富起来;中部聊城、济宁结合运河生态,建设北方水城。运河沿线城市纷纷全力打造运河文化城市品牌,彰显了运河的历史、人文、生态潜在的巨大张力,充分展示了运河这一人类文化遗传的独特价值。人们在实践中,更加认识到大运河的精神财富和…  相似文献   

5.
<正>运河千年流芳,拱墅自古繁华。流淌千年的古老运河不仅凝聚了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赋予了拱墅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拱墅因运河而美丽,而运河也因当代拱墅人的创新与智慧而被赋予了全新的文化内涵。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国刀  相似文献   

6.
广袤无际的鲁西平原,古老而又神奇。黄河哺育的农耕文明、黄河文化,京杭大运河滋养的商业文明、运河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共同孕育了一座璀璨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活力与魅力兼具,古韵与今风共存”构成了聊城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7.
《今日浙江》2009,(6):61-61
古老而隽永的京杭大运河悠悠流淌,滋养了两岸绵延流长的运河文化。也孕育了杭州拱宸桥畔百年历史的拱宸桥小学。古老的拱宸桥小学承袭运河人“开拓奋进、兼容并包”的文化,一直是拱宸桥地区老百姓心中的一所优质小学。  相似文献   

8.
陈坚  王丽娟 《今日浙江》2012,(19):24-27
良渚玉琢,径山茶香,运河争流,5000年文化积淀绽放了灿烂的良渚文明,伟大的精神力鲢在余杭大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9.
徐宁 《群众》2020,(20):35-36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运输动脉,凝聚着与自然斗争共处的中国智慧,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我国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带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让这条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老河流,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加活起来、美起来、火起来。江苏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江苏示范段建设,其中,运河文旅成为沿运河多个城市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抓手,进一步拓展了"水韵江苏"的文化内涵。如今,挖掘运河文旅资源新活力、寻找和发现文旅投资的新机遇、激发文旅融合新潜能,更好发挥"运河文化+"优势,已成为江苏文化投资事业发展的迫切课题。  相似文献   

10.
李丽丽 《中国保安》2013,(11):62-65
素有“九达天衢,神经门户”之称的山东省德州市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博大厚重的黄河文化与灵秀活脱的运河文化在这里交汇,质朴内敛的齐鲁文化与慷慨豪放的燕赵文化在这里融合,赋予德州人的勤劳、淳朴、减实、守信的优秀品格,是德州近年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缝康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一条大运河,如同一条大动脉,从祖国的心脏通向最发达的长三角,通向美丽的西子湖畔;又如同一条时光隧道,让人踏着古人的足迹,返回清、明、元、宋、唐。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像一位勤劳质朴的母亲,无私地滋养着沿岸的人民,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与文化交流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随着经济的发达,交通设施的完善,运河的功能淡化了,运河的船少了,运河的水脏了、臭了……可是对于这样一个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凝神戴村坝     
李玉洋 《春秋》2012,(3):40-41
运河,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创举。中国的运河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开凿邗沟。隋朝隋炀帝建设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进一步沟通了南北水系,加强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唐代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朝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为改变国家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分离的格局.建设通过山东直...  相似文献   

13.
刘学良 《传承》2009,(12):146-147
齐文化是鲁商文化的基础,儒文化是鲁商文化的重要因素,齐文化中的发展经济的思想,与儒学理性思考的精神相结合,又和地域文化中的工商文化相融合,发展至明清时期,在山东分别形成临清、济宁和聊城一带的运河文化,莱阳、登州和烟台一带的海洋和半岛文化,济南、周村和潍县一带的商埠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鲁商的系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李洁吕金伟 《群众》2023,(10):27-28
<正>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已经出现明显的带际结构特征。以长江、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等条带型文化资源为基础“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已经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长江经济带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上、中、下游文化习俗、人才资源、文化市场等不同要素体系各具特色却又彼此关联。践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文化要蝶变成为引领长江流域发展的重要力量,须下好长江文化产业带发展这一“先手棋”。  相似文献   

15.
齐文化是鲁商文化的基础,儒文化是鲁商文化的重要因素,齐文化中的发展经济的思想,与儒学理性思考的精神相结合,又和地域文化中的工商文化相融合,发展至明清时期,在山东分别形成临清、济宁和聊城一带的运河文化,莱阳、登州和烟台一带的海洋和半岛文化,济南、周村和潍县一带的商埠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鲁商的系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北京观察》2020,(2):70-70
大运河水,延绵千年。水的灵秀滋养着两岸人民,也孕育了沿线特有的传统技艺、民间文学、民俗歌谣……因运河而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数不胜数,璀璨夺目。北京作为京杭大运河的终点城市,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目前运河北京段已有11个项目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如通州运河龙灯会、船工号子等风俗,大顺斋糖火烧、小楼烧鲶鱼饮食制作技艺等。  相似文献   

17.
李丽丽 《中国保安》2012,(11):64-66
山东省德州市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博大厚重的黄河文化与灵秀活脱的运河文化在这里交汇,质朴内敛的齐鲁文明与慷慨豪放的燕赵文明在这里融合,赋予了德州人勤劳、淳朴、诚实、守信的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18.
许明 《今日浙江》2012,(10):58-58
杭州市拱墅区全力建设可赏可游可学的"运河文化名区"拱墅区段运河是杭州段运河历史留存最多、古迹保存最完整、文化底蕴最厚旅游价值最优的一段。今年以来,以2014年运河申遗为契机,积极化建设,努力打造运河申遗示范区创意产业示范区、  相似文献   

19.
闫鑫 《春秋》2011,(2):62-63
枣庄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依沂蒙山,西濒微山湖,南接两汉文化圣地徐州.北临孔孟之乡曲阜、邹城。二战时.台儿庄战役在此爆发。枣庄是一个因煤而建、凶煤而兴的现代化城市。但是,作为齐鲁大地旅游业的一匹新“黑马”,近两年,  相似文献   

20.
《春秋》2001,(1)
由济宁市政协组织编纂的《济宁运河文化》一书,近日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运河文化是人们在对京杭运河的开凿、疏浚、利用和发展的千百年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并形成的极富特色的地域文化。它植根于运河的漕运、商贸、手工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商品化生产,具有广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