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就是这样无法预料,百年来被西方人视为贫困、落后的中国,正在崛起。但无庸讳言,崛起的中国的国家形象,还有些负面。究其原因,有西方社会的傲慢与偏见,有西方媒体的误导,也有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许多问题的拖累。国家形象塑造,固然需要借助各种传媒手段宣传,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深化改革创造一种“现实,”的文明、民主、富强的中国形象。而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往往能够回避国家形象认知方面的硬性差异,用更加柔软的方式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一、中国崛起与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多个侧面的国家形象复合为立体的国家形象.就当今世界舆论格局中的中国而言,政党形象是国家的核心形象,政府形象是国家的标志形象,军队形象是国家的焦点形象,三者同属于国家的政治形象,是国家形象的构成主体.在我国经济形象趋好的同时,政治形象的建构亟待在融合传播中“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国家形象思想,是邓小平特色理论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围绕着如何创立和塑造当代中国新形象、中华民族新形象的主题而展开。认真学习与研究邓小平同志有关塑造中国良好形象战略,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翻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在民族漫长的历史画卷上,曾经历过多少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谁不知道中国曾经是使著名的西方旅行者马可·波罗惊叹不已的“东方大国”?谁不知道中国有一个让欧洲君主惊恐地以为是“黄祸”的庞大民族?谁不知道是拿破仑警告西方“不要去惊醒的一头巨大的睡狮…  相似文献   

4.
郑翰君 《人民论坛》2011,(7):212-213
"民间力量"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一个"好"的国家形象毋庸置疑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源泉;"国家形象"与"软实力"之间的本质联系取决于国家是否能够做到言行合一。因此,"国家形象"不是一种纯粹的沟通技巧,而是一种治国理念的外在表现,这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狮子统帅的绵羊的部队,能够打败绵羊统帅的狮子的部队”法国军事家拿破仑说的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寻味。拿破仑在这里,用“狮子”比喻帅才,十分形象。虽然指的是帅才,但我认为,在今天,也可以用来指素质高,能力强,能打开局面的干部。干部,又称为官员、领导者。他们有职位的高低,级别的不同,在不同级别的职位上,其领导和管辖的人、财、物范围也会有大小。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是领导人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培养和建设一支“狮子”型的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列宁说过:“要研究人,要寻找能干的干部。现在关键就在这里;没…  相似文献   

6.
实质不在于我们的国家形象是什么,而是在于我们的价值坐标在哪里。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12月4日《新闻晨报》)  相似文献   

7.
<正>"睡狮论"源起于西方基督教话语中常见的"唤醒东方论",先是被清末外交家借用来阐释中国的外交姿态,继而被梁启超化用,并创作了一则关于"唤醒睡狮"的寓言。清末革命宣传家将"醒狮"立为民族国家的象征符号,将之应用到各种民族主义宣传之中。在各种宣传包装之下,"睡狮论"逐渐融入到民众的口头传播当中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以为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尤其需要加强国家的“软实力”建设,即建设好共同的文化一意识形态“精神家园”.这样才能做到心的凝聚、知的共识、路的同向、力的一致.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事业获胜的“法宝”之一,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叶淑兰 《探索与争鸣》2023,(8):96-108+179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自塑形象与他塑形象之间存在的形象鸿沟是指国家形象主客体对该国形象的认知、评价与情感方面的鸿沟,这在数字化驱动的形象政治时代具有扩大化趋势。国家自塑与他塑形象鸿沟的生成具有权力、文化与心理三个层面的动力。在权力层面,形象鸿沟的生成受到国家间权力博弈、西方霸权主义的驱动,在文化层面受到跨文化差异、文明冲突的影响,在心理层面受到集体自尊、集体情结以及心理认知误区的驱动。理解与超越国家自塑与他塑形象鸿沟,需要从战略高度加强国家形象设计、管理、沟通与修复,保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主体反思意识,建立稳固而富有弹性的国家主体形象。  相似文献   

10.
崛起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传播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崛起的中国需要通过国际传播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良好的国家形象也是负责任大国的内在要求。为此,需要制定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战略。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远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完备的长期战略规划,并将其纳入国家总体发展的战略中去。  相似文献   

11.
李莉 《前沿》2012,(21):25-27
对政府在钓鱼岛争端中应对方式的质疑,提出了中国在和平崛起发展道路上如何构建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问题.国家形象的物质本源性使其更是对国内民众的社会化过程.社会文化话语冲突、现代性和网络时代给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带来的挑战,需要建立新的“以人为本”的国家安全观,促进社会参与并重视构建青年的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应对.  相似文献   

12.
张国庆 《小康》2011,(2):112
我们需要定点传递,在一个时期内重点塑造一种国家形象。当下,中国最需要向国际传播的是具有亲和力和负责任的形象提升国家形象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其中有三大包装要素:一是增加国家的亲和力,二是释放善意,三是展现魅力。  相似文献   

13.
《今日上海》2008,(12):11-11
“中国上海发现更多·体验更多”——2010中国上海世博旅游宣传口号及形象标识发布了,未来将用在世博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之中,发布者是中国国家旅游局和上海市政府。以城市为主题向全球发布旅游宣传口号和形象标识是我国在国家层面上的头一次。  相似文献   

14.
陆军 《传承》2012,(7):50-51
戏剧的意义在于以自己的方式记录这个时代,向同时代的人贡献戏剧人独到的识见。中国的戏剧人要增强忧患意识,不要沾沾自喜;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好大喜功;要甘于寂寞、脚踏实地,不要哗众取宠。不辱使命,勇于担当.为戏剧舞台上“国家形象”的诞生补交一份答卷,这才是中国戏剧人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最为生动、最有意义的真情表达。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之后,关于"国家形象(National Image)"的研究迅速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如何塑造一个积极、友善、和平崛起的中国形象更成为我国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梳理国内外关于国家形象建构和跨文化传播的研究,介绍国家形象的概念、评价系统、形成机制以及塑造与修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有益于为国内研究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打开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国家形象传播:作为国家认同双重机制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强 《求索》2010,(9):97-99
国家形象传播是国际传播研究中的学术热点。从国家认同来说,它具有两个方面的机制和意义:一是作为政治宣传机制的意识形态意义;一是作为身份认同的文化心理意义。第一个方面目前研究较多,但在传媒与国家形象的关系上,多以国家功利主义为最高原则,而忽视了其主要意义在于为国家主权生产合法性。国家形象传播作为一种身份构建的国家认同机制,则具有更广泛的共性。中国做为西方的他者,历史上的国家形象经过反复变化。在国家形象传播中,自我认知和他者评价总是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应着力促进不同国家的沟通,增进了解,以消除由文化差异和认识局限所带来的形象偏差。  相似文献   

17.
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形象是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国家最为宝贵的精神资源。国家形象是国家文化上的自我整合和精神上的自我肯定。国家形象是国家现实与国家愿望的有效综合,是对国家愿望的有力回应。如今,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作为一种“世界语言”,借助它的影响,可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国家的精神与形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展示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良好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准的契机,是展示我国国家形象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18.
崔晨 《北京观察》2009,(10):63-63
10月11日上午,北京第23届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晓月新城杯”比赛,在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举行。这是一项由北京市政协发起,并持续23年的爱国主义传统赛事。今年是北京市政协成立60周年,在今年的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活动中,  相似文献   

19.
“为政之道,要在得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如何使用干部推动改革发展,是当下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最近一位地方领导同志提出:要重用那些政治上强、能够驾驭全局、敢抓敢管的“狮子型”干部。这一形象的提法引人深思,因为现实中,我们或许不缺“老黄牛”式干部,却鲜有“狮子型”干部。  相似文献   

20.
早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形象的概念开始在西方逐渐凸现;二战后西方对国家形象的研究日益系统化.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术界对国家形象的研究进入自觉阶段[1]14-18.作为国家形象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国家形象战略也引起了有关研究者的关注.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国内外的研究主要分散在对国家形象战略一些相关概念和理论的探讨以及对国家形象战略某个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