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产业培引是新区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关键支撑。滇中新区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推动全省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任。三年来,新区坚定不移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绿色化发展路子,始终围绕"533"产业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汽车及高端装备、石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5大高端产业集群,培育发展高端商务和总部经济、商贸及现代物流、旅游和健康服务3大现代服务业集群,高水平打造安宁工业园区、杨  相似文献   

2.
刘阳  何益  吴如忠 《群众》2012,(11):83-84
近年来,杭州市立足实际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城乡融合、社会文明的“东方品质之城”发展目标,深入拓展“厚重文化、高端产业、精致空间、人性交通、品质生活”五大内涵,做精产业、做强功能、做优服务、做美环境,全面推进杭州经济、文化、生活、环境、服务、管理的国际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目标与举措,对同为省会的南京推进国际...  相似文献   

3.
朱李呜 《今日浙江》2012,(15):32-33
抓住做强中心城市的高端要素和高端产业的集聚能力这一关键环节,着运做好“强城”文章。我省2006年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以来,城市毖础设施得到较快完善,城市经济也取得丫K足发展,城市化率超过62%。在现阶段和l术来一个时期,浙江推进新型城市化阶段性的战略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正南宁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制造的首列南宁本地化地铁列车成功驶下生产线!1号线列车,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科技含量、人性化设计和民族文化特色,是广西诞生的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产品,填补了广西轨道交通产业的空白。南宁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将不断引领和推动地铁、现代有轨/无轨电车、磁浮列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以及车辆维保服务产业在广西区域的发展,依托南宁基地实现“广西车辆南宁造”,将基地做实、做强、做大,实现“立足南宁,服务广西,辐射东盟”,形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实体经济是经济体系的基石。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就必须将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等高端生产要素引入到实体经济中,形成有效的合力,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完成江苏本地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目标。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强化产业间的正反馈  相似文献   

6.
《今日上海》2012,(4):8-10
上海“十二五”期间要推进“双倍增一提升”工程,力争成为全国率先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先行先试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引领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辐射区,为建设成为全球高端“智造”中心之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端服务业是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定位“三个中心”核心功能区的中山区在高端服务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应及早规划定位、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形成区域性高端产业功能区、为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宋金变 《前进》2012,(7):43-45
近年来,尖草坪区的旅游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小差距。尤其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对旅游产业要求越来越精,做强做大尖草坪旅游产业任重道远。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全市建设“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一流的自主创新基地、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的总体目标,突出“整体创新、绿色转型、科学发展”的发展主线,按照“打造品牌、提升品位、注重品质”的总体要求,紧紧依托“两山”、  相似文献   

9.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产业,也是物流发展的基础和主体. 近年来,浙江坚持做大做强“三港一平台”,提升现代物流发展水平.通过“平台”建设,有效促进了“三港”配套衔接、协同发展,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和整体效益;依托“三港”发展,有力支撑了平台做大做强、做实做久,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化服务“软硬件”同步提升,打造“海陆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服务国家战略,推进“两美”建设提供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0.
人口专家预测,未来几十年中国将迎来“人口红利”的黄金时代,尤其是老年人口的“红利”时代。海南发展养老产业具有不可替代、不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符合“一省两地”发展战略,符合“把海南建成全国人民的后花园”的理念。对此,海南省应未雨绸缪,科学制定养老产业政策,加快发展养老产业,把养老产业做大做强,做深做精,推动国际旅游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罗德清 《群众》2023,(18):41-42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这既是对江苏的巨大关怀、殷切嘱托,也是江苏工作的主题主线、江苏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指引。徐州市鼓楼区是徐州全面建设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区,必须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把握“强省之要”,紧扣“城区北部产业高地”发展定位,以淮海经济区高端商贸商务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标杆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社会治理创新先行区“四区”同建的过硬成果,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地方新实践,  相似文献   

12.
宫照军 《群众》2022,(4):25-26
<正>如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趋势愈发明显,生产性服务业正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生产性经营和国际商务活动为重心的现代法律服务业获得了迅猛发展,通过面向企业、产业和社会组织提供高层次、知识型、专业性的诉讼和非诉服务,越发成为促进产业循环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以及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可以说,加快现代法律服务业发展是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的战略举措,更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江苏作为制造业强省、外贸大省,加快发展现代法律服务业,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之一,无锡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祥地,全国第一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就诞生在无锡。从发祥地的先发优势,到经受挤压而发展放缓,再到抢抓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黄金期、打造新时代“东方硅谷”,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这一被称为“工业粮食”的产业,不仅是无锡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抓手,做强经济实力、重塑竞争优势的优先选项,也是无锡在万亿元GDP能级上领唱新一轮产业强市“新锡剧”的明智抉择。  相似文献   

14.
王涛 《群众》2010,(6):16-17
苏州提出建设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和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在这“三区三城”建设中贯穿着一个鲜明的低碳意识:发展低碳经济是“三区三城”建设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产业以较高的生产效率、较低的生态承载要求,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方向,更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海曙区是宁波市的中心城区,现代产业体系日趋成熟,但也存在高端化、集聚化水平相对不足等问题.如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快提升现代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海曙经济跨越式发展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鉴于此,本文从海曙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统计数据的概念界定和划分范畴,选取金融服务业、现代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与客运业、科技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8大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现状特征剖析和外部环境分析,结合产业发展导向,提出了海曙区加快提升现代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四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董林 《北京观察》2011,(1):14-15
随着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步伐加快和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结构的总体需求,“高端产业兴区、绿色生态立县”纷纷成为京郊各区县发展低碳经济的主打招牌,而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7.
<正>高端金属新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三千亿级”临港临海产业集群领航发展,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向海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1世纪是海洋世纪,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是战略要地。2017年4月和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视察广西,分别提出“打造好向海经济”和“大力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指示要求。牢记嘱托,向海图强。广西持续深入实施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组织44个部门和14个设区市,全力推进“向海产业壮大、  相似文献   

18.
梁群 《今日浙江》2012,(19):30-31
高端服务业是服务业的技术高端、创新高端、品牌高端,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具有前沿性、高附加值、高开放度和较强的产业辐射带动能力等特征。当前,嘉兴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转型的重要时期,面临着服务业优先发展的历史使命,同时又极具优势,大力发展高端特色服务业正逢其时。  相似文献   

19.
《天津人大》2013,(9):16-16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名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第一批由国家科技部和天津市政府共建的国家高新区。经过十多年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以新能源、软件及高端信息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创意文化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其经济规模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20.
赵扬波 《群众》2017,(18):16-17
作为江苏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成立3年多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世界有影响、全国最前列”的目标定位,“把研发作为产业打造,把技术作为商品销售”,通过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和组织前瞻技术研发,实施一批改革举措,吹响了推动产业升级、抢占全球技术制高点的号角。“年轻”机构底气十足国际创新规律表明,产业创新链中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是当前科研成果转化的主要瓶颈。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推动基础研究成果的产业化。2013年12月,江苏在全国率先组建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破解企业不会做、高校院所不愿做、政府不能做的瓶颈制约,以此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