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华盛顿公约》和《纽约公约》力图构建一个公平、公正、便于执行仲裁裁决的国际机制,使任何仲裁获胜方的当事人能在任何缔约国申请裁决的承认和执行。虽然两公约的生效的确大大促进了国际投资仲裁制度的发展,但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两公约在我国的承认和执行同样存在一系列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2.
范铭超 《求索》2008,(6):139-141
《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致力于建立一个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的多边法律制度,1958年至今对推动国际仲裁的整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公约在外国仲裁裁决标准、仲裁协议书面形式、申请人证明责任、拒绝承认执行的理由方面存在争议。公约并不试图以统一实体法的方式全面消除这些差异,只是将这些争议留待以后的实践解决。公约作为世界上加入国家最多的国际条约之一,其构建的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多边法律体系无疑已经证明了公约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宇冠  崔巍 《人权》2009,(3):43-47
1998年10月5日中国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距今已有10年之久。在此期间,中国在人权保护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使得批准《公约》的条件日趋成熟,中国领导人也表示将尽快批准《公约》。在批准《公约》过程中,我国将面临是否和如何提出保留或声明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家已经批准或加入了《公约》,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确认全球正在变暖。《公约》于1994年生效,其最终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5.
李勇 《公安学刊》2009,(5):59-61
依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实践以及国际司法与仲裁实践,分析了中日两国争议的“冲之鸟”之国际法律地位,认为“冲之鸟”只能赋予12海里的领海,不应该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并且认为,根据“冲之鸟”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这一特殊地理位置,“冲之鸟”的法律地位对我国东海大陆架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8月31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正式提交执行《残疾人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情况的首次报告。这是中国在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并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按照公约规定履行的一项国际义务,也是主动宣传中国残疾人工作成就、深化残疾人领域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王怀胜 《中国人大》2013,(20):52-53
今年8月底,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决定批准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似下简称《公约》)的两件修正案。在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为常委会准备参阅资料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美国虽然早在2001年5月23日就由时任总统布什签署了《公约》并已提交国会,但国会至今尚未批准,导致《公约》一直未能在美国生效。已经总统签署的《公约》为何国会迟迟不予批准?美国国会批准条约有何程序?国会批准后条约在美国国内有何种效力?通过将我国和美国批准条约的程序加以简要比较,将有助于解决这些疑问。  相似文献   

8.
正关于应菲律宾共和国单方面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以下简称"仲裁庭")于2016年7月12日作出的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郑重声明,该裁决是无效的,没有拘束力,中国不接受、不承认。一、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共和国时任政府单方面就中菲在南海的有关争议提起仲裁。2013年2月19日,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提起的仲裁,此后多次重申此立场。2014年12月7日,中国政府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指出菲律宾提起  相似文献   

9.
欧洋 《人权》2010,(1):46-49
2009年11月20日的“国际儿童日”是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20周年纪念日。这个由联合国发起成立的纪念日,其目的是为促进儿童保护、福利和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当天,为纪念儿童日,全世界先后举行了160场各种活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新华社共同发起“国际儿童日”大型公益活动,83个国家的927家媒体联合行动,进行连续24小时的环球文字和影像直播报道,通过讲述儿童的一个个生动故事,以及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新华社联合发布的《世界儿童状况》特别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记者 《人权》2010,(1):60-60
2009年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日”。为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61周年,中国政法大学人权与人道主义法研究所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共同举办了《世界人权宣言》发表61周年纪念活动暨“中国对国际人权公约的批;隹与实施”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新东方》2017,(4)
南沙争端包括岛礁陆权之争和海域权利之争。中国在西沙群岛的直线基线,面临南海争端东盟声索国的非议。中国反对南海问题东盟化,也同样面临非议。灵活运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妥善处理南沙基线问题,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进程,中国将找到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2.
劳动保障部:你部和外交部报送国务院的《关于对第91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处理意见的请示》及所附的《修订1958年海员身份证件公约的公约》收悉。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函复如下:由你部在《中国劳动保障报》上登载《修订1958年海员身份证件公约的公约》的标题及简要介绍;通知国际劳工局的手续由你部办理。二○○四年八月三十一日  相似文献   

13.
《新东方》2016,(3)
软权力的运行方式是规范和说服,外交战略是软权力的来源之一。中国南海政策存在软权力缺失,表现为外界质疑中国言行不一致、中国国内对南海政策的认知不统一、中国南海政策缺乏连贯性,以及中国政府只是把谈判作为权宜之计,等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助于中国树立讲诚信、负责任的法治国家形象,有助于推进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崔晓静 《时事报告》2013,(10):48-48
2013年8月27日,我国正式加入《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成为《公约》第56个缔约方。至此,二十国集团所有成员都已加入《公约》,标志着国际社会进一步承诺:提高国际税收透明度,加强税收信息与征管互助,共同打击日益猖獗的避税天堂。在9月6日结束的二十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之为“一百年来的最大一步”。  相似文献   

15.
临时仲裁制度是国际商事仲裁最早的组织形式,它和机构仲裁有着显著的区别。虽然临时仲裁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仲裁形式,但是在民商事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仍旧有很强的生命力。随着我国加入《纽约公约》以及WTO,在与世界各国贸易不断扩大的同时,贸易摩擦也时常发生。为了更快捷、更有效率地解决这些争端,发展我国仲裁业,实现法治社会所追求的的社会效益,设立涉外临时仲裁制度显得非常必要。此外,在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理论与司法实践日益成熟的条件下,这一制度的构建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新东方》2014,(1)
菲律宾将南海争议提交国际仲裁,目的是为了争取得到国际舆论的支持,使之非法侵占的南沙群岛部分岛礁成为"合法",并获取对礼乐滩油气资源的开采权。中国拒绝接受菲方的仲裁要求是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亦体现了中方依法行使合法权利的法治精神。菲律宾为了利用美日的军事力量,在南海争议中抗衡中国,则情愿充当美日的代理人,将中国告上国际法庭,使诉讼成为一场大国代理人的战争。  相似文献   

17.
李金明 《新东方》2014,(1):19-24
菲律宾将南海争议提交国际仲裁,目的是为了争取得到国际舆论的支持,使之非法侵占的南沙群岛部分岛礁成为"合法",并获取对礼乐滩油气资源的开采权。中国拒绝接受菲方的仲裁要求是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亦体现了中方依法行使合法权利的法治精神。菲律宾为了利用美日的军事力量,在南海争议中抗衡中国,则情愿充当美日的代理人,将中国告上国际法庭,使诉讼成为一场大国代理人的战争。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法制》2013,(11):7-7
菲律宾外交部3月25宣称,由于中国拒绝回应菲律宾单方面向国际海洋法法庭(ITLOS)提交的南海争端仲裁申请,ITLOS现任庭长柳井俊二已任命波兰籍法官斯坦尼洛夫帕夫拉克代表中国出庭参与仲裁,并将陆续提名仲裁团的各个席位。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时代,以现行仲裁法、仲裁规则与实践,重新检视国际商事仲裁远程庭审对仲裁当事人权利带来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囿于国情、远程庭审技术的发展程度不一、远程庭审立法与仲裁规则缺位、当事人与仲裁庭的远程庭审决定权冲突、当事人程序权利受限等问题,各国尚无法就远程庭审达成共识,仲裁当事人的权利难以保障。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立法与优化仲裁规则,明确远程庭审的合法性、规范仲裁庭裁量权,保障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健全当事人程序权利制度,增强仲裁程序的公正性。同时,我国以《仲裁法》修订为契机,将远程庭审视为国际商事仲裁发展机遇,发挥国内数字化环境优势,培养国际仲裁人才,为更好保障当事人权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人权》2005,(5):15-15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下称《公约》)是联合国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权利的最重要的国际人权文书。《公约》于1979年12月18日由联合国大会通过,1981年9月3日生效。《公约》包括序言和30条正文。《公约》将“对妇女的歧视”定义为基于性别而作的任何区别、排除和限制,其作用或目的是要妨碍或破坏对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承认,以及妇女在男女平等基础上享有或行使这些人权和基本自由《。公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