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大爱心     
“仁”是孔子儒家学说中最重要的概念,一部《论语》共有11000字,109次出现“仁”字,有58章谈到“仁”,孔子对“仁”的解释很多,并不完全一致,但其中一个重要解释是“仁者爱人”,换成今天的话,“仁”就是“爱”,我们可以认为“爱”是孔子学说最核心的概念,我们就从这个概念出发,讨论职场君子应有的爱。  相似文献   

2.
山东,中国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而“仁、义、礼、智、信”应是其要义所在,“仁”为其首。何谓“仁”?孔子曰:“仁者,爱人。”于是,以爱的名义,我们就看到了今日齐鲁大地扶残助残的崭新气象;以爱的名义,我们就读到了无数个为残疾人服务的感人故事;以爱的名义,我们就正在无限地接近于“仁”。  相似文献   

3.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范畴,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逻辑结构,大体如下: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仁;三是仁是心之本体;四是仁是道德规范之总纲。本文旨在探讨“仁”范畴的结构与内涵,以加深对中国伦理思想史上这一重要理念真实意蕴的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4.
礼教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而这个道理,不是靠外在的力量,而是靠我们每个入的自觉,“为仁由己”。“仁”就是一个人具有同情之心、恻隐之心。但是“仁”更重要的含义是对自己的约束。孔子主张通过“礼”的教化,培养一种“仁”的品德。  相似文献   

5.
唐天勇  贺争平 《传承》2011,(5):65-67
"仁"是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孟都崇尚"仁",认为"仁"是忧愁之不染,是精神之安宅。通过实践仁德,即以"爱人"求仁,以"克己复礼"为仁,以"忠恕之道"近仁,以"慎言""好学"亲仁,提高自身修养与提升仁德境界,为当今由于追求物欲而致内心之空虚迷惘提供安立处所与精神支撑,从而挺立与实现人的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6.
刘中永 《中国保安》2012,(15):54-54
空闲的时候我喜欢看杂志,特别喜欢看《读者》,经常被其中的美文所感动。 打开第一页,便被卷首语《无需太多》一文深深吸引了。文中讲述了主人公很想要花店橱窗里的一朵黄玫瑰,当她得到爱人送的一大束花后,仍觉得还是她看到的那一朵美丽。于是,她问爱人“你真的爱我吗?”他滔滔不绝地说出了许多理由,她反而心不在焉了,因为她要的只是一个“爱”字。  相似文献   

7.
“爱岗敬业”从“爱”和“敬”上要做到“四心” 一是忠心,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忠于党、忠于租国、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但具体到每个人日常生活来说,就是要忠于职守。忠心足爱和敬的表现形式,是成与败的决定因素。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职业热恋如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惊人的业绩。正如一位外国学者比喻的那样:“职业就是爱人,选上了就要爱她。”二是专心。就是专一、专注、专心致志。  相似文献   

8.
齐瑞霞 《青年论坛》2002,(2):108-108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也是产生儒家其他思想主张的基础。孔子仁学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就是道德自觉 ,一种自我规范。它实际上是孔子眼中的“人”的道德模式 ,是一种人格理想。由《论语》中所提及的仁人、君子结合孔子本人的思想行为追求 ,可见“仁”就是一种心灵的平静和行为的儒雅。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仁被纳入了礼的约束之中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以下只称后两字 )。仁是本质 ,而礼则是一种表现形式 ,即“克己复礼” ,而“礼之用 ,和为贵”。所以“礼”无论是作为社会 ,还是个人行为的规范化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讲究四世同堂、五世同堂,从四世、五世同堂中追求天伦之乐。中国人的逻辑顺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齐家,然后治国,再平天下,是这么一个顺序。它讲共体。所以儒家的那个“仁”字是“两个人”,什么意思?在我看来,就是干任何事的时候都先想到别人,如果儿子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想到父母这就是仁,父母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能想到儿女,还是仁。最后,不但想到父母,还想到非血缘关系的人,就是真正的仁了。  相似文献   

10.
聂民玉  段红智 《前沿》2010,(20):24-27
孔子思想的主旨是"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本意就是"生生"。孔子针对当时"礼坏乐崩"的局面即"臣弑君,子弑父",特别强调仁者"爱人"的思想,着重窄化了"仁"的含义。实质上,孔子的哲学就是生命哲学。"仁"是孔子生命哲学思想的"本体"即"道",那么,其"德"就是要求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人生。通俗地讲,就是要注重自身心态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世态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生态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张纯良 《春秋》2009,(4):54-54
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发表意见,寻找中华思想文化之核心和灵魂。有的说是“和”,有的说是“仁”、“仁爱”,还有的说是“礼”、“中庸”。但是,“根”的含义更准确些。从公元前21世纪的中华圣贤之人大舜身上,明显看到了这个根—和、善,我认为这就是中华优秀思想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12.
母亲去世后,37岁的武汉人汪天公又“见”到了许许多多悲伤的面孔:焦虑的人们、崩溃的爱人以及慌张的被隔离病患……他也曾被这些情绪煎熬着。疫情暴发后,这名普通的武汉男子加人了民间志愿者群,他发现这座受伤的城市里有一群和自己一样不服输、不认怂的年轻人,正在努力用自己的力量冲破困境,为素不相识的人送去希望。  相似文献   

13.
妇女与人权     
邹晓巧 《中国妇运》2004,(12):39-40
今年三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入宪”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作为政治话语,“人权”的提出源自欧洲。但“人权”并不是西方文化的专利。作为人类普遍的道德诉求,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尊崇这样一些人权基本理念也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字拆开是两个人,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孔子的话包含了对人的关爱,对生命的崇尚。充分享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孔子思想的精华作了探索性的研究。作者认为:孔子思想的中心是“仁”。“仁”的实质是“爱人”,它是被统治阶级要求人与人平等的观念,也是孔子的新人类观。孔子提出“仁”的思想的社会历史根据是尧舜之世“原始社会的民主自由”和西周社会“裕国强民的治理形式”。孔子提倡的“礼”是为“仁”服务的,是要“寓仁的教化于礼”。“仁”在政治上的要求是“要为大众谋幸福”,要作到这一点,就必须施行教育,培养“为仁一以贯之的政治家”。孔子作为教育家是“一代哲人”,他创造的许多教与学的方法,都具有普遍的真理性。作者认为,以往一些儒家正宗学派对孔子思想多所歪曲,对后人影响很大,现在应该重新思考,恢复孔子思想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5.
王红 《淮海论坛》2011,(3):39-41
一、医学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内涵 当前,“人文关怀”、“医学人文”等名词已经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医学人文精神由来已久。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源于儒家的“仁爱”思想。“仁者,爱人”,尊重人的生命,尊重病人的人格,对所有的病人都应一律平等对待。在西方,一般认为比较系统的医学伦理规范源于《希波克拉底誓言》,强调医疗行为的目的是为病人服务,这也体现了古代医德中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美玉 《黄埔》2013,(5):92-94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几干年来,礼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准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志。从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到孟子的“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再到苟子的“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儒家在对礼的执着追求中创作了许多有关礼的经典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礼记》。  相似文献   

17.
利己主义者的智慧是一种小聪明,虽然可以暂时得利,但这种利总是有“害”相跟随 有美德的人,是在爱人中爱已,在利人中利己,在使众人快乐中获得自己的快乐 “因民所利而利之”的德政是惠而不费的。使美德成为每一个人的操守.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8.
话袁     
这是陆健写著名诗人曾卓的一首诗,题为《曾卓》。我借该诗作为《话袁》一文的开头,其实我也是先斟酌了一番。你看那“袁”字,从“吉”从“衣”。上有吉星高照,下有衣食无虑。再加上他的“仁国”之名,圣贤圣明通仁,胸中有玉为国,此乃袁仁国是也。仁国他由尘埃中起步,进入国酒茅台,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精神困境全球化的时代。 信奉佛陀的人讲慈悲,信奉孔子的人注重仁,信奉耶稣的人强调爱。慈悲、仁、爱虽然是三个不同的词,但意思却是一样的。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可以用一个词——“仁爱”来概括它们的内涵和外延。 佛陀、孔子和耶稣并不反对我们持有财富,他们反对的是财富持有我们,大活人成为财富的奴隶。  相似文献   

20.
“我哭了两次,一次是因为担心我爱人还能不能生还;另一次,就是听到我爱人在外面喊我的时候,她还不断给我唱歌”,在汉川地震震中地区的映秀湾水力电总厂,工程师牟玉雷在被压埋超过80小时后获救,此时,距离他33岁生日还有3天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