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龚云 《时事报告》2014,(7):33-34
当前,特别是在基层,人情与制度的矛盾,集中反映了一种中国式的困境,电影《秋菊打官司》就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点。为什么秋菊最后要撤诉呢?赢了官司,输了人情,最后在村子里就待不下去了,就无法面对父老乡亲和熟人了。秋菊打官司是为了“要个说法”,她并不想撕破脸皮、伤了感情。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家时时讲关系,处处讲人情,尤其在基层感觉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问答环节     
《时事报告》2014,(7):36-37
主持人:制度到底能不能把人情管住? 公方彬:我从来都是乐观主义者。乐观主义源于两方面:一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后强调作风建设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态度坚定,措施得当。二是老百姓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人情社会与理性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情社会转变为理性社会是传统社会现代化的必然.构建和谐社会,应从制度理性着手,构建法理型的制度体系.法理型制度的合法性基础来自基于经济理性的自由竞争和交换,在其中,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一种非人格化的权利义务关系.传统人情社会本质上注重忠诚、亲疏远近等人格化的情感关系.与人情社会相比,理性社会具有开放性、进取性和革命性,而人情社会则具有封闭性、保守性和传统性.只有法理型的制度理性扬弃了人情社会的制度非理性,才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制度目标,和谐社会也才有可靠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李飞 《重庆行政》2015,(4):53-55
我党历来都比较重视各级党政机关的作风建设,并且为从长效上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还特别重视作风方面的制度建设。笔者为深入了解这方面情况,曾先后到重庆市南岸区13个不同层级的机关进行调研,与70多名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座谈,查阅并比对120多个作风建设制度,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调研发现,近些年来,机关作风建设总体来说有了较大改观,特别是在作风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年年讲作风、整顿作风,一方面说明新形势新变化对机关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机关作风建设确有亟待改善提高的地方。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就发现不少机关的作风制度有简单重复的倾向,而且在制度认识、制度构建、制度运用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曾讲,“制度建设是带根本性全局性的大事”[1],机关的作风制度建设尤其如此。因此,笔者试从制度这个视角切入,剖析当前机关作风建设在制度建设方面面临的问题,并且对作风的制度化出路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会满足官员的面子,而反“四风”会让很多官员感觉是在用制度遏制人情,多少有点没面子。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基层如火如荼地开展,把反“四风”落到实处,确实不易。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中国作为一个“超级人情社会”,这个问题很难做好平衡。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应该如何在人情与制度之间做好平衡?  相似文献   

6.
杜姣 《长白学刊》2021,(1):128-134
当前农村普遍面临着仪式性人情异化的困境.基于鄂西H县Z村的实地调查发现,人情名目的无序增加、随礼规则的失序和礼金的攀升以及去仪式化构成了仪式性人情的异化面向,仪式性人情变异为功利性人情.传统人情交往规则的瓦解是造成人情异化的宏观背景,经济分化背景下富人群体的带动、村民村庄生活预期的短期化以及村民对在村关系的依赖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7.
我党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并在实践中逐步注意探索建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尤其是制度建设。联系我市实际,这几年为切实转变领导干部的作风,我们致力于各项机制的建立和制度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事》2001,(11):1-1
坚持任人唯贤,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组织保证。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  相似文献   

9.
安大钧 《前进》2002,(3):32-33
地方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关中处于核心地位,由此决定了我们在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过程中首先要抓好自身的作风建设,同时也有责任带动和促进其他国家机关的作风建设。从其自身作风建设来看,一是抓学习要把学习理论、法律、经济和人大业务知识当作基本功和必修课,当作自身作风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机关日常学习制度和每两个月举办一次法制讲座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对比道德与制度在作风建设中的优劣可以得出结论:好的制度比道德更重要、更可靠,作风建设必须走出重思想道德教育而轻制度建设的误区,在积极发挥道德调节作用的同时,把制度建设作为解决作风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1.
农民专业台作经济组织的社会基础与制度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中,出现了章程制度与执行制度相分离的现象,原因在于章程制度的依据是西方合作社制度,以契约原则与民主原则为支撑,而我国乡村社会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另一套文化与规则体系,即人情、面子、权威与关系.而且由于非正式制度变迁的渐进性与缓慢性,直至今日人情、面子、权威与关系,相对于契约原则与民主原则仍然占据支配性地位.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坛》2014,(7):44-45
刘正强在2014年第3期《甘肃理论学刊》撰文《“无知之幕”的中国情境与纠纷治理的司法困境》认为.目前的法律设计从个人本位出发,偏重事本主义,符合形式理性的要求.但缺乏情理支撑。而人情、裙带等则常常以一种破坏性的角色出现在司法过程中,致使在司法运行与生活世界之间很难形成完整区隔。纠纷治理的司法困境显然需要我们对法治的理念、路径尤其是其样式做深刻的反省。  相似文献   

13.
张国卿 《政策》2002,(6):44-45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作风建设,要注重思想武装,加强思想教育,以增强自觉性。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因为相对思想教育而言,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4.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对比道德与制度在作风建设中的优劣可以得出结论:好的制度比道德更重要、更可靠,作风建设必须走出重思想道德教育而轻制度建设的误区,在积极发挥道德调节作用的同时,把制度建设作为解决作风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5.
袁浩 《当代广西》2008,(19):51-51
当今社会,交友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普通人一样,领导干部也有人情交往。但由于领导干部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其交友不仅是个人交际范畴的小事,而是事关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党的形象的大事。因此,领导干部交友当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中国社会之所以属伦理社会,从社会构造看,它不是单单由社会关系体系造就的,而是由“家庭化”的社会关系体系、“礼法一体”的制度体系和“人情脉脉”的观念体系三者共同合成的结果,因而对传统中国伦理社会的深刻领会与洞悉必须由此三方面来开展,否则难免挂一漏万。同时必须看到,“家庭化”的社会关系体系、“礼法一体”的制度体系和“人情脉脉”的观念体系三者并不能独存,而是一种结构性的共生关系,是“一体三面”。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军委胡锦涛主席突出强调:“坚持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从制定规划、组织领导、制度保障、督促检查等方面采取措施.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着眼部队实际,紧紧抓住抓好制度建设这个重要环节.坚持用制度保障和促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吴长庚 《湖湘论坛》2009,22(3):85-86
党内和谐是近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党内和谐就是党内思想、组织、制度、作风等方面体现出来的一种协调顺畅、团结有力的状态,党内和谐包括党内思想和谐、党内制度和谐、党内组织和谐、党内作风和谐几大要素。思想和谐是党内和谐的灵魂,制度和谐是党内和谐的重要保证,组织和谐是党内和谐的组织载体,作风和谐是党内和谐的集中体现。这几个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党内和谐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9.
如何搞好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笔者认为,应下功夫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思想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与作风建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以与时俱进精神进行党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浙江》2014,(13):5-5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30日下午就扣强改进作风制度建设进行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待学习时强调,抓作风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必须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隆,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抓作风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下功夫、用狠劲,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