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为切实保障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湖北省荆门市在社会捐助工作方面付出了巨大心血,取得了明显成效,在2004、2005连续两年捐赠100多万元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模式,深入挖潜,2006年社会捐助资金突破了300万元大关,达到318万元(其中市直215万元),在开展社会捐助工作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按照国务院和民政部关于开展社会捐助工作的要求,为了安排好灾民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辽宁省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捐助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2001年以来,辽宁省通过开展经常性和集中性社会捐助活动,共募集款物达14.61亿元,其中集中捐赠筹集12.95亿元,经常性社会捐助筹集1.66亿元,救助困难群众350万人;投资3.61亿元,建立了14所高标准光荣院、8所高标准福利院、6所高标准养老院、75所高标准敬老院和15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立“扶贫超市”2001年以来,辽宁省在省、市、县(市、区)、街道和社区五个…  相似文献   

3.
全国社会捐助表彰大会12月15日在北京举行,208个先进集体和个人获得“爱心捐助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为获奖者颁发奖牌和证书。 近几年来,民政部每年两次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以“扶贫济困送温暖”为主题的“捐助月”和“宣传周”活动,动员社会各界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并组织沿海发达地区跨省对口支援灾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目前全国已建立社会捐助工作站点2万多个。 据统计,1996年至2002年,全国各级民政部门累计接收社会捐助近200亿元,捐助衣被近10亿件,使3.5亿困难群众受益。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非典疫…  相似文献   

4.
刘乃山 《中国减灾》2004,(12):15-16
由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新举措,民政部门精心组织,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市居民踊跃参与,2004年我国社会捐助工作开展顺利,成绩显著。根据部分省份和有关部门初步反馈的信息,与往年相比,可以看出,今年的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呈现出六大特点。一、不断拓展社会捐助渠道,建立健全了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站、点,完善服务网络,为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创造了基本条件。第一,各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小城市,确定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站点的布局和管理方式,积极筹建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站、点。目前,各大中…  相似文献   

5.
来之不易: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的历史发展捐助活动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由各类社会组织(包括单位、社团和社区等)组织实施的为贫困群体无偿捐助物品或资金的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捐助活动经历了酝酿、探索和提高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0年是社会捐助活动的酝酿阶段(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自然灾害严重,贫困人口很多,但由于新中国刚刚建立,群众性的捐助活动相当活跃。1949年,全国发起了“一两米节约救灾活动”,1950年,开展了募集寒衣活动,对当时的灾民救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从20世纪50年代直到改革开放的30年间,随…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自1996年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以来,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为灾区、贫困地区群众捐助了大量资金和物品,其中接收捐赠款6,2372,8675元,接受捐助衣被4469,4390件,有效地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他们的生产能力。在工作中,民政部门突出了以下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水平和规范化程度,让困难群体获得更多的关爱,青岛市民政局确立了建立"捐、助、卖"三位一体的社会捐助超市的工作思路,并付诸实践.近日,第一家"社会捐助超市"在李沧区揭牌成立.  相似文献   

8.
今年,全国性的捐助活动在10月份进入了高潮。与往年不同的是,捐赠物品的品种增多了,受益的主体扩大了,捐赠站点增加了,捐赠的工作更规范了。据统计,仅10月份以来,全国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小城市已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站237个,接收捐助款2.49亿元,捐助衣被5284.9万件,其他捐助物资折款1.73亿元,这些捐助款物解决了2601.7万人(次)灾民、贫困群众的困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回顾今年的工作,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从汕头的社会捐助工作实践看,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要做好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必须解决好以下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如何创造扶贫帮困的新模式?如何让经常性社会捐助走出一条良性发展的新路子?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社会捐助和紧急救助研讨会上”,来自北京、上海、青岛等地的同志介绍了经验,带来了第一手的实践和思考。创造经常性社会捐助新模式——来自一线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刘乃山 《中国减灾》2004,(11):16-16
为做好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针对当前捐助工作中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几条新的思路,以期能够从完善制度建设的层面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一、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在中国捐助网正式开通之际,救灾救济司与扶贫以及社会捐助等有关部门单位签定了开展信息交流与合作的意向书,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逐步建立制度化的信息共享机制。在具体实践中要求各部门要有专人负责交换捐助工作的有关信息,并可以通过网络、机要交换、电话等方式及时进行交流。二、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包括信息快报和信息定期上报两个方面建议各地及时上报…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上海市开始施行“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依托社区、民间运作”的经常性捐赠接受网络运作模式,按照区域推行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取得了初步成效。“政府推动”是开展经常性捐赠活动的基本动力。近几年来,上海市的经常性捐助工作总结前几年工作基础上,力图创造“政事分离”的运行模式,使经常性捐助活动体现“三个结合”,即行政性推动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政府动员发动和全社会的自觉参与相结合,普及提高市民文明意识和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力求在思路上实现“三个转变”,即捐助意识由被动的政府行为向自觉的公益行为转变,捐助形式…  相似文献   

13.
《山西政报》2006,(22):26-27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帮助灾区和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安全过冬.广泛开展社会捐助活动的指示精神,根据中央宣传部、民政部、铁道部、交通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五部门《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全国“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的通知》(民发(2006]167号)要求,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决定今年继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上海机关动态》2006,(11):16-17
10月25日,上海市召开“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动员大会,市级机关工作党委副书记王禄宁同志在会上就市级机关各级党组织贯彻会议精神作了题为“帮贫济困送温暖,踊跃捐助献爱心”的发言。发言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转发〈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在大中城市开展经常性捐助活动支援灾区、贫困地区的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从1996年开始,在全国大中城市开展以募捐衣被为主要内容的‘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按照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动员城市居民自愿捐赠闲置不用的衣被、物品等,就近、定向送给灾区、贫困地区生活困难的群众。为了使捐赠工作经常化,吸引广大群众参加,便于募集和运输,建议将每年4月和10月定为‘扶贫济困送温暖募捐月’,相对集中时间和人力组织募集。”从此,我国每年定期举行“扶贫济困送温暖募捐月”活动。为了更好地配合今年“募捐月”活动,我们编发了社会捐助活动的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徐娜 《中国减灾》2004,(11):18-18
10月28日,全国第一个政府公益网站———中国捐助网(网址:w w w.juanzhu.gov.cn)在民政部正式开通。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参加了网站开通仪式并亲自点击开通了网站,民政部办公厅主任窦玉沛,救灾救济司副司长邹铭、庞陈敏,人事教育司副司长包丰宇,民政部财务和机关事务司巡视员陈淼和民间组织管理局、信息中心有关领导以及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等公益慈善组织参加了网站开通仪式,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副司长庞陈敏就有关问题做了发言。中国捐助网将全面展示我国社会捐助和公益慈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于1998年9月5日在农工民主党中央机关多功能厅,举行了向灾区捐助立升净水超滤机的捐助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理事长卢嘉锡出席了捐助仪式。出席捐助仪式的领导同志有农工党中央名誉副主席、“基金会”副事理长方荣欣...  相似文献   

18.
近日,在河南省内乡县委统战部组织捐助贫困大学生活动中,内乡县政协常委、优秀企业家、西安东湖旅游公司董事长陈书法向40名新一届大学生每人捐赠5000元。多年来,陈书法已经向教育事业捐助4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9.
《上海机关动态》2008,(1):21-21
2007年10月30日,市政府召开上海市“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动员大会后,市农委党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在专题会上亲自动员,有关部门制定了工作方案。系统各直属党委积极响应,把组织实施好“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具体实践和行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全国著名侨乡温州为个案,从捐助的主体、金额、形式等方面回顾了华侨华人与港澳台同胞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关心和捐助情况,并针对捐赠新趋向,建议侨乡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侨乡高校要提升实力,侨乡社会须采取多种举措,以开拓合作新前景,从而进一步鼓励侨胞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