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信仰方式和信仰心态实际上都是信仰主体对某一信仰的具体态度。信仰方式包括理论确认、情感体验和行为追求,信仰心态包括信仰认知、信仰情感和信仰意志。本文主要探讨了信仰方式和信仰心态各自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外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2.
刍论法律信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广婷 《理论导刊》2004,(11):18-20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自己生活状态下国家法律的极度认同、信服、敬畏并自觉自愿将其作为行为规范的法律情感和法律态度。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国家中,法律的权威和神圣最早是借助于宗教信仰建立起来的。培养信仰化的法律情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政治教育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郭爱芳 《学理论》2012,(3):73-74
法律信仰是源于美国学者伯尔曼的一句话: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中国随着法治社会的进步,法律信仰也被很多学者逐渐重视,于是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法律信仰。但法律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却不被信仰,这与我们内心世界中对法律必须被信仰又不时发生着冲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法律信仰危机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法治社会,法律信仰的培养有它的必然意义。  相似文献   

4.
刍论大学精神之失落及其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会玲 《理论导刊》2006,(12):38-40
大学精神是大学应有的生命力、创造力的集中展示,是大学的灵魂。一流大学首先应具有一流的大学精神。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目前我国大学精神出现了失落危机。要重塑大学精神,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既要依靠政府,更要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当代大学人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实践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新时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要坚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信仰,二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四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6.
论自主创新和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自主创新的内容和特点,指出我国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文章还分析了我国在科技上实现超越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刘娟  胡新宇 《学理论》2014,(5):286-288
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大学生社会化和人格完善的思想保障。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但目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却并不理想,在大学生群体中,信仰缺失、迷失的现象并不少见。增进信仰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如下:实现知识教学与信仰教育的统一;实现理论学习与信仰实践的统一;实现个人信仰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实现传统传媒与现代传媒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论信仰教育的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大才 《理论导刊》2005,1(4):66-68
信仰教育之所以成立,源于人的未完成性与社会的外在性两个方面。从信仰教育的模式来看,可分为经验——习染、教育——督导、权威——强制三种模式。三种模式各有利弊,要真正有效地实现信仰,只能因时因地协调好三种模式,处理好各自内在矛盾,这样才有利于信仰教育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王洪新 《学理论》2013,(22):188-190
在以往的研究中,"道德信仰"始终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面对今天的道德危机与信仰危机,必须加强"道德信仰"研究。在实际精神生活中,道德和信仰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信仰对于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是人们道德行为选择的价值坐标和导引,是个体实现其人生意义、社会价值和幸福追求的重要保证,是人的精神生命的主要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0.
何明智 《学理论》2012,(27):114-115
人的确是有差别的.平民英雄从根本上说来说是正义的化身.中西法律信仰是有差别的:中国信仰“礼法”,西方信仰法律.今日中国社会较为缺少对现行法律的信仰,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日的法律制度不能深入人心而得到民众的普遍信仰.这应该是今日中国进行现代化法治建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罗婷婷  邹政 《学理论》2010,(14):111-112
劳动仲裁在实践中渐渐失落于运行行政化、程序复杂森严化和与诉讼同质化的趋势中,其权威性和效益性严重受损,要重构我国的劳动仲裁制度,就应力图从组织构成上确立独立性,并实行裁审分轨、各自终局的模式,使诉讼与仲裁错位互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信仰多元化的态势明显,宗教信仰已经成为人们多元化信仰的选择之一。青年学生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了解我国高校有关宗教工作的政策法规,积极提高社会实践,才能作出正确的信仰选择。  相似文献   

13.
信仰是一种自在自为的意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不仅是共产党员,还包括普通大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客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是共产党员、普通大众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统一的过程。当前,需要大力塑造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良好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普通民众信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马海波 《学理论》2009,(24):126-128
共产主义信仰是人类对于人类社会必然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同。建国以来,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片面和简单化的问题: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体国民尤其是共产党员应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毫不动摇地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为建设和谐社会,最终迈向共产主义奠定扎实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朱水龙 《学理论》2011,(1):238-241
信仰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我国当代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他们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不但是中国社会制度和国家性质所决定的,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各阶段奋斗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由于当今国内外方方面面负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信仰出现了偏差,对国家制度和民族的未来构成了威胁。为探求改变这一不利局面,就大学生应当开展的信仰教育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学界引申。  相似文献   

16.
张会永 《学理论》2009,(11):21-22
人们通常认为,康德的世界观是二元论的,因为他固守自然与自由的分离。然而,对康德来说,二元论其实只是策略性或过渡性的,其最终使命是实现自然与自由的统一。康德以划分两个世界的方式论证了自由对自然的优先性,接着又通过道德信仰学说论证了自由与自然统一性,最终形成了道德信仰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不仅有助于克服二元论,而且对克服自然主义世界观的弊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信仰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领路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如何行之有效地加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8.
缺乏信仰的法律,是无法完成法治国家的使命的。法律不被信仰,传统中国的因素影响固然甚大,但现实中的法律实践,同样关系着公众对法律的感情和认知,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各个方面任何一点的不当或者违法行为,都会损害人们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  相似文献   

19.
共产主义信仰是人类对于人类社会必然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同。建国以来,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片面和简单化的问题。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体国民尤其是共产党员应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毫不动摇地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为建设和谐社会,最终迈向共产主义奠定扎实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关于信仰     
周国平 《党政论坛》2011,(18):22-22
信仰是情感的事,理性不利于信仰。在一个宗教内部,虔信者大多是一些情感强烈理性薄弱的人。理性强烈情感薄弱的人无意做信徒。介于两者之间的是情感和理性皆强的。阡疑者,他们渴望信仰而不易得,精神上最痛苦,以及情感和理性皆弱的盲从者,他们实际上并无信仰,只是隧大流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