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巧玲  兰宝 《人民论坛》2014,(4):211-213
文章从“趋势的性质”角度出发,通过理论分析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最终会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衰落;通过实践考察,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改良和制度的微调延缓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进程.用历史的眼光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观察历史发展的趋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相似文献   

2.
陆芳 《传承》2011,(20):4-5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使是在社会主义陷入低潮、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新变化的今天,这一历史发展的方向仍然没有改变。未来的地球必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世界,只要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和发展好社会主义,这一天就一定会到来。  相似文献   

3.
邹小蓉 《思想战线》2002,28(4):22-25
经济全球化既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 ,其产生和发展又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结合在一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反过来 ,全球化浪潮的推进 ,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它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危机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已近极限 ,其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市场、市场经济与"两个主义"深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与市场经济虽有密切联系,但并非同一概念.市场这一零件本身不带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可以用.市场经济这架机器正由于它有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特性,因此,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必然耍用.但市场经济又有导致社会两极分化的弊端,因此,如果是一般地搞市场经济,就必然是在搞资本主义--高效率与两极分化并存;如果是搞社会主义,则只能搞有限制的市场经济--发挥其效率高的长处、克服其两极分化的弊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
周淑芳 《前沿》2004,23(1):164-166
文章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现状 ,阐明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历史规律没有改变。严格区分资本主义制度和非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关内容、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现实制度 ,对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来的 2 0 0多年里 ,发生过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三次大发展 ,与生产社会化相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过三次调整 ,资本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 ,使资本国际化经历了不同阶段和不同形式 ,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不断进行调整和变化。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历史。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到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缓解时 ,资本主义私有制就必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取代 ,因为 ,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作为"千年思想家"马克思倾注毕生心血的杰作,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展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资本论》是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者不断将科技运用于生产实践,使其生产力社会化程度日益加深。与生产力社会化相适应,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呈现出资本组织社会化、经营管理社会化和收入分配社会化等三大特征。当社会化生产力继续发展,社会化生产关系不能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再作调整时,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化正是在为社会主义作准备。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过程,虽然是人类科技进步和世界交往扩大与深化的必然产物,但是从经济体系来说,是资产阶级在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世界。全球化进程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因此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最终摆脱资本主义的羁绊而与社会主义相联系,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实现就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  相似文献   

10.
论经济全球化对当代资本主义命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佩宇 《前沿》2005,47(3):43-46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 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研究当代资本主义, 不能不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出现了新的矛盾、新的变化和新的危机, 进一步加快了资本主义的灭亡。研究经济全球化, 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和理解, 有助于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是对资本主义认知和反思的理论范式,时间和空间则是资本主义借以实现资本增殖和经济修复的重要理论向度。对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时空机制的不同探析,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出场方式,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显性视域、空间转向、现实进路的发展逻辑。在这一过程中,它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当代变迁中接续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从而推动我们从社会批判理论的视域认识和理解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应然性与必然性。从社会发展的价值与伦理尺度来看,共产主义社会解除了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时间和空间的压迫形式,创造了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时空形态,具有其实现的应然性;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当代资本形态的创新、“时空修复”机制的运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且最终会导向资本过度积累危机的爆发,进而彰显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肖爱民 《湖湘论坛》2003,16(5):81-82
二战以后的 5 0多年来 ,资本主义不但没有灭亡 ,也没有像列宁所说走向“垂死” ,反而出现了新现象和新特点 ,如经济迅速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劳资关系改善等等 ,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这是否意味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已经克服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基本历史规律已不再成立 ?这是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也是摆在马克思主义者面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我们必须对此认真加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之所以发生一系列新变化 ,是有其主、客观原因的 ,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2 0世纪上半叶 …  相似文献   

13.
陈华  董艾辉  刘其城 《前沿》2010,(14):61-63,70
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灰头土脸,重新认识资本主义是当今世界的当务之急。毫无疑问,金融危机的出现表明现行的资本主义确实有问题;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本性使然;同时,金融危机印证了马克思的"两个必然",加速了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但金融危机后必然是资本主义体制的自我修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人的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人的解放成为必要。并且,通过对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阶段社会分工对人的发展影响的分析,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在人的解放中的作用,从而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解放的可能性问题。总之,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等问题的分析,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解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 ,有助于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文章认为 ,当代资本主义虽已“改头换面” ,但却“本性未变” ;资本主义存在“看似柳暗花明” ,实则“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能够“为我所用” ,但要“高度警惕”。资本主义最终为社会主义所取代 ,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了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关键。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表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不能改变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在《共产党宣言》中,基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爆发、阶级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提出了"两个必然"的重要论断,论证了资本主义最终灭亡的历史命运。自《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告资本主义的死期,时间已经过去160多年。为什么资本主义至今还没有灭亡,马克思恩格斯的预言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随着两次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运行机制、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新变化。国外学术界围绕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提出了"人民资本主义论"、"新工业国理论"、"后工业社会论"、"全球资本主义论"、"涡轮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失败的资本主义制度论"等代表性观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由于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而引起的重大变化加以理论分析,却有意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私有制的弊端;西方左翼学者则更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9.
杨世文 《湖湘论坛》2010,23(1):40-42
资本主义自身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它自身经过充分发展之后必然归于灭亡。其根据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无法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必然会为能够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所代替。  相似文献   

20.
徐晨光  黄殿中 《湖湘论坛》2001,14(5):23-24,27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杜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剥剥劳动的秘密,阐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从而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人类的历史发展到今天,这“两个必然”不但没有实现,反而资本主义体系已经形成,而要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在经历了最初的发展之后,却遭受了历史性的挫折。如何正确地认识今天的现实,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