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年学生逐步成为两岸交流的主要力量,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大陆“交换生”群体在台交流期间,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社会交往网络,“交换生”面对新的环境,开始接触台湾青年群体,使用当地的沟通工具,参与当地社会活动,这充分体现出大陆青年在台具有较强的“在地”适应性.但是,研究也发现,“交换生”群体在交流中呈现出相对封闭的交往网络,由于交流环境的限制,心理的群体认同与融合也有待进一步构建.因此,有必要推动建立两岸青年交流的持续化交往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两岸经贸合作进程中,由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特殊性、复杂性与存在的经济政治障碍,制约着两岸经贸合作的全面开展与深化,于是两岸先后提出“特区对特区”(或“园区对园区”)的对接与合作概念,在特(园)区率先实施开放或特殊政策,以突破两岸经贸合作的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3.
过的一年,两岸的政治关系越来越远,而民间交往越来越密切。应当说2003年是台湾当局推行渐进式“台独”走到尽头的一年,就要掉进“台独”的深渊。这次由陈水扁引发的两岸关系危机,是十几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两岸官方接触的渠道已被台湾当局完全堵死。2003年12月29日,陈水扁更公然叫嚣,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两岸农业交流出现了良好的势头.去年底,“海峡两岸农业研讨会”在台北举行,在两岸关系由于政治上的分歧出现紧张对峙局面的情况下,农业高层官员的此次接触更进一步表明了继续将两岸的农业合作与交往推向深入,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意向.  相似文献   

5.
李非  赖文凤 《两岸关系》2006,(11):18-20
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与特点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90年代不断发展,至21世纪初期形成相当规模。(一)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从第一阶段农产品民间小额贸易起步,到第二阶段台商赴大陆投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再到第三阶段政策开放与互动,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起步阶段(1979-1987):由于两岸经贸关系尚处恢复过程,两岸农业交流基本上以农产品民间小额贸易为主。初期,台商为规避台湾方面的政策管制,在大陆投资农业多以迂回的方式进行“投石问路”,或化明为暗,或化整为零,表现出隐蔽、零星、…  相似文献   

6.
王敏 《两岸关系》2010,(2):21-23
2008年11月4日,两岸两会在第二次“陈江会”上签署了关于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等协议,并于12月15日开始实施,标志着两岸进入“大三通”时代。一年多来,两岸“大三通”的积极效应持续发酵,给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带来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与好处。  相似文献   

7.
孙大川  宋海伟 《黄埔》2010,(1):10-10
2008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谈到,“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两岸不少专家学者建议在探讨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问题上,可先从退役军人层面的交流开始。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两岸交流热络年。“金鼠迎春、福至西瀛-2008年两岸文化交流”、“两马同春闹元霄”、“两岸三地跑友世纪公园交流聚会”、“姚明抵台参加两岸篮球交流活动”、“两岸名校学生开展学生志愿者交流活动”相继展开并力求逐步深化。两岸民众不仅在活动中促进沟通,分享快乐、感受文化,更通过活动使彼此间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9.
实现两岸政治谈判是解决两岸日益增多的交流、交往中衍生的各种实际问题的推动力。在两岸交流、交往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政治谈判,从政治上解决两岸交流、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两岸主政者的日程上来。1995年两岸“两会”经多次协商已经取得的多项共识,之所以最后没有能够签署生效,其根源即是出于政治上的分歧。为了推动两岸的交流、交往更健康、更广泛、更深入地发展,从去年中美最高级会谈后,祖国大陆的领导人就一再发出了进行两岸政治谈判,并首先进行政治谈判的预备性磋商的建议。但是,由于两岸对举行政治谈判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两岸和谈的政策立场,是出于维系台海“不统、不独、不战”局面的战略考虑,以保证自己在台海地区的最大战略利益。美国既不希望两岸举行统一谈判又希望两岸达成和平协议的复杂心态,表现在一方面希望两岸进行谈判,降低敌对状态,另一方面又长期对台提供军售,使其增加与大陆相抗衡的资本。此一“双轨政策”对两岸和平关系的构建,有着不同方向的影响,往往起了互相抵消的作用。由于中国政府对台湾当局谋求“法理台独”的强烈反应以及台海紧张局势的升高,美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对两岸政治谈判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反对台湾单方面改变现状。美国的上述战略考虑,在反对台湾“独立”、维系两岸和平这一点上,与中国政府的立场有相通之处,客观上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1.
3月10日至22日,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台湾代表团的代表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京城.他们充分行使人民赋予的参议国是、提案立法的权力,就国计民生大事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蔡子民代表说,对李鹏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台湾报纸的反映还好.我想谈两个问题:(1)现在两岸处于分离状态,这是中国内战造成的.两岸民间开始接触,正朝着统一方向发展.台湾当局企图“重返联合国”,搞“阶段性两个中国”和“度假外交”,固定两岸分裂分治,在目前国内外条件下,这是徒劳的.(2)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台胞投资保护法》,两岸经贸关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表达了和平统一祖国的真诚愿望,同时发出了两岸实现“三通”的倡议。文告中提出:“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并指出“这是相互的需要,对任何一方都有利而无害”。 十多年来,由于祖国大陆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岛内民众的大力推动,迫使台湾当局从自身利益考虑,不得不逐步采取了某些松动措施,使两岸从“不通”到间接“三通”。在通邮方面,现在两岸间每月约有5万封信件通过第三地交寄,每天有近20万通电讯(含电传)往返。虽然两岸通话  相似文献   

13.
两岸“三通”一直是发展两岸关系的焦点问题。祖国大陆早在20多年前就提出两岸直接“三通”的主张,20多年来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三通”取得了局部突破,但由于台湾当局给两岸通航设置了重重障碍,致使两岸直接“三通”至今无法完全实现。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不仅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而且对福建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台湾地区政策限制,多年以来,两岸投资关系主要是台商赴大陆投资为主。随着两岸经贸关系深化发展,两岸投资关系的“单向性”作为两岸经贸正常化问题更加凸显出来,由此导致的两岸经贸“非均衡”及其所衍生两岸经贸深化合作问题,制约了两岸经济互动合作、共创双赢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刘红 《两岸关系》2003,(10):16-17
随着“两岸直航三阶段说”和“两岸直航评估报告”的出台,着实在两岸间引起一股“三通热”。只是由于民进党当局在政治上坚持“一中一台”、技术上扬弊抑利,因而“直航评估报告”否定了“直航时间表”。“三通”如何才能“通”,成为人们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16.
辛旗 《台声》2000,(6):16-17
自1979年祖国大陆实行和平统一政策以来 ,在海峡两岸各界共同努力和推动下 ,各项交流逐步展开 ,形成相当可观的规模。无论是在经济贸易联系、人员往来、文化体育交流、科技合作 ,还是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双方接触的基础是在一定层面秉持着“中国观念” ,即使两岸敌对状态尚未结束 ,即使对“中国观念”解释上存有分歧。这一“中国观念”决定了两岸政治分歧下特殊的交往模式和一个中国原则。“中国观念”和一个中国原则已经成为两岸尚未统一之下“维持往来的最大中介”和“缓解冲突的最大凭借”。近20年来 ,两岸为扩大交流所采取的一…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两岸关系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统一论坛》2004,(1):11-15
对于两岸关系来说,2003年并不寻常,继续在趋于越来越复杂的同时沿着两个轨迹发展。一方面在祖国大陆推动和台湾社会各界配合下,两岸交流成就显著,实现两岸“三通”已成为两岸民众的基本共识;一方面由于陈水扁提出“2004年3月进行‘防卫性公投’”、“2006年12月完成‘台独’制宪”、“2008年5月实施‘台独’新宪法”的“台独时间表”,加紧“台独”的“具体化”“法制化”“政策化”,两岸政治僵局  相似文献   

18.
魏文利  高燕 《台声》2004,(3):38-39
台湾代表团的陈建德代表在小组发言时提出了“两岸更紧密经济合作关系”的设想,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记者就此话题独家专访了他。 陈建德是台北人,现任福建台联副会长、厦门市台联会长由于处在对台的前沿地区,对两 岸经济合作的前景有了许多思考。 在与多位专家的考察论证后,在 这次人大会的小组会上提出了建立 “两岸更紧密经济合作关系”的设想。 陈建德代表说,从两岸当前经济发 展的格局来看,此设想具备了比较 充分的条件。一个是大陆整个经济的蓬勃发…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连、宋两人,争先恐后访问大陆,他们此行的结果,是促使两岸关系朝正面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此次连、宋大陆行,揭开了两岸历史新的一页。连、宋大陆行已圆满落幕。那么它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什么呢?一“,两岸和牌”的正式诞生。“两岸和牌”已经成为台湾人民可以接受的一种新选项,也代表了目前岛内的主流民意。“两岸和牌”为何?台湾人民深刻感受到:两岸应“和合”。——“和合”者,和解、合作、和平也,也就是两岸双赢。二,“两岸和牌”不是连、宋的专利品:“两岸和牌”的取得,不是因为岛内某一人或某一党,而是来源于大陆因素、华侨华…  相似文献   

20.
在两岸授权民间团体的商谈中断两年多后,海协于2月24日致函台湾海基会,正式提出:“愿意接受有关方面授权,与海基会协商两岸政治谈判的程序性事宜,并随之着手安排重开经济性、事务性议题商谈”,并建议,在上述商谈开始前,应进一步扩大两会交流与接触。这是继去年底海协主动发函邀请海基会负责人率团来大陆参加研讨会后,又一次采取的主动行动,引起海峡两岸各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