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唯一的途径是人类需要尽快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寻找没有污染的替代性能源。而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丹麦走在了全球的前列,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判断, 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为解决全球问题, 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了 “中国方案 "。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不仅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内容, 也是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重构的重要举措。 因此, 通过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来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能源供需格局、互利共嬴的能源合作关系、绿色环保的能源发展方式、普适高效的能源治理体系, 对深化国际能源合作, 维护全球共同安全、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都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 需要世界各国树立命运与共的合作新理念, 坚持低碳环保的发展新路径, 构建能源开发利用的新网络, 同舟共济、精诚合作, 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互利共嬴、共同繁荣的全球能源治理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郝宇 《人民论坛》2023,(3):64-67
受乌克兰危机叠加疫情的双重因素影响,全球范围能源供需缺口不断扩大,全球能源危机愈演愈烈。2021年以来,石油、天然气、煤炭、稀有金属价格不断上涨,多次突破预期上限,国际地缘政治危机正在加剧全球经济通胀压力。由于国内能源供需缺口和全球能源转型导致能源生产端收缩,中国也正在面临严峻的能源安全挑战。对此,我国需要从区域平衡、陆权延伸和海权延伸等多方面着手,切实保障能源战略安全。  相似文献   

4.
动态     
《创造》2011,(9):21-21
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全球领先 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9月21日在京发布的最新报告称,由于石油及煤炭等传统能源供应远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中国正投入巨资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报告指出,早在两年前,中国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同时预测今后20年还将继续保持这一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5.
随着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的高度关注,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为本国的碳达峰碳中和设定了实现目标和期限。而全球能源治理中长期存在问题和功能性缺位,使国际社会对全球能源治理进行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大国,中国在国际能源事务中地位不断提升的同时,在碳达峰碳中和上也提出自己的目标。在当前的全球能源治理改革中,中国可积极发挥自身作用,适时提出中国方案,以提供能源治理领域公共产品的方式,助力全球能源治理改革和“双碳”目标的实现。通过在价值理念上倡导以合作共赢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在制度机制上推动现有治理机制的改革与不断完善,在技术发展上积极推动低碳能源技术创新与双多边合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消耗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的加剧和资源的枯竭亦日益严重,传统的能源结构日益严峻,因而人们都把眼光投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7.
200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取得了长足发展。虽然石油及其产品在国际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接近40%,是全球第一大商业能源消费形式,但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替代能源作为缓解高油价压力、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替代能源在世界  相似文献   

8.
庞昌伟 《人民论坛》2022,(14):42-45
能源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而且也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人类已进入互联互通新时代,维护全球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深度调整,能源结构绿色转型趋势不可逆转,以高效、清洁、多元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低碳能源转型进程正加快推进。百年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更加凸显国际社会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绿色转型开创中国能源国际合作的新格局促进新发展,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绿色电力 是指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采用绿色电力的好处不仅在于它能够减少煤电产生的二氧化碳,缓解区域环境污染,而且能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是在全球都被大力推广使用的清洁能源。目前实行绿色电力机制的发达国家有: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等近20个国家。在我国城市中,上海市率先实施绿色电力机制,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进行尝试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胡琨 《时事报告》2012,(11):69-71
德国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能源主要依靠进口。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后,德国开始进行可再生能源开发,一方面为了转移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传统矿物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德国现已成为欧盟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标杆国家,也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最为成功的国家。2011年,可再生能源占德国当年能源消耗的12.5%,其中生物质、风能、光伏、水力、地(光)热所占比重分别为8.4%、2.0%、0.8%、0.7%与0.5%;可再生能源共提供了总耗电量的20%、供暖的10.4%以及燃料消耗的5.4%。因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2011年,德国减少了110亿欧元的传统能源进口,减排了1270万吨二氧化碳,并产生了近40万个新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1.
郝宇 《人民论坛》2022,(7):102-105
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叠加能源供需失衡,困扰欧洲的能源问题愈演愈烈。在可再生能源尚未能稳定替代石化能源的转型期,石化资源的匮乏注定了欧洲需要从多方尤其是俄罗斯,大量进口石化能源以满足生活、生产需要。宏观来看,欧洲能源危机将会给全球政治、能源、金融和制造业带来影响,同时也给我国的能源革命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以国际视野看能源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能源安全问题的演变在上世纪70年代,能源安全主要指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充足可靠的能源供应。从国际能源署(IEA)1974年成立至今,全球能源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能源市场,特别是石油市场从一个以双边贸易、长期合约  相似文献   

13.
“丹麦是安徒生笔下的童话国度,但他的童话都挺悲惨,很少有幸福。”日前,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在谈及自己的祖国时,曾如此向记者笑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丹麦人却生活在最幸福的国度。最近,联合国携哥伦比亚大学共同发布《2013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丹麦蝉联全球幸福榜榜首。  相似文献   

14.
李忠东 《中国减灾》2009,(12):34-36
谁能够把握住绿色能源蕴含的巨大商机,就能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抢得先机。2008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全球绿色新政的概念,2009年4月初,该机构又公布了《全球绿色新政政策概要》报告,向各国领导人发出呼吁:实施绿色新政,在两年内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约7500亿美元投入发展风能、太阳能、  相似文献   

15.
肖淇 《今日上海》2009,(11):26-27
在媒体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组有关全球能源的预测:“50年后,石油将消耗殆尽;60年后,天然气将完全消失;230年后,煤炭将不复存在……”事实上,不断加剧的能源危机正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有识之士也早已提出,能源危机促使人们必须加快构建新的能源体系,即从矿物燃料到新型可再生能源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蒋泰维 《今日浙江》2012,(15):26-27
面对当前经济科技形势,“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主旋律,发达国家纷纷抢占科技制高点,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美国两次发布“美国创新战略”,提出将研发投入提高到占GDP3%的历史最高水平,力图在新能源、无线网络、医疗卫生信息技术、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欧盟提出“欧洲2020战略”,发展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智能经济,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德国大力发展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和各类节能环保技术,提出2020年绿色能源将占其能源总需求的35%。英国在生物制药、绿色能源等方面,加强产业竞争的优势,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7.
王毅 《中国人大》2013,(18):13-13
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应在有序、均衡的基础之上推进。从全球来看,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是最快的,中国的问题不是发展太慢,而是由太快造成的。比如,现在我国在装机规模上发展很快,但是电力体制改革方面相对滞后,智能电网、储能技术以及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发展不足,这些使整个产业面临很多问题,包括出现大量弃风现象。因此,我们还要建立更有序的目标,遵循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特点,不能像其他的常规资源和化石能源那样发展。因此,一方面,要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也要更加有序、更加均衡地发展,才能使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北极航道的开通及其与北极资源的紧密结合,使北极航道成为影响全球经济以及能源贸易格局变动的新因素。北极航道作为国际能源运输的新通道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全球能源贸易的地理方向,北美、俄罗斯等地的能源贸易流量增大,使全球能源贸易的来源与通道集中度有所降低。北极航道使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能源贸易格局中的权力地位与权力关系出现变化,提升了北极国家的权力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东等地区的权力地位,也成为影响欧亚主要经济体权力地位的新变量。北极航道也使得国际能源价格的控制权进一步向美国为中心的发达大国转移,其他产油国和消费国的价格影响力将进一步弱化。  相似文献   

19.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上任伊始即颁布了一整套"能源新政",希望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倡导绿色消费、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手段来同时实现能源安全、经济复兴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多重目的。中美同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而中国目前正在进行能源基本法律的立法工作,奥巴马的"能源新政"将对我国产生重要影响并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杨卫军 《群众》2011,(4):77-78
近年来,丹麦以其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双赢的出色实绩,成为全球低碳发展当之无愧的领跑者。据统计,丹麦近20年经济增长了56%,而能源消耗仅增长3%,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约13%,其成功的实践经验被称为“丹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