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扬琴     
宇文正 《台声》2013,(12):59-60
仿佛梦游,我回到娘家四楼,打开尘封多年的琴匣,擦拭满布的灰尘。扬琴哑了好些年,一度陪伴它的是一只波斯猫,现在连猫都不在了。  相似文献   

2.
春来了     
《公民导刊》2013,(2):6-I0002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转眼间,我们又迎来了新一年的春天。本刊编辑部特推出一组关于春天的摄影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吕云所 《乡音》2014,(2):51-51
吕云所,1940年生于河北涉县,1962年毕业于天津美院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天津羡协常务理事、天津美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协山水画高研班导师、作品曾获四、五、八届全国荚辰大奖,曾赴美国等地举办个展、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及美国、新加坡、澳洲等国家级博物馆收藏.出版有个人画集多部。  相似文献   

4.
贾兆盛,字雪翁,斋名三经书屋。1938年生于山东聊城,现定居北京。现任文化部诗酒协会书画院艺术顾问、中国孔子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法名家联合会荣誉会长、东坡书画院院士、中国三经书画院院长等,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并荣获“百名书画名家”、“优秀中华文艺家”等称号。  相似文献   

5.
李强 《协商论坛》2013,(4):50-51
李强,号心斋、谦堂、古蓼子。1957年生,河南固始人。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曾任郑州师范美术教师、《郑州晚报》美术编辑,1985年调入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任《书法家》、《书法博览》编辑,《青少年书法》主编。1991年调入河南省书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省第七批优秀专家。  相似文献   

6.
《上海支部生活》2014,(11):53-53
“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摄影比赛参赛时间(作品投递时间)将延期至2014年11月15日,邮递的作品以信封邮戳时间为准,逾期参赛作品不予接受。  相似文献   

7.
《上海支部生活》2014,(10):49-49
“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摄影比赛参赛时间(作品投递时间)将延期至2014年11月15日,邮递的作品以信封邮戳时间为准,逾期参赛作品不予接受。  相似文献   

8.
点评:这幅作品中的云雾可遇不可求,隐隐约约透露出梯田的样子。使得作品的层次感很强,非常美;作者很明智地舍弃了天空的部分,突出乡村这一主题,画面很大气。拍摄这类照片要注意,云雾不能太厚。  相似文献   

9.
蔡笃取 《福建乡土》2013,(1):2-F0002
艺术简介:男,福建晋江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发表于《美术》、《美术报》等专业期刊。作品《涸》入选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2005年)。  相似文献   

10.
孔夫子主张“游于艺”,石涛说:“画者从于心者也。”如果说孔夫子的主张偏重于艺术自由,石涛之言偏重于内心世界真诚感受的话,那这二者还是有本质上的一致性的,也就是说,只有取得艺术的自由,才能真诚地从于心;只有从于心,方能取得艺术的自由,方能进入艺术的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1.
《上海人大月刊》2008,(12):49-52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振兴中华历史新篇章。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纪念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我们特向各级人大代表征集绘画、书法、摄影作品,以讴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2.
与书友甘建华相识到相知,忽忽三十余载。总观其作,用笔沉着稳健,浑厚洒脱。字势舒展大气,呈现复归淡泊雅静之面目。作品形式多种,书体多样,乃作者文化素养的自然定格。  相似文献   

13.
小非 《今日广西》2008,(6):78-80
“世界陶王”在电视节目里夸下海口,称自己的作品到现在还是“世界之谜”,如果有人仿造出来,就送他一栋三层2000方米的小楼。河南洛阳小伙子较真儿,果然仿制出作品,可当他兴冲冲与之交涉时,却得到意想不到的答复,小伙子一气之下将其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4.
与在西方流行花语一样,中国自古也有借花隐喻的习惯,如人们常用荷花或莲花来表现高洁,用牡丹来表现富贵等。而这些花卉也成为中国花鸟绘画作品的主要题材。  相似文献   

15.
品读     
《中国残疾人》2013,(5):66-67
从本期开始,为您奉上一个全新的栏目——品读。在这个栏目里,您将看到优秀残疾人艺术家的最新作品、绘画作品,还有作者宝贵的创作经验,以及点评专家张和勇先生的深入解读。简单地讲,品读,就是读图、读字、读艺术、读心灵,从读中,品味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从品中,一揽精神世界最美的风景……希望您能从欣赏中提升品位,从品味中领悟生活。本栏目欢迎您自荐或推荐作品,如投稿请发邮件到zczz@263.net.cn,邮件标题请注明“品读”栏目收,内文请写明残疾类别,期待您的来信。  相似文献   

16.
郑板桥的画竹栩栩如生,郑板桥以竹所作的诗句脍炙人口,而郑板桥在民间留有石刻作品则闻所未闻。一块弥足珍贵的郑板桥石刻作品被当着踏脚石踩了。33年,一名老党员不遗余力跟踪挖掘,使其重见天日。从此,他便与郑板桥文化遗产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对作品标题的法律保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做法不一,或用著作权法保护,或用商标法保护,或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而关于此项制度我国还存在较大的缺陷。我们应借鉴他国的做法,特别是德国的“标识树’制度,以完善我国的作品标题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8.
浅秋如水     
张世普 《中国保安》2014,(19):73-73
一年之中,最美最宜人的日子就是初秋了,天地间,似乎一下子透明起来,微热但是不燥,凉爽又不冷,散发着蓬勃的活力。浅秋掠过树梢,一点点驱赶夏天的闷热和烦燥,秋虫在草丛里,吮吸着晶莹的露珠,浅吟低唱。  相似文献   

19.
创作《马克思与恩格斯》、《毛泽东与邓小平》油画作品是“一校两院”校院长王元新先生的创意。对于我来说,为“一校两院”创作红色题材油画作品,即兴奋又感到有压力,因为“伟人”油画作品是一种高难度的创作,其一,没有深厚扎实的基本功,没有耐心,没有心灵与情感上的准备是画不好的,其二,若有一点点浮躁心态也难以完成好此创作任务。  相似文献   

20.
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竞放的鲜花、动听的乌鸣、融化的溪流,都带给我们无限的思绪和想象,也让我们的心飞扬起来,让我们的思想驰骋起来……本期两篇文章,盲人朋友以自由的笔触,丰富的联想,描绘出生动的春色画卷,肢残人朋友以轻盈的心态,快乐的精神,引领我们从春天出发,开始一场心灵的旅行。在跃动的文字中,我们不再感受到他们身体的禁锢,而是和灵魂一起如风般奔跑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