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谈话,特别是视察北方和南方时发表了著名的北方谈话和南方谈话.本文对两次谈话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意义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谈话,这些谈话就是今天家喻户晓的“南方谈话”。“南方谈话”被称为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也是《邓小平文选》的压轴之篇,以该谈话的发表为标志,被称为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由此可见它在邓小平理论中的重要地位。从它的发表到今天已经整整20年了。20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沿着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成就辉煌。因此,“南方谈话”的发表是一个很值得纪念的日子。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所、中央党校国际工运史教研室、湖南岳阳大学、山东聊城师院共产国际研究室在湖南省岳阳市联合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共产国际学术讨论会。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及其观点综述如下: 一、共产国际的是非功过 与会同志肯定了以往三次会议对于共产国际历史功过的评价和分析,同时指出,随着形势的变化,要注意站在新的思想认识的高度上,努力使对共产国际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相似文献   

4.
1988年6月28日至7月4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和东北师范大学在长春东北师大联合召开了“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革命关系”第五次学术讨论会。与会同志围绕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革命的关系,以及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功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发表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不进则退的紧急关头。通过这次谈话,邓小平回应了社会上对改革开放的质疑与否定,使得人们在是否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使改革开放迅速走上了不可逆转的轨道。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当前的改革事业又走到了一个历史关键点上,回顾这段历史对于如何凝聚改革共识、冲破改革阻力、增强改革的信心,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2年春,邓小平亲临南方巡视,发表了极其重要的谈话。根据谈话内容整理成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一文,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之后,南方谈话这篇文章编入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及其深远的历史影响将进一步为我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7.
对富农问题的不同认识,是瞿秋白与共产国际之间产生的主要分歧之一。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瞿秋白在中共六大上提出了一条对富农既有联合又有斗争的正确策略,并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肯定。但随着联共(布)党内反右斗争的不断加剧,共产国际改变了自己的立场,转而主张坚决地反对富农。瞿秋白与共产国际之间就此引发了一场论争,结果,他被视为以“右倾路线”同共产国际的“正确主张”相抗衡,为后来的政治命运留下了阴影。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南巡谈话是在苏联、东欧剧变后发表的,其一系列思想观点和重要论断是对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深刻反思,具有政治上的针对性和理论上的深刻性、创造性.南巡谈话是我们党避免重蹈苏联、东欧剧变的覆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9.
由于毛泽东与共产国际代表、留苏学生在指导中国革命问题上存有分歧,导致毛泽东党内地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远在苏联的共产国际对此并不知情,而是称赞毛泽东的革命观点,批评共产国际代表和留苏学生打压毛泽东,认可毛泽东领导地位.本文主要探讨毛泽东受共产国际代表和留苏学生的影响,党内地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而毛泽东坚持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中国革命的方向,并得到共产国际支持,最终确立了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新阶段:特征和前景──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国改革发展新阶段”理论研讨会上的开幕词龚育之1997年新年伊始,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五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12集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连续播出,并且应观众的要求重复播出,在各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一方面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客观走向;另一方面也与共产国际在总体策略上的重大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20年代后期,共产国际提出"第三时期"理论,"左"倾思想在共产国际占据了上风,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共产国际的世界战略开始转变,对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提出与确立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华北事变以来民族危机加深的形势和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名义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发表在10月1日巴黎出版的《救国报》上。宣言中提出了组织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的主张。它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推动了全国团结抗日潮流的发展。身在抗日游击战争前线的东北党组织受到莫大鼓舞。根据《八一宣言》的要求,从是年冬开始,在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抗日联军陆续着手组建。1935年10月,吴平在海参崴主持了部分东北抗日联军…  相似文献   

13.
闫安 《理论前沿》2004,2(15):30-32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一文。在这次谈话中,他提出了许多影响中国发展的重要观点,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他说,“恐怕再过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共产国际和苏俄政府的指导和帮助,是加速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主要因素。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条件形成阶段、组织建成阶段、建党工作完成阶段,都蕴涵着共产国际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和帮助,客观上加快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1992年一、二月份 ,邓小平同志到南方一些省市视察 ,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谈话———南方谈话。小平同志的这次重要讲话 ,像一股强劲的春风 ,吹遍了祖国大地 ,在全党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南方谈话深刻总结了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经验 ,提出和回答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前进步伐。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 ,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的理论 ,并结合当前我国迅速发展的改革和建设实际做出新的科学的判断 ,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必然要求。为此 ,本刊专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邢贲思。  相似文献   

16.
陈云1935年到达莫斯科前,中共代表团和共产国际只能从报纸上获得长征的认识,这些认识往往具有浪漫色彩,与实际情况有相当大的差距。考察陈云1935年在莫斯科遗存的三份讲述长征的文献,可以还原陈云向共产国际汇报长征的情况。陈云的汇报揭示了长征胜利的原因,介绍了党内争论、领导核心的改组、军事战略调整等等情况,指出了临时中央政治路线上的"左"倾错误,使共产国际对长征的认识发生转变,从而纠正了此前关于长征的不实之词。  相似文献   

17.
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在促成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中 ,共产国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于三民主义的理解和评价问题。然而事实上 ,共产国际与三民主义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异常的少。共产国际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三民主义这样一个原本不应该忽略的问题。究其原因 ,一是由于共产国际与三民主义阶级属性的差异而导致的相互之间的隔膜与轻蔑 ;二是由于三民主义理论本身的不确定性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性 ;三是由于当时中国国内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造成的。共产国际在三民主义问题上所采取的这样一种“鸵鸟”政策所导致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国共合作的过早破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早期战略观形成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早期战略观形成的国际因素,是共产国际的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党的二大又决定加入共产国际,二者的这种密切联系决定后者对前者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包括共产国际战略思想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早期战略观形成的实践沃土,是党自身的革命实践,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党成立后对中国近代革命实践进行了深刻的战略反思,对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不断进行战略上的思考,从而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战略现.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党校是1933年3月13日在中央苏区创办的。中共中央党校的创办与共产国际关系十分密切:联共(布)中央党校的创办,为中共中央党校的创办提供了可以效仿的范例;共产国际的相关决议,为中共中央党校的创办提供了直接的政策依据;米夫代表团的使华,为中共中央党校的创办提供了直接的推动力量;共产国际出台的相关举措,为中共中央党校的建设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具体帮助;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七大提出的中央党校"熔炉"命题,是中共中央党校"熔炉"命题的主要来源。弄清中共中央党校的创办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对于全面把握和研究中共中央党校的创建史,正确理解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科学评价共产国际对于中国革命的功过是非,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早期革命,是与共产国际“二大”的指导思想分不开的。共产国际“二大”的中心议题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民族主义合作问题,在这次会议上荷兰人马林所创造的“斯尼夫列特战略”被认为是最佳选择。认识到这个战略的起源及其被列宁和共产国际所采纳以及后来在中国的实行,对中国共产党初期要求与国民党合作的历史就容易理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