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特征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如何,可用两个指标来衡量。一是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二是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整个国家就业人员的比重。这两个指标是密切联系的,二者增长速度基本同步。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和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扭转了第三产业长期徘徊和走下坡路的不良局面。1990年,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为4733亿元,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 27.2%,比 1980年提高了 7.2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就业的劳动力,也由1980年占劳动力总数的13%提高到1990年的18.6%。近些年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生活面貌的改善,都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但是,若把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放到世界范围的座标系中进行比较,就可看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还不算快。1981年,世界银行公布各国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小可 《前线》1994,(12)
据美国斯坦福大学专家调查测算,现代化国家的水准主要有以下条: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000美元以上。2、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45%以上。3、非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国民经济得到了前所末有的发展。伴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市三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比重有所上升,199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9.02亿元,占GNP比重2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5.60万人,占社会劳动者总数比重16.23%,初步建立了以传统产业为支柱新兴产业为依托的门类齐全的第三产业体系。但是,从整体看,我市近十年来第三产业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与我市的地位极不相称,当前第三产业已成为制约宁波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的瓶颈。 一是第三产业占GNP比重低。十多年来,我市第三产业尽管有所发展,但水平低、比重小的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第三产业在GNP的比重不仅大  相似文献   

5.
溧阳市作为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之一,经济发展势头是很不错的。1991年工农业总产值37.8亿元,1992年超过55亿元。但是,产业结构的不平衡,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滞后,对经济的继续高速增长,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潜在影响,有些方面已见端倪。在第三产业内部,流通、交通、通讯(简称“三通”)又是“瓶颈”,制约着整个第三产业和其它产业的发展。“三通”基础建设发展得快慢,已成为发展第三产业,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三通”的尽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就失去了自身必要的“加速器”。一、“加速器”的促动原理从理论上说,“三通”作为第三产业的第一层次内容,它所形成的增加值是构成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先锋队》1996,(6)
东西部差距有多大改革开放十余年来,我国东部发展迅猛,西部发展缓慢。1979年到1994年的15年间,东部地区受优惠政策扶持,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平均比西部地区高出4.1个百分点。例如,1993年,东部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占60.1...  相似文献   

7.
衡量生产力的发展,当然要看物质生产中的产量、产值、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等经济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物质生产的发展状况,而且相对说来统计的精确度也较高,所以是衡量物质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的也是基本的依据。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三步走”,就是以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再翻一番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基本标志的。但是,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经济指标还难以准确  相似文献   

8.
最近《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依据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构想,省委建议:“九五”期间要以提前实现第二个经济翻两番和稳定解决温饱奔向小康为目标,努力加快经济发展,到2000年城市居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我们认为要使我省城市居民生活实现小康目标,贵州肩负的使命相当艰巨,奔小康的进程还须有一种紧迫感。 (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我省经过认真测算,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基础上翻两番的目标可提前到1996年实现,综合考虑我省“八五”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以及各种有利不利条件,“九五”期间我省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按9%或更会快一点的速度安排,那么在1994年我省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138元(90年不变价,  相似文献   

9.
一、影响消费变革的因素1.综合国力稳步上升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变化,最根本上说,是改革开放带来的,这种变化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那就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的1953~1977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豆%,改革开放以来的1978~1993年每年平均增长9.3%,1993~1997年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11.2%,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农业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由1953~1977年年平均增长速度2.6%上升为1978~1993年年均增长速度6.2%,1991~1996年年均增长速度11.6%。工业增长速度由19…  相似文献   

10.
一、第三产业的一般发展规律及其作用产业结构发展的演进是有规律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拉克在其著作《经济进步的诸条件》一书中探索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时,得出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人力资源的分布发生着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和产业结构高级变化的规律。五十年  相似文献   

11.
近三年来,曲靖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名列全省前茅,如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到8.2%,财政收入达14.079亿元。而这一切却是在烤烟"双控",大批关闭小煤窑和黄磷、蚕茧、有色金属出口受到强烈冲击的困难条件下取得的。曲靖市何以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为此,记者走访了曲靖市委主要负责同志。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发表的《世界发展报告》的统计,1997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NP)达到10554亿美元,人均860美元,第一次摆脱了“低收入国家”,跻身“中等收入国家”之列。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排名的跳升,表明中国发展战略三部曲中的第二步——在本世纪末实现小康水平,已经提前在1997年实现了。 1991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排名首次跻身全球10强之列,1992年升至第九,1993年更是将西方七大工业国中的加拿大挤出了前7名的位置,而去年的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以现在的增长速度,今年中国可望超越意大利,跃升全球第6经济国。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九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力争更快一些,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0.7%,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3.3%;2001~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力争超过,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3.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5%,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横跨“九五”和“十五”,经济的发展要努力实现“九五”计划,为“十五”的加快发展创造条件。为此,省计委提出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一、二、三产业分别年均增长3.9%、11.3%和12.8%。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进一步指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党中央正确估计国际国内形势所作出的具有重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决策。本文拟结合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的实际,对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一探讨。一、实现经济总量扩张,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目前,土左旗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十分突出。200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旗国民生产总值的36.34%,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7.8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15.
王玉珍 《唯实》2000,(4):39-41
江苏经济在全面快速发展的同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日见明显,特别是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的经济差异显著。这种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是全面的,它不仅体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等综合性经济指标上,也体现在经济结构的质态即三次产业的构成上。有关资料显示,1988年,苏南地区与苏北地区第三产业的产值和构成大体处于相近水平,三产的比重十分接近,苏南地区为20.15%、苏北地区为19.79%。两者离差仅为0. 36%。到 1994年时两者的差距拉开,苏南地区三产的比重为29.3%,苏北地区三产比重…  相似文献   

16.
亚洲“四小龙”人口、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的起点各不同,但共同的一点是,经济增长速度之快令全世界瞩目。从1987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提供的数据看,香港、南朝鲜、新加坡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处于全球之首。1965—1985年21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增长率,香港为6.1%;南朝鲜为6.6%;新加坡为7.6%。亚洲的另一强国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要求“七五”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7%以上,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左右。到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将比198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的人均实际消费水平每年递增4——5%。党中央建议的这个增长速度,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提出来的,是积极稳妥的。  相似文献   

18.
10年改革开放,我们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人民高兴,世界瞩目。一、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的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10年,也是中国人民得到实际利益最多的10年。初步统计,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19580亿元,每年平均大约增长9%。80年代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我国是这一平均增长速度的3倍,大大高于同一时期世  相似文献   

19.
1993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受市场机制的强有力驱动,在前两年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我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一、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预计全年可达114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农业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北京、江苏、深圳等地,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已超过经济增速,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我国区域经济中新的支柱产业。2008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年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位居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