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张小媚 《世纪桥》2008,(9):58-59
主体能动性是康德认识论的核心,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通过对科学知识的独特理解、对想象力及范畴的描述、对"统觉"或"自我意识"的阐述等对主体能动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具体论证,从而在人类认识史上进行了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2.
人的活动受制于客观规律。但实践主体的能动选择和创造性活动,日益确证着客观世界的合目的性与属人的性质。尤其在社会领域,主体的价值目标及效应并不囿于历史的决定性或必然性。相反,主体能够不断突破或超越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摆脱行动的盲目性,敢于和善于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把握自身的方向,选择自由的空间,从而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主体间性出发理解认识论问题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识论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的可能性问题。而认识要想成为可能 ,其前提条件就是要有一个自我与对象相互通达的生存境遇。因而 ,认识论必须建立在生存论基础之上 ,只有从人的生存状况出发才能真正解决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自我与对象、理论与实践内在同一的可能性问题。主体间性所凸显的正是人的原本的主客未分、自我与对象相互通达的生存境域 ,是一切自我与对象、主体与客体、真理与价值等的生发之所。  相似文献   

4.
认识论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的可能性问题。而认识要想成为可能,其前提条件就是要有一个自我与对象相互通达的生存境遇。因而,认识论必须建立在生存论基础之上,只有从人的生存状况出发才能真正解决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自我与对象、理论与实践内在同一的可能性问题。主体间性所凸显的正是人的原本的主客未分、自我与对象相互通达的生存境域,是一切自我与对象、主体与客体、真理与价值等的生发之所。  相似文献   

5.
主体能动性与规律制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献慧 《唯实》2000,(9):18-22
人的活动受制于客观规律。但实践主体的能动选择和创造性活动,日益确证着客观世界的合目的性与属人的性质。尤其在社会领域,主体的价值目标及效应并不圃于历史的决定性或必然性。相反,主体能够不断突破或超越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摆脱行动的盲目性,敢于和善于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把握自身的方向,选择自由的空间,从而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军事哲学是整个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创造性的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深入研究了革命战争运动的规律性,深刻把握了战争情况的认识过程,精辟阐述了战争自觉能动性的发挥,革命战争时期的一系列军事著作中蕴含了毛泽东军事哲学中的认识论精华,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  相似文献   

7.
梁骏 《新视野》2004,(6):68-70
认识论是哲学的重要分支。在诸多认识理论中,当代美国宗教哲学家普兰丁格的思想独具特色。他在继承和批判传统认识论的基础之上,从认识论、语言哲学和本体论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真理、信念、担保与知识的有机联系。他充分运用数理逻辑和语言分析的手段,积极构建以担保为核心范式的新的认知模型。其思想对当代英美哲学认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营其社会生活及其发展的能动性,既不高于自然界的能动性,也不外于自然界的能动性,它仅是而且只能是自然界能动性本身之中的一种高级殊相表现形式。它若是高于和外于自然界的能动性,它就是一种上帝或神的能动性了。明确这一点,是克服我国当代一切实践意识的主观主义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列举了目前认识论研究中的若干思路和方法,认为要发展和繁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应该加强对认识中非理性、主体效应、主—客分化等薄弱环节的研究,顺应认识论演进的科学化、结构化、微观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通行的认识论带有浓厚的近代认识论痕迹,存在诸多的缺陷和深层次的内在矛盾。认识论的研究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应该从文化的、生活的角度观照认识,突出认识的主体创造性,对认识作综合的、全方位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同主体选择论是辩证统一的,即在阐明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的同时不否认主体的选择性。因为社会规律为主体选择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客观的评价标准。强调主体活动的自觉能动性,就会推动人们更加注意研究选择的内在机制和社会规律,自觉地做到选择与社会规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认识到人民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实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坚持集政治性、生产性及开拓性于一体的人民主体性,要积极促成人民在国家管理与权力监督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在财富创造和成果共享中的主体作用,重视人民在社会实践与制度创新中的主体能动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之一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选择了改革开放战略举措,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两个统一:一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立足基本国情和坚持基本路线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尊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良性互动促使认识与实践实现辩证统一;二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引领主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人民利益和人的发展是主体的最高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与时俱进观点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是新时期指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方法。与时俱进思想方法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特性,即与时俱进就是实践第一的观点。真正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是不断追求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就是达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王保彦 《探索》2007,3(6):41-43
党员的地位与作用是判断一个党组织特点的重要维度.党员主体地位的保证与主体意识的养成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发挥创造活力必不可少的条件.明确提出党员的主体地位是总结我们党长期建设经验的创新,反映出党的建设的新定位、新视角和新导向.所谓新定位指由以把党员培养为党的决策的积极拥护者、执行者、落实者为主,拓展为主要辅助和保障党员自主决策、自我监督.新视角指党的建设的着力点由制度等硬件建设,拓展到党员自身素质的完善上.新导向指党的建设由外在的教育、约束拓展到启动和提升党员本身的主体意识.因此,尊重和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必然要求切实转变思维,在实践中挖掘和提升党员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什么是现代人的价值之源、如何认识人的现代存在境遇、什么是现代哲学的形上境域、如何开启现代哲学的形上境域这四方面,探寻康德哲学的现代性旨趣。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角看,社会道德从理论规范转化为社会实践存在着一个完整的认识运行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联中断就会出现问题,这正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产生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所在。要采取针对性的对策,通过影响和作用于系统的"三大要素",使其相互紧密衔接,促使道德系统良性运转,进而逐步解决社会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危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角看,社会道德从理论规范转化为社会实践存在着一个完整的认识运行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联中断就会出现问题,这正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产生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所在。因此,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取针对性的对策,通过影响和作用于系统的"三大要素",使其相互紧密衔接,促使道德系统良性运转,进而逐步解决社会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9.
滞后效应是事物长程因果关系的表征。它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和科学史中普遍存在。考察滞后效应的认识论意义在于:它是辩证决定论的重要证据;是认识具有相对性的重要根据;是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是坚持科学实践观、发展观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王金福 《唯实》2003,(5):4-8
命题的意义不是由社会或读者赋予的 ,而是由作者赋予的。从“回到马克思”与“回到康德”的真实意义来看 ,它们不是同类的命题。“回到康德”表现的是阅读文本的认识论视野 ,关注的是文本作者的思想“是否正确”的问题 ;“回到马克思”表现的是阅读文本的解释学视野 ,关注的是文本作者的思想“是什么”的问题。因此 ,认为“回到马克思”的口号会束缚认识的发展的观点 ,曲解了该命题的真实意义 ,是无效的批评 ;认为“回到马克思”的口号表现了客观主义的解释学立场的观点 ,虽然把握了该命题的真实意义 ,是有效的批评 ,但其解释学观点却是错误的 ,而且与其批评实践相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