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莉 《群众》2010,(10):18-20
<正>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化精品,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是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们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在影视内容产业中积极推进"精品  相似文献   

2.
王蒙 《时事报告》2012,(5):18-20
在全社会关心并期待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有可能出现很好的态势,有可能产生无愧于伟大时代与悠久传统的文化瑰宝,也有可能稀里糊涂地或抱着侥幸心理装模作样地打造文化的泡沫。什么是文化瑰宝?要看为我们的受众提供了什么样的路径、启迪、精神享受与人生智慧。例如,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并使之与现代人类文明成果的对接。例如,  相似文献   

3.
文化工作者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师。新时代,文化工作者应致力于凝聚社会共识,以客观、严谨、踏实的态度引导社会舆论的良性发展,着意淳化民风民俗,引领文化风尚。同时,还应自觉遵守行业规范,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努力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无愧于伟大国家、无愧于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4.
高峰岗 《春秋》2012,(3):47-51
我们正在进行着现代化的历程,我们的国家、社会日新月异.正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这历史与现代、发展与继承的交叉路口,我们不能不提及一个充满魅力而又让人感到沉重的话题——传统文化。如何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传承古代文明?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好的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如何既对得起子孙又无愧于祖先?需要我们认真的思...  相似文献   

5.
郭健 《前进》2014,(5):10-11
<正>今年是山西人民广播事业诞生65周年,也是山西广播电视台成立65周年。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历史节点,也是一个崭新的起点。65年来,山西广播电视台忠实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热情讴歌了全省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创作出大量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秀广电作品,创造了令业界侧目的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6.
黄帝祭祀与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崇拜黄帝,祭祀先祖是华夏民族自古就有的优秀传统,并由此形成了系统的祭拜文化。这个栏目选载的文稿,就揭示了这一古老的文化现象。祭拜是后人对先人表达追思感恩与忠诚的最直接的方式,它穿越时间与空间,把今天的中华儿女与远古的赫赫祖先从精神上紧紧地联在了一起,激励着我们奋发作为,无愧于炎黄子孙的称号。  相似文献   

7.
在生活中,经常有同志对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要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换一个说法,那就是要有“自愧之心”。  相似文献   

8.
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当前文艺现状发表了看法和评论,有力地回答了文艺工作者应该为谁创作、创作什么和如何创作等文艺创作的根本问题,并从世界文化的高度,强调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讲话体现了党对文艺繁荣发展的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关于文艺问题的重要纲领性文献,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本刊以此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对当前文艺现状进行以点带面式的扫描,旨在呼唤作家艺术家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自己的创作,创作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艺术精品,重塑我们时代的精神品格和艺术境界,不断开创文艺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西盟于1965年成立自治县,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5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西盟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在艰难曲折中前进、在开拓创业中拼搏、在改革大潮中奋进,创造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201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亿元,是1965年的409倍,年均增长13%;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50万元,是1965年的445倍,年均增长13%;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33亿元,是1965年的797倍,年均增长14.9%;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7元,是1965年的100倍,年均增长10%。西盟50年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主旋律,书写了以特取胜、科学发展的新篇章。特别是近年来,西盟深入挖掘和发扬民族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在特色化、差别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可喜步伐,成功捧回“中国最美风景县云南10佳”、“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和“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等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10.
云德 《人民论坛》2015,(10):39-41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既需要提高文艺的整体水平作基础支撑,更要用顶尖的艺术精品带动文艺的全面繁荣。提升创作的整体品质,促进文艺创作由“高原”抵达“高峰”,应力戒浮躁、平庸,努力把精品意识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的各个环节;应强化作家艺术家的生活积累,补足社会实践和生活阅历的必修课;应增强文化贮备,全面提升创作队伍的文化素养;应强化文艺创作的思想张力,为文学艺术大剂量地进补思想的钙质;应独辟蹊径,大胆创新,不断攀登文艺创作的新高峰。  相似文献   

11.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抵制不良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把握时代精神,坚持正确方向,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各项事业。加强文艺理论研究,繁荣文学艺术,努力提高精神产品的质量,生产出更多的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和青少年活动场所等文化设施建设。努力巩固和拓展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坚…  相似文献   

12.
重要言论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守正创新融入贯穿到文艺创作实践全过程,努力打造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筑就新时代的文艺高峰。  相似文献   

13.
电视已成为当今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传播媒介。电视剧作为一个新的艺术门类因其成本低、周期短、可视性强,使它成为纷繁的多元格局的电视节目中的主角。江苏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大省,为建设一个与经济大省相匹配的文化大省,江苏的电视剧创作只有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才无愧于这块土地,无愧于这个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21,(19)
正前不久,某地花大价钱打造的巨型古人雕像"文化地标"草草收场,折射出当地一味贪大不顾小、求洋不切实的"畸形"政绩观。"面子"光鲜,不如"里子"实在。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弘扬务实精神、厚植民本情怀,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担当,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经得起检验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6,(29)
正文化终究需要还惠于民,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才能让文艺工作者真正无愧于心、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在11月30日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  相似文献   

16.
当今,文化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世界上文化实力成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竞争成为最具深刻内涵的竞争,文化对抗成为带有根本性的对抗,文化建设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团体、单位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当其时。广大党员要深刻认识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真正做到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初心、无愧于人民。  相似文献   

18.
赵远琪 《湖湘论坛》2002,15(3):62-63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范式,它与现代先进文化既有同质性,又有异质性。网络文化在其发展中,必然经历与先进文化摩擦、磨合、交融的辩证过程。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代表,必须正确看待网络文化的利弊,积极引导网络文化与先进文化的融合,发挥网络文化在弘扬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一、网络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同质性网络文化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划时代的成果,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的革命性飞跃。虽然网络文化在其发展的初始阶段难以避免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质文化,总体上与先进文化有着相容性和一致性,并在…  相似文献   

19.
时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最响亮121号。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一个民族拥有高度文化自信,才会有思想的丰厚、精神的强大、创造的活跃、艺术的精湛,才会有可靠的国力和辉煌的未来。本文拟从几个具体方面谈谈对于增强文化自信的粗浅想法。  相似文献   

20.
闽台文化     
谭舯 《黄埔》2012,(1):75-77
闽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地域形态,主要分布于福建和台湾地区,与秦陇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儿大地域文化并著齐名。闽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在历史衍化中融合伸展、一体多元的重要特征,也印证了台湾地区与福建地区乃至祖国大陆在文化上存在无比深刻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