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011年2月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后,人们迫不及待地把目光转向下一个目标——中国什么时候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2.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总产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消息在国际上引发热议,但中国官方和民间对这一消息却非常低调,并强调从人均角度来看,中国经济仍然很落后。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三十多年来推动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成就,但另一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矛盾,未来进一步发展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中国还可能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  相似文献   

3.
《公安教育》2012,(9):23-25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天津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北方最大的国际港口城市,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国际交流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4.
最新趋势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预言,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5年内,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将比人世前提高0.8个百分点,到2025年,以购买力平价排序,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2002天津·《商业周刊》论坛“的主题演讲中,他  相似文献   

5.
《同舟共进》2011,(4):3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有关中国大国地位的讨论蔚为风潮。然而,世界上公认的大国,需要国内外一致的认可——真正的大国  相似文献   

6.
张巍 《协商论坛》2010,(1):51-57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总数第一;同年,中国经济总量登上世界领奖台,位居第三;2009年,中国经济总量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7.
从2010年8月开始,所谓“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话题就开始占据国外媒体的版面。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一场“亚洲大超越”。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说“这是全球经济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审议同期声     
《中国人大》2014,(3):6-6
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现在还讲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低这类问题,很难让人接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一     
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是《日本第一》一书的作者,现在他又撰文说:中国第一。他提醒日本,必须适应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崛起。中国有可能继续比日本更迅速地增长,并在亚洲获得比日本更大的政治影响力。用不了很多年,中国经济或许将取代日本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中国经济有一天可能取代美国经济,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最值得骄傲的就是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战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开始是英国,随后是德国,之后是日本,然后是中国。无论是德国、日本,还是地理面积和人口只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韩国,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它们的品牌都相应地获得了世界地位。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中国的自主品牌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问题该如何解决。如果我们从国家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私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如今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在2013年,中国继续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名列世界第二,跨境直接投资位居世界第三,并进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与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类型企业一起,中国私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壮大的过程,大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书架     
《上海人大月刊》2013,(4):53-53
中国为什么能够在过去的30年里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从一个贫穷的国家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日本近日公布上半年和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中国GDP总量是否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度成为议论焦点。8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的“新华时评”《看一国经济实力,人均水平才是关键》指出,只有拿人均GDP作比较,才能看出国家经济发达程度。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17,(12)
正中国现在已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有人说中国已经不是发展中国家了,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美国皮尤中心2009年9月公布的民调显示,在全球参与调查的25个国家中,有13个国家大多数民众认为中国将取代(或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主要超级大国。皮尤中心2012年6月公布的民调显示,在全球参与调查的21个国家中,41%的受访者将中国列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而认为美国是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受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千年外交的空间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南生 《传承》2012,(7):94-96
如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些是我国外交空间扩大的表现和结果,无疑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我国外交回旋余地,同时自然会激起国人重拾汉唐外交旧日荣光的雄心。当然,在扩大外交空间方面,中国现代外交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研究中国外交空间变化的历史规律,把握中国外交空间扩大的有益启示,办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中国大外交,是历史赋予国人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白酒新机会与新挑战并存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家、各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为中国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信息交流带来了新的契机。特别是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很多优势产业都开始放眼于“世界”这个更庞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我国正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资源禀赋的制约与当前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决定了我国能源外部利用的现实紧迫性。我国外部能源利用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来源地由集中向多元转变,运输方式由海运为主向多种方式协同转变,获取方式由长期贸易向"走出去"转变。但是,我国外部能源利用面临着资源获取难度增大、运输能力和运输安全难以保障、能源需求过快增长、接卸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外部能源供给和利用能力,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上海支部生活》2011,(3):54-55
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弓l起了一些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定位问题争论。在中国今年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的形势下,西方又涌现出要将中国“从发展中国家推入世界强国行列”的“摘帽运动”。不久前,《光明日报》发文指出:尽管中国经济取得了30多年高速增长的辉煌成就,但是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属性仍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同新中国一起已经走过了62年。六十多年来,中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20.
语录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导周瑞金在《南方日报》撰文强调,南方谈话20年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金融危机中成为重要的压舱石。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摩擦也在积累和叠加。改革又到了需要击一猛掌的历史时刻。从基层社会和网络舆论看,改革有庞大的民意地盘,需要奋发有为.需要凝聚党心民心。要像当年小平同志所鼓励的那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