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考与运用》2006,(7):50-52
中国的问题首要的是农民问题,农民的问题首要的是思想问题。关注农民思想是构建和谐农村的必然要求。石柱现有农民42.53万人。随着农村形势不断变化,农民思想状况也发生着深刻变化,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农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课题。为此,笔者近期对全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近几年来,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影响农民增收的各种因素仍然存在,为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做好各项工作,尽快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近几年来,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影响农民增收的各种因素仍然存在,为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做好各项工作,尽快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的过程,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社会整体变迁的过程。农民社会流动的日益频繁和渠道的多样化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必然社会现象,对农民社会流动的思考和研究是整个社会流动和社会阶层结构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张银萍 《共产党人》2004,(11):32-33
今年,“三农”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农民的疾苦、农民的困境引起了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的关注.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政策。但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学术界一直都在探讨。宁夏党校行政管理教研部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组组长李培文博士,多年来特别关注中国的“三农”问题,并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近日,她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的农民问题已经凸显为权益问题。农民权益是农民生存、生活、生产的有力保证。维护农民权益应着眼于维护农民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和社会权益。  相似文献   

7.
张勤  柏桦 《理论建设》2007,(3):42-44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开始对农民问题有所关注,其中陈独秀较早的分析了农民的阶级性,指出领导农民参加革命的策略。他重视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从多方面支持、指导农民运动,并且前瞻性地提出了一些对农村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8.
北票农民为什么发自内心喊出了共产党好?《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解读“党群共同致富信用联合体”》一文为我们找到了答案。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至关紧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农村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自立。所以,自2泄纪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被归纳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提了出来,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特别是去年以来,这个问题更是被提到全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使我国“三农”问题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出现了喜人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的养老保障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关注、解决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养老等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困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民文化传统与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课题。大革命时期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经过认真探索才找到农民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载体,并细致分析了农民传统的革命性与保守性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影响,同时中国共产党人还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民文化相结合的结合点,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与中国农民造反精神的结合,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如何看待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同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基本问题,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兴衰成败密切相关。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农民问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都是以农民问题为突破口,找到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更是关注农民问题,有63处特别提到"农民"。可见,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为此,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考察中国农民问题,这对于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中国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丽新 《世纪桥》2014,(6):13-14
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不但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而且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必须重视农民、尊重农民、发动农民、引导农民,才能保证经济建设的持续有效进行、保证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培林撰文指出,全球化和中国的快速转型,使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态处在中国同一个发展时空中。我们过去谈论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时,还是在一个现代化的框架里,总的来说是一个涉及农村的问题。现在谈论“新三农问题”(农民工、失地农民、农业村落终结问题)已经无法排除全球化的影响。这也是很多农业经济学家呼吁要跳出农村寻求解决农村问题途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为解决好这一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依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历史条件,分别作出各自的历史贡献。对这种历史贡献加以梳理和分析,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深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新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找到了一条在反动势力统治薄弱环节的农村建立革命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今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民有经济不发达,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策略是发展民有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提出的一系列解决农民问题的政策,都是为发展民有经济服务的。  相似文献   

17.
张宽政 《党史文苑》2006,(12):51-53
中国当今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民有经济不发达,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策略是发展民有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提出的一系列解决农民问题的政策,都是为发展民有经济服务的.  相似文献   

18.
农民增收     
“中国是欧洲和非洲的混合物:4亿人和我们差不多,9亿人跟非洲差不多。”瑞士驻华大使在谈及中国城乡差距时曾这样说。直到今天,农民收入问题仍然是决策者和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农民收入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来解决中国的革命和改革问题,其战略基点是一致的。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正确解决农民问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将农民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思想,特别是找到了实现这一基本思想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人》2005,(4):35-36
农民问题,是全党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必将失去农村经济工作进入新的阶段。那么,新年伊始,农民在想什么?农民最需要什么?政府应该做什么?如何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带着这些问题,自治区党委政研室组织人员到吴忠市利通区、表铜峡市的4个乡镇,以12个行政村100个农户为样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群众座谈等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值得我们关注,值得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