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院近年来收治牛创伤性心囊炎5例,剖析的4例均发现有金属异物,但临床症状与所见兽医文献的记述略有差异。根据金属异物刺入的部位、深度及临床症状,我们收治的5例可分为三型:异物穿通横膈,靠近心囊型:病牛精神无异常,食欲稍减少,体温38.1~38.6℃,脉  相似文献   

2.
尿素被广泛用于化学肥料和反刍动物的蛋白质饲料来源 ,当尿素保管不善被牛偷食或饲料添加量过大、搅拌不匀等均可造成牛尿素中毒。由尿素造成牛中毒发病快、症状重 ,如抢救不及时常造成死亡。笔者采用静脉注射谷氨酸钠和灌服食用醋等措施 ,治疗病牛 5头均治愈。1 临床症状牛采食过量尿素后 3 0min左右即出现症状 ,表现为不安、呻吟、肌肉震颤、步态不稳等 ;随病情发展病牛出现痉挛、呼吸困难 ,并从口、鼻流出泡沫状液体 ,此时病牛脉搏可增至 10 0次 /min以上 ;后期病牛出汗、瞳孔散大、肛门松弛。急性尿素中毒病牛可在 1— 2h因窒息…  相似文献   

3.
牛皱胃溃疡是一种慢性消化道疾病 ,病情轻者常因临床症状不明显而与前胃疾病相混淆 ,当发生穿孔时症状加剧 ,往往以死亡告终。1 发病情况  某畜主饲养 1头黄牛 ,雄性 ,3岁龄。主诉 :该牛 5d前被骡踢及左腹 ,当时局部并无红肿、破溃等病状 ;就诊前该牛仅饮少量水 ,未进草 ,不反刍 ,排少量黑色稀粘粪便 ,尿频而短 ;平时以单纯玉米杆为饲料 ,发病前该头牛曾食大量碎砖屑。2 临床症状及治疗经过  病牛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精神沉郁 ,眼球下陷 ,结膜苍白 ,弓背而立 ,偶有呻吟。临床检查 ,病牛瘤胃充满 ,胃肠蠕动音消失 ;体温 38 .8℃ ,心…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1968年至1983年先后对83例异食癖黄牛采取多种方法摸索治疗,初步取得结果。 (一)发病情况 本病多发于每年的1~4月份和10~12月份,5~9月少发。多发于1~3岁犊牛,7岁以上老龄牛次之,青年牛少发。发病与性别无关。 (二)临床症状 可分两型。轻型:病程约1月,食欲减少,反刍缓慢而无力,前胃弛缓,喜舐食各种异物,如粪尿污染物、咸味东西(墙角的碱土)、砖头、瓦片、骨头、槽梆等。重型:除具有轻型症状外,病程在1月以上,精神不振,被毛粗乱,拱背,磨牙,有时拒食,有呈现顽固性的肠卡他,或便秘或拉稀,消瘦,眼球下陷,口色淡白,津滑,脉搏迟缓。  相似文献   

5.
乳牛生产瘫痪是高产乳牛生产后突然发生的以低血钙、低血糖、低血磷和低血钾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代谢疾病。多发生于第 2— 3胎和高产乳牛产犊后 1— 3d内 ,病牛表现四肢瘫痪、卧地不起、头颈向后侧转、丧失知觉等。笔者曾治疗 3 8例病牛 ,其转归情况见表 1。1 症状1.1 轻型 精神沉郁 ,食欲正常或稍减 ,排粪正常 ,一时性前后肢交替踏地 ,卧地时头部至髻甲呈轻度的S形弯曲 ,不昏睡 ,有时可勉强站立 ,但后躯摇摆表 1  3 8头病牛病程及治疗转归情况病 程(d)发病数(头 )痊愈数(头 )治愈率(% )死亡数(头 )病死率(% )1— 2 2 2 1 986 .…  相似文献   

6.
1987年8月上旬至11月初,天水市北道区有15个乡(镇)与1个办事处,共有3737头牛发生疑似牛流行热,占20568头牛的18.17%,致死率约为0.29%(11/3737)。 临床症状 病牛精神沉郁,咳嗽,突然发高热(41~41.9℃),恶寒战栗,脉搏90~110次/分。呼吸迫促,每分钟达80次以上。眼结膜充血、浮肿,流泪、畏光,从鼻腔中流出透明粘稠分泌物。流涎,呈线形粘液。颌下淋巴结肿大。精神萎顿。厌食或反刍停止,瘤胃臌胀,有便秘或腹泻。病牛不爱活动,站立不动,  相似文献   

7.
20 0 0年 11月 5日 ,湄潭县永兴镇宋某的 7岁龄青色母水牛患病。主诉 :该牛近 2d采食减少 ,没精神、不爱活动 ,上坡放牧时常倒地。症状 病牛精神委顿 ,卧多立少 ,两眼无光 ,低头耷耳 ,行动缓慢 ,体温、脉搏、呼吸均正常 ,大小便无明显变化 ,瘤胃音较弱、蠕动持续时间也较短。初步诊断为前胃弛缓。  治疗 当日和第 2d用大黄苏打片 30 0片、牛胃药 10包 ,加温水 1次灌服。第 3d畜主告知该牛已站不起来 ,笔者随即前去重新诊治。病牛除瘫卧外无其他异常 ,瘫卧姿势是趴着 ,头抬不起并向前搁在前伸的两腿上 ,与产后瘫痪姿势明显不同。因找…  相似文献   

8.
尿素被用为反刍动物的蛋白质添加剂,常因管理不当,被牛大量偷食;或因饲喂方法错误,直接饮服;或者饲喂高蛋白饲料又添加尿素等,致使牛中毒。 症状 轻型:牛食后30~60分钟发病,患畜精神不振,心跳增数,食欲废绝,肌肉振颤,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重型:患牛全身痉挛,头项强硬,四肢僵直,卧地不起;眼球振颤,瞳孔散大;肛门松弛,口流白沫,呼吸困难,瘤胃急性臌气。  相似文献   

9.
(一)发病情况 1982年9月19日晨我场放牧员将青年牛群赶到一块收割后约半个月左右的高粱茬地放牧,当时地上杂草多已干枯老化、粗硬,适口性差,牛大量采食高粱茬上新长出的二茬苗,约过3小时,有3头牛突然发病,很快死亡2头。收牧后其余的牛全都表现精神萎顿,厌食。其中有明显症状的危垂病牛有11头。在抢救治疗中又死亡3头。约经过六个小时,大部分牛症状减轻,脱险而愈。  相似文献   

10.
(一)安全性试验 咯萘啶粉剂按6.5、8.5、26mg/kg对3只6~8月龄淘汰奶山羊分别灌服,每日1次,连服3次。其中只有26mg组的1只羊服药后发生采食减少,异食,排软、稀粪便观象。停药后3~5天恢复正常。表明按正常剂量服药是安全的。超剂量服药可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 (二)治疗效果 1.10%咯萘啶灭菌水溶液按每公斤体重6mg1次肌内注射,试治牛双芽梨形虫(Piroplasma begeminum)轻型病牛两例,药后虫体消失,无临床症状出现,经过2个月  相似文献   

11.
1997年5月16日,北京市密云县某鸡场饲养的3250只26日龄海兰鸡开始发病,病鸡精神沉郁、眼肿、流泪、拉稀和消瘦,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发病后第4d开始出现死亡,第8d后死亡达到高峰,每天死亡50~70只,至第17d(43日龄)仍有死亡,每天死亡3...  相似文献   

12.
种公牛的钙磷代谢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某种畜场自1984年以来,在种用公牛中陆续出现以四肢疾患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牛,病的严重程度和发病率有逐渐增长的趋势;有的病牛还出现爬跨困难、平地射精、精量减少、精子活力降低的现象。通过对该场饲养管理及病牛发病情况的调查,认为钙磷代谢障碍可能是种公牛陆续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遂设置本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牛:乌鲁木齐某种畜场供采精用的种公牛23头,年龄为2~7岁,分为两组:对照组由6头无四肢疾患临床症状的牛只组成;病牛组由14头有明显四肢疾患临床症状的病牛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心包炎系金属异物刺伤心包引起的一种常发病。为探讨其发病规律和诊断要点,特对本院收治的20例水牛创伤性心包炎,就诊断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发病简况 在20例病牛中,雄性12头,雌性8头;2~4岁的8头,5~10岁的11头,18岁的1头。所有的病牛系放牧。 (二)临床症状 患牛精神沉郁,体况消瘦,起卧小心,不愿行走;强行走时,步幅变小,移步困难;部分牛只,肘突开张,触诊有疼感;多数病牛,磨牙  相似文献   

14.
1991年8~10月,山东滨州市尚店乡爆发牛流行热,笔者对病牛每天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0~30mg,安乃近6~12g。结果从9月1日开始,孕牛陆续发生流产,至9月10日共流产68例,占收诊孕牛的41%。流产的胎儿一般于2~24小时内死亡。经分析初步确定孕牛流产是地塞米松所致。从9月9日开始,对孕牛停止使用地塞米松,流产率显著  相似文献   

15.
应用改良Fujii氏光电比色法和EDTANa2 滴定法对 88头乳牛进行血清钙、游离羟脯氨酸检测。结果表明 :有明显或轻微骨营养不良临床症状的乳牛 (以下称病牛 )与临床检查无骨营养不良症状的乳牛 (以下称对照牛 )比较 ,病牛的血清钙高于对照牛 (P <0 .0 5 ) ;血清游离羟脯氨酸亦明显高于对照牛 (P <0 .0 1)。因此 ,血清钙升高可作为乳牛骨营养不良诊断的参考指标 ,而血清游离羟脯氨酸升高是乳牛骨营养不良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经土壤普查表明,定西县土壤中和作物秸秆中严重少磷缺氮,用作物秸秆喂牛可引起骨骼脱钙,造成骨质疏松,导致骨骼变形,发生腿跛。笔者自拟方剂治疗21例病情较重的牛,治愈率达98%。 病牛主要表现消化紊乱,异嗜癖,四肢僵硬,运步不灵,有的关节变大。用氯化钠3~5g,磷酸二氢钾3~5g,畜禽生长素20~50g,水1000~  相似文献   

17.
黄牛瓣胃阻塞是一种常见且较难治疗的消化道疾病 ,笔者于 1992— 1998年共治疗该病 2 1例 ,治愈 19例 ,其中 1例由畜主出售、1例死亡。病因和症状 由于当地在冬季多以干稻草为牛的主要饲草 ,加之饮水不足和缺少运动 ,常导致牛胃功能紊乱而发病。在发病初期 ,病牛精神不振 ,食欲不佳 ,反刍减少 ,鼻镜干燥 ,排粪量少、色黑、干燥呈球状 ;随着病程延长 ,病牛鼻镜呈干裂状 ,无反刍 ,被毛粗糙无光或呈卷曲状 ,行走无力 ,触诊瓣胃区有痛感 ,听诊瓣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治疗 瓣胃注入法 :在牛右侧倒数 4— 5肋间与肩关节水平线上的下 2— 3cm处…  相似文献   

18.
1985年秋至1986春,因饲喂霉变稻草,光山县14个乡的牛发生肿腿烂蹄病209头,占存栏总数的0.7%,死亡68头,致死率为33%,致残19头。采取综合防治办法,控制了本病的发生,并治愈122头。 症状 可分为三种类型:①轻型:不影响呼吸,体温、心跳和食欲,只表现为四肢或个别下肢轻微肿胀,行走困难,呈跛行,经治疗和改善饲养条件,逐步恢复健康:②重型:表现食欲减退。呼吸稍快,四肢肿胀明显,有一肢或两肢发生局部溃疡,开始流出淡黄色粘液,以后化脓,行走困难,一般病程在一个月左右;③极重型:食欲由减少到废绝,体温在病中期升高,后期下降,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病初四肢明显肿胀,  相似文献   

19.
1998年 6月 ,青岛市某养牛户的乳牛突然发生以口角流涎、反应迟钝、全身麻痹等症状的疾病 ,数日内相继死亡成年乳牛 2头。发病情况 该户饲养乳牛 6头 ,6月 5日突然发病 ,第 2d死亡 1头 ,第 4d又死亡 1头 ,笔者及时赶赴现场调查发病经过、原因和饲养管理情况 ,仔细观察临床症状 ,并对死亡牛进行剖检 ,初步诊断为肉毒梭菌中毒。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突然发病 ,病牛精神沉郁 ,体温正常 ,食欲略减 ,反应迟钝。病情很快加重 ,表现肌肉软弱无力 ,咀嚼和吞咽困难 ,下颌下垂 ,口角流涎 ,眼半闭 ,瞳孔散大 ,视力减弱 ,对刺激无反应。步态踉跄 ,行…  相似文献   

20.
笔者临床观察,牛面神经麻痹多发于1~3岁的青年公牛,母牛较少发病。一般多为一侧发病,两侧同时发病者较少见。临床症状 牛面神经麻痹的主要症状为病侧耳下垂,失去自由转动能力;病侧上眼睑下垂、肿胀,不能自由开张;反刍时由口中漏出大量草末和水(唾液及胃液),是本病的重要症状。由于经口丧失大量水分,故可迅速引起脱水,严重者可由此造成死亡;某些病牛可有体温升高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