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治学方法给毛泽东的治学生涯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毛泽东在自己的学习与创造实践中,结合时代特点,赋予了中国传统治学方法以新内涵,并成功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治学方法的超越,给我们今天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伊爱焦 《学理论》2010,(15):182-183
高校学风是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新时期,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高校优良学风的积淀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将深入研究新时期影响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原因,探索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学德观具有丰富的内容,他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要求把学习知识与修养道德统一起来;反对"不知而作",倡导诚实不欺的治学道德;反对"骄且吝"和"意、必、固、我",倡导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治学道德;批评学习"中道而废",倡导学而不厌、恒进不止的治学道德;有见于"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倡导学患无能而不患莫己知的治学道德。这些思想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以启迪,有些对克服今天学界的某些不良现象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兰德的治学风格在建立自己的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兰德还逐步形成了一些与自己的任务,方法相适应的治学风格,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有: (一)讲求实际,注重实效:他们认为改革研究是“实打实”的,不能仅满足于弄清情况和停留  相似文献   

5.
一位名家说过:读书治学"脑袋要动,屁股要定".历史学家范文澜亦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两位名家的两句名言,与顾颉刚的治学之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顾颉刚,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学识渊博,在学术上颇有建树.他曾将自己的读书治学经验归纳为四个字:"天圆地方".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8)
高校教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具有高度创新要求的知识生产与传播的特殊群体。人类知识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教师的工作是极具独创性与严谨性的劳动。当前中国共产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对于高校教师从严治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全面从严治党推进高校从严治学的对策如下:健全与完善学风建设制度,形成系统化制度体系;加大学风建设制度执行力度,引导学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需摒弃苏联学者的不良治学模式,不能再以"原理"研究为中心;要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会贯通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恰当解释;改革学术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治学环境。  相似文献   

8.
马芳 《学理论》2012,(33):207-208
教风即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教风、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的集中反映。在学风建设中,治学风气是主导,学术风气是基础,不良的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直接影响和腐蚀着学生的学习风气。因此,教风是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值民进湖北省委名誉主委,武汉大学历史系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博士生导师石泉教授80寿辰之际,武汉大学不久前围绕“石泉教授的治学精神与方法”这  相似文献   

10.
刘凝是清初江西的儒学家,天主教徒,宋元之际著名学者刘壎之后裔,编撰了17世纪中文天主教书籍序跋集《天学集解》。马若瑟是康熙年间来华传教士,耶稣会“中国索隐派”的重要代表,传教士中的汉学大家。马若瑟在江西传教时,与刘凝结下深厚友谊。刘凝在小学考据方面的治学风格影响了马若瑟对中国语言与经典的研究。通过考证刘凝与马若瑟的学术交往,重点分析两人在基督信仰、治学方法与经学研究几个方面相互影响的关系,可以揭示出身处文化夹缝之中的儒家基督徒与来华传教士,如何诠释中国的文本和思想,弥合中西文化之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一“实事求是”本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意是指治学态度和治学风格,而毛泽东则创造性地将这一古老命题改造成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拓展、深化、丰富了该命题的内涵。毛泽东解释实事求是时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  相似文献   

12.
值此著名学者高放教授的八十华诞,读他的重要著作<政治学与政治体制改革>感受很深.其史证的研究方法、求真的学术风格、精研的治学精神寓于全书各篇文章之中.  相似文献   

13.
韩炳黎 《理论导刊》2005,3(2):76-78
分析以布雷岑卡学术思想为代表的西方元教育理论以及我国元教育研究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相互问的理论渊源.我国元教育研究由高潮走向回落是由于我国研究者的治学思想与西方有着不同传统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正>记者:孙教授您好,作为恢复高考后攻读哲学专业的第一批大学生,您一直深耕于马克思主义与哲学基础理论的领域,写作和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十余本,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可否与大家分享一下您多年治学的心得体会?孙正聿:好的学问是“做”出来的,我在治学中总结出五对范畴,供大家思考和体会。首先是搞清楚研究对象的“名称与概念”,人们用以指称和把握对象的任何一个名词,既可能是关于对象的规定性的概念,也可能是关于对象的经验性的名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国流人史》一书之体例、内容、研究方法、行文表述、治学态度作较全面评论之外,兼及其书于中国流人学、流人史、流人学派之创立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阐述其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毕业生的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重心已由单纯的数量追求转向质量标准,由规模走向内涵。提升大学教育质量成为迫在眉睫的急务,而教授作为大学的关键资源,是"教学、科研与服务"三大教育职能的保障者和实现者。在我国高校尚处于行政权力模式的国情下,教授治学的办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促进了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为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环境保障;确保了学术权力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满足了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主体动力要求;学术委员会规范入会教师资格及权责,抑制学术腐败现象;使学术管理"去行政化",治学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张友渔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是享誉国内外的社会科学家。他学识渊博,理论精深。几十年来,他不仅参加革命的实践活动成绩卓著,而且,还撰写了大量具有真知灼见的论文和专著。他对我国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对我国政治学的创建和发展功不可没。他的治学方法和治学精神是留给世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与胡适,都熟稔中国传统文化,又都熟稔西学,对两者都下了很深的功夫。但近人读他俩的著作,每有不同的感受,如王元化先生就这样说:读胡适书觉过时,读王国维书却不觉过时。胡适吸取西学新义未融入中国文化,王国维却不仅能融入,且又自生新义。(见《清园夜读·后记》)这里,王元化以高度概括的语言,点明了王国维在治学方面所以远胜胡适,在于他能将新义与旧学融会贯通,从而又亮出了自己的新见解。没有这种融会,也就无从自生新义,则西学与旧学依然是方枘圆凿的两截。显然,治学之难,不在能否死背硬记,不在能否广泛涉猎,而在能否  相似文献   

19.
清朝嘉道年间,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思想家汤鹏以今文经学为指导,将治学与时局相结合,同时主张则古尚变、学习西方,体现了积极面世的态度和经世致用的湖湘学风,引导了研究西学的时代文化新趋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治学恢复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以来,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但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政治学提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基于政治学研究的特殊属性,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政 治学研究求真、求实、求善、求美的价值取向,才可能实现政治学研究与政治实践的结合与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