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理论》2015,(11)
马克思权力理论被福柯定义为经济还原理论,福柯力图从微观世界对传统宏观通知理论进行解构和颠覆,将权力理论置于国家统治权理论基础之上。这一微观权力学的提出注重对国家权力内容以外的现代权力运行机制和微观权力的具体形式展开探讨,甚至从微观规劝权力方面引申出生存美学的内涵,这对于权力理论研究而言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然而,相较于马克思权力思想而言,福柯的微观权力论却也存在一些局限和弊端,它对于当代世界的启示仍需不断得到完善。二者权力思想比较体现出不同权力理论在当代社会的碰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福柯的宗教权力分析框架进行了论述归纳和分析研究。秉承马克思的理论进路,福柯对宗教及宗教权力持批判态度;经由对宗教话语运行建构的解构,福柯揭示了宗教与权力之间被长期遮蔽的内在联系及宗教权力的潜在运作方式,认为宗教是一种个体化的权力技术和治理技术,宗教权力使被支配的个体进入了总体化的权力结构之中,这一分析框架最终导向了一种生命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3.
论"话语的秩序"--福柯话语理论的一次重要转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的秩序》是福柯话语理论中具有重要过渡意义的一个文本。其中,福柯不仅深入分析了话语的内部结构及其特征,而且分析了话语外部的控制因素,将话语与权力、社会机制联系在一起,从而开拓了话语的外部空间。这既是福柯对自己研究的一次总结,也昭示了福柯话语研究中新方法论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实用主义对本质主义的批判,揭开了哲学上后现代性取代现代性的序幕.海德格尔既反对本质主义又反对实用主义.他关于实用主义与本质主义之间具有深层关联的观点,成为后现代哲学家激进批判现代性的理论起点.利奥塔通过对科学知识与叙事知识两个不同方面的拆解,成功点破了本质主义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普遍模式的奥秘.福柯则揭示出,在现代性条件下,文本和权力关系怎样通过话语对社会和它的文化生产行使着一种有效的控制.德里达把文本看作是与外在权力无关的东西,既表明了他与福柯之间的重大分歧,也推进了海德格尔对本质主义的批判,同时还把哲学拓展到文学领域.本文试图在所有这些方面建立起联系,并且把追溯的源头引向古希腊哲学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5.
魏宁 《学理论》2010,(13):101-102
福柯对权力的分析颠覆了传统的权力思想,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微观权力分析模式,认为权力无所不在,微观而无形。权力是生产性的实践,是关系的策略,是匿名非主体的,并是无中心多形态的。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和检查是微观权力的具体运作技术。福柯的微观权力分析对认知现代社会的权力实践具有积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7)
福柯在阐明规训技术或权利技术时常用全景监狱这一带有比喻意味的词语。超级全景监狱是波斯特从福柯的话语概念出发,在信息方式下结合电脑数据库的特点提出的一种新型权力技术或统治模式。波斯特的超级全景监狱从监视和规训范围,运作方式从"主体化"到"客体化"等方面阐述其与福柯全景监狱的不同之处。并且超级全景监狱瓦解了私人活动与公共活动的界限,重构个体身份,强化了政府或权力机构对人民的统治。  相似文献   

7.
在福柯眼里,马克思与尼采、弗洛伊德一样是独具一格的话语体系的创造者,但同时,马克思的理论作为19世纪知识型的代表,难逃“人之死亡”的命运。福柯用“话语/权力”学说构筑新的人文科学话语,对以人道主义为基本特质的近现代哲学进行清算,并有意保持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之间的距离。作为一个用生活实践理论的哲学家,福柯充满战斗性和反抗精神的个人生活与马克思所说的革命在旨趣上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8.
赵福生 《理论探讨》2008,2(1):43-46
马克思的历史观通常被解读为经济决定论、本质主义、宏大叙事.福柯历史观通常被解读为间断性、差异性新史学,微小叙事.因此,二者被认为是冲突的.然而,深入的分析表明,马克思历史观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微观视阈,福柯的历史观也有其宏观维度.马克思的微观史学视角为福柯的微观权力思想所吸取和发扬,既突显了福柯的创新,也突显了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和精神.  相似文献   

9.
苏醒 《学理论》2010,(3):73-76
在巴特喊出“作者死了”之后不久,福柯就提出了“作者一功能”理论,深入推进了对作者问题的研究。与巴特等人论述“作者死亡”不同的是,“作者一功能”说的理论基础是福柯的考古学方法,它与福柯对主体进行的批判紧密相连,它是福柯主体批判的一部分,或者更确切点说,它是后者的一个具体化、一个例证。福柯的“作者一功能”理论对当今的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具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0.
福柯透过"权力的眼睛"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权力的普遍性,并断言现代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圆形监狱".通过分析理性霸权地位的发生历史及知识--权力的联系,他批判了理性对他者甚至主体本身的压制,并试图提出一条通过话语政治和生物政治来瓦解、抵抗理性霸权的道路.在主张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上,他和马克思有相通之处,但在具体实现道路上,二者又迥然不同.他对马克思的一些批评有不公正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