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文明从本质内涵看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共生.从生态文明的内在结构看一方面是生态文明的观念形态、制度形态和实践形态三者的统一;另一方面是生态文明的主体形态、客体形态和主客体关系统一形态三者的统一.同时,在其内涵中蕴含着生态文明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结构性与和谐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过程特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不是简单孤立的定义,而是多层次逻辑联系的系统理论。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生态的互动和谐。围绕这一核心,通过生产方式变革减轻人口压力,提高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并由此促进市场优化,规范行政、法规,构建生态文明的文化。源头入手才能标本兼治。中国的农业基础主要还是自然经济。对应的文化具有两面性,从生产方式入手优化内涵,关键在于减轻人口压力,把资源收益用于社会保障,侧重独生子女家庭。坚定实施人口从数量到素质转型,经济的内在机制和保障能力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将升华为民族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美丽中国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为党和政府的政治任务;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确立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为和谐共生关系;将地球美好家园确立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必将指导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生态文明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生态良好型社会的长远大计.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需要我们在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变革,为实现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飞跃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5.
生态社会主义发端于西方绿色运动,它提出了一整套以建立和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以满足新型需要为目标,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未来社会理论,并试图找出一条通向生态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生态文明是生态社会主义关注的焦点,大力研究和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理念,有助于加快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文明,发展循环经济是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生态文明的独特视角,探讨江西省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以及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然后提出了大力发展江西循环经济,推动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探索的重要认识成果,其主要内容包括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态生产力思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生态民生思想,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生态法治思想,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的生态发展思想,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秉持系统性生态文明建设方法论思想等五个方面,它为深入推进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8.
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龙义 《世纪桥》2008,(2):24-25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指导下的先进发展模式。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承载基础。中国需要生态文明,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彰显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中共十七大制定了建设生态文明完整的途径。必须加快“经济发展的生态模式”、“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活方式的生态模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指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已成人类的共识.人类将进入生态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生态文明的内涵;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树立以人为本的自然观、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等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张云飞 《前线》2022,(12):12-1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造性提出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指明了生产力发展的绿色化方向,丰富和发展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本质规定;“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实现生态环境方面的公平正义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主义本质规定;“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指明了实现生态共享的方向,丰富和发展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规定。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观的内涵及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积极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路、对策,有利于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美丽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监督和约束.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诸多的缺陷,为此,必须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早日实现美丽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方在农 《唯实》2008,(9):139-142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列入党代会报告,成为新亮点之一.明确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因此,对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背景、将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的深远意义及实现生态文明目标的重大战略措施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处处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哲学范式;"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哲学范式;"主体选择性"哲学范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哲学范式等。这些哲学范式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在改革艰难期和社会转型期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哲学范式和辩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他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以及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角度,提出要努力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路和以最严格的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为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对我们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指科学向上的生态发展意识,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以及由此保障的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首次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培育和建设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的自然观,发展生态经济,实施生态工程,积极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对人类文明进入转型期的规律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性提升。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将引领人类迈向文明的新高度,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是环境保护的灵魂所在和目标指向,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和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在批判继承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吸收西方生态文明的合理部分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了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演进历经起步、深化和形成三个阶段,是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成果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