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编者的话     
<正>21世纪以来,绝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均经历了"黄金十年"的迅速发展。然而,新兴经济体在经历危机率先实现经济复苏之后,自2011年开始又出现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现象。有不少分析认为,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是新兴经济体走出经济困境的根本所在。《论拉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文认为,拉美国家经济下行的内因是自身结构性失衡,集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现代化步入更高阶段的客观要求,若适时转变,会加速现代化步伐,否则将会延缓现代化进程。通过考察拉美地区60年的经济增长后发现,由于在某些阶段拉美国家错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机,造成一系列结构性失衡,最终以债务危机的形式消化失衡后果,进而导致现代化进程一路曲折。21世纪以来拉美国家通过发展战略、经济政策和局部结构的调整,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使其平稳、顺利地渡过了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不过,应对未来挑战,拉美国家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促进出口多元化,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与亚太国家的产业内贸易;通过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有序升级;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研发,等等。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面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走高的大环境,俄罗斯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和调整政策,如选择走"第三条道路"、强调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居民收入以及福利水平、重要企业收归国有、扶持农业、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等等。由于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俄经济增长迅速,一跃成为发展迅速的新兴经济体,但同时也要注意到,这一时期俄经济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工业,造成经济结构失衡尤其是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失衡,而且这种对世界能源市场的过度依赖,给俄经济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智利经济表现良好,未曾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受外部危机影响也较小,被视为拉美国家的样板。这主要得益于智利实施了逆周期性的、谨慎稳妥的、灵活高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其财政保持平衡且管理高效,利率和汇率制度灵活自由,通胀幅度和金融资本流动受到制度约束。这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但近年来智利经济受外部需求下降影响而面临下行压力,宏观经济政策受到挑战:铜价下跌使财政收入减少,而刺激经济和改善民生的需求又要求不断增加财政支出,从而影响了财政平衡目标的实现;利率降低和货币贬值推高通胀,给货币政策带来两难;国际金融资本无序流动给金融市场带来新的风险。当前智利宏观经济政策面临挑战的根源在于产业结构和增长模式存在问题。未来应逐步改变依赖铜等初级产品出口的产业结构,开发新的出口产品,开辟新的国际市场,通过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提升等途径增加内生发展动力,以减少外部冲击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智利经济表现良好,未曾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受外部危机影响也较小,被视为拉美国家的样板。这主要得益于智利实施了逆周期性的、谨慎稳妥的、灵活高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其财政保持平衡且管理高效,利率和汇率制度灵活自由,通胀幅度和金融资本流动受到制度约束。这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但近年来智利经济受外部需求下降影响而面临下行压力,宏观经济政策受到挑战:铜价下跌使财政收入减少,而刺激经济和改善民生的需求又要求不断增加财政支出,从而影响了财政平衡目标的实现;利率降低和货币贬值推高通胀,给货币政策带来两难;国际金融资本无序流动给金融市场带来新的风险。当前智利宏观经济政策面临挑战的根源在于产业结构和增长模式存在问题。未来应逐步改变依赖铜等初级产品出口的产业结构,开发新的出口产品,开辟新的国际市场,通过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提升等途径增加内生发展动力,以减少外部冲击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3~2008年,拉美经济经历了一轮强劲扩张,这得益于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中国及亚洲新兴经济体对拉美能源及原材料的巨大需求、贸易比价的大幅改善以及海外劳工汇款的大幅增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拉美经济造成冲击,出口收入大幅下降,但由于大部分拉美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固的金融体系、积累了可观的外汇储备,通过实施反周期的刺激政策,拉美经济很快就开始复苏并步入正常增长的轨道。近10年来拉美经济之所以能够由衰退转向繁荣,除了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外,拉美国家自身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拉美国家普遍实施了强调增收节支与可持续增长的财政政策、着眼于抑制通胀与货币升值压力的货币政策、注重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政策以及重视包容性增长的社会政策。未来拉美经济还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出口收益下降,制造业缺乏国际竞争力,投资率偏低,社会挑战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经10余年的动荡,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政治局势稳定,经济终于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美国高盛公司预测,"俄罗斯重新崛起"是必然的,俄罗斯将于2028年超过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俄罗斯人更是雄心勃勃,试图以"赶超"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但是,俄罗斯经济增长中的深层次问题不容忽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产业结构升级艰难;缺乏发展人力资本的条件,经济竞争力面临严峻挑战;在经济全球化中被动尴尬,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难有建树等.综合俄罗斯官方文件、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最近俄经济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可以看出,俄罗斯经济呈现出立足能源和科技两大优势产业谋求经济的"赶超型"发展以及刺激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谷源洋 《亚非纵横》2013,(1):10-17,59,61
2012年世界经济较上一年度明显减弱,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同步下行,贸易与投资保护升温,全球治理和政策协调难度增大。世界经济面临新的引爆点。  相似文献   

9.
去工业化现象是导致拉美国家20多年经济滑坡最直接的原因,而去工业化现象的深层背景则源于工业化模式转型的历史性延误。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拉美国家虽然经历了艰难曲折,但最终能够实现这一转型也为在新的国际环境下重振工业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从当前的情况看,由于国际市场对资源类产品的需求持续旺盛,对外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化,拉美国家所实行的发挥非熟练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静态比较优势的生产专门化模式对拉动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拉美国家也面临现有产业国际竞争相对较弱,产品出口受外部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工业部门创造就业的能力不强,工业技术设备对外依赖的程度有所加深。因此,如何克服这些弱点,使现有工业化模式不断走向完备与成熟,仍是拉美国家面临的一大挑战,进而产业政策的回归也成为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郑联盛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2):10-14,79
2011年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深化,其未来发展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新兴经济体受到明显冲击,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滑。随着欧债危机的深化,拉美经济的宏观稳定和金融稳定风险不断累积。拉美经济体面临着政策持续与政策退出、政策刺激与衍生风险、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等目标之间的两难抉择。债务问题还将持续冲击金融市场,拉美经济体的主要金融市场中短期内将保持震荡甚至是下行格局,国际资本流动更加紊乱。未来欧债危机对拉美经济体的影响将体现为:全球经济可能二次探底,部分拉美经济体可能硬着陆,需警惕滞胀风险;全球总需求仍不足,拉美经济体出口将进一步放缓;国际资本流动可能逆转,拉美经济体金融风险需谨慎。  相似文献   

11.
拉美地区对中国的温室气体减排、商品出口增长、资源类商品进口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资源类商品供大于求是导致此类商品价格下跌的根本原因,中国不仅稳定了此类商品的国际市场需求,也使拉美地区此类商品的出口量继续保持增长。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等背景下,中拉经贸合作由"贸易驱动"向"金融驱动"过渡,中国对拉美地区资源类商品的进口需求稳步增长将继续拉动双边经贸合作,中国在拉美地区金融类投资涉及的国家(地区)日益增多,与部分拉美国家成功探索和实施了"贸易+投资+金融"合作模式,金融合作可以使拉美国家普遍受惠。中拉经贸合作是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GDP每年增加6000~8000亿美元是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拉美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自然延伸,基础设施一体化是中拉经贸合作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由贸易是中拉经贸合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拉产能合作面临着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产能过剩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全球背景下,中拉产能合作应集中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  相似文献   

12.
过去的10年,拉美政局趋于稳定,但隐忧仍然存在;经济得到恢复和增长,但经济风险日增;对外政策突出务实原则,靠拢西方和多样化趋势并存.在新的10年,拉美政局有望保持基本稳定,经济继续改善和增长的可能性较大,但在如何纠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等问题上各国仍将面临严重的挑战;在对外政策上,发展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将继续是拉美国家平衡对欧美关系、寻求创造更良好国际环境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世界经济在2005年较强劲增长的基础上,2006年整体形势仍将看好.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浪潮、跨国并购新高潮、东亚渐成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南南贸易重要性突显将构成世界经济发展的亮点.美国经济将续呈扩张势头.但世界经济仍将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包括油价高企、全球经济失衡与贸易保护主义愈趋严重等.各国加强政策协调与合作是国际社会有效地应对挑战、促进共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前,拉丁美洲国家已经进行了长达六年之久的经济调整。时至今日,这一调整进程还远未结束。1983~1984年工业国经济的复苏,拉美国家的政策调整和国际商业银行在处理债务问题上采取的某些灵活做法,都有助于缓和当前拉美国家面临的这场经济危机。1986年,拉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8%;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通货膨胀率为64.6%。但这并不意味着拉美经济已经摆脱了危机的困扰。事实上,大多数拉美国家仍在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拉美国家由于沉重的债务负担和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发展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各国政府相继采取经济紧缩政策,拉美经济已从石油危机前连续增长的高峰中降了下来,1986年,拉美国家国民生产总值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平均增长率还不到1%。如何使经济重新持续增长,是当今拉美国家面临的难题。以前,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外部资金。八十年代前半期由于拉美国家爆发了债务危机,国际资金市场对拉美借款者疑虑重重,不肯放贷,致使外资来源骤降。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促成的向拉美主要负债国提供的应急性贷款也只能缓解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6.
张勇 《拉丁美洲研究》2023,(2):46-69+154-155
债务问题已成为制约新兴经济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基于“历史—结构”分析框架,以近50多年来新兴经济体经历的债务浪潮为背景,阐述拉美地区债务的积累与风险、危机与处理的特征事实,探讨债务问题的历史根源,进而研究债务风险与财政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拉美债务危机是该地区长期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导致的“结构性发展危机”的表现形式,其不仅源自拉美国家内部发展的结构性缺陷,而且深受复杂而不利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当前为应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风险,拉美国家财政支出持续扩张加剧债务上涨压力,同时美联储激进加息周期推高全球融资成本,可能引发拉美国家债务违约风险。此外,债务可持续性和公共财政可持续性互相依赖。鉴于此,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而言,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完善宏观经济政策、防范重大金融风险、注重健全债务管理和深化国内金融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债务治理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缓解财政支出压力,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实施了紧缩性财政调整。大多数拉美国家急剧削减公共开支,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并开征了贸易税、金融交易税等新的税种。这一时期的财政调整过度依赖“快速解决”财政收支困境的暂时性措施。拉美国家紧缩性的财政调整以短期内实现财政盈余为目标,压缩公共投资和社会性支出,其结果损害了经济增长,使收入分配不公恶化。  相似文献   

18.
拉美国家青年人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的解决 ,不仅取决于拉美国家的经济政策 ,而且取决于它们的社会政策和教育政策。青年人就业问题已是当前拉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拉美地区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个中心""四个塔级"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拉美地区的位置较为尴尬:产业结构优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但国际竞争力却落后于后者。拉美地区产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两高两低",即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高,产业结构发展程度高,国际竞争力低,制造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作用低。拉美地区的制造业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但其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落后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试图改造并升级其制造业部门。  相似文献   

20.
"资源的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丰裕的资源禀赋已经被视为长期经济增长的障碍。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呈现出较明显的资源依赖特征,其经济增长面临一定的风险。针对俄罗斯自然资源制约经济增长的问题,应通过适当的经济和政策支持来维持资源依赖型经济的长期增长,俄罗斯经济如果要实现持续增长,短期内应维持能源产业的持续增长,而在长期内则应从完善制度和政策环境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