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静  周清 《法制与社会》2011,(11):176-177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加速以及经济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结构以及随之发生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非正规就业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就业方式在我国就业形式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这种就业方式在缓解就业压力,减少贫困,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方面都已展示出其突出的作用。然而,"非正规就业"外在的特点阻碍建立社会保险与"非正规就业"内在的发展呼唤建立社会保险形成了矛盾。本文通过对非正规就业以及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构建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险制度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刑释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存在,他们大多文化水平较低,而且社会对他们存在一定的偏见,这部分群体社会保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社会是否稳定。目前我国针对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本文主要从就业和社会保险两个方面入手来论述这个“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以此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针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结构性失衡和毕业生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在对地区之间、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社会保障的不平衡进行分析后发现,吉林省在大学生就业去向的配套政策上存在着薄弱环节,社会保障水平对大学生就业去向存在明显影响。因此,必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形成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他们权益的保障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工的现状得出农民工社会保障现存的问题,构建出一个"低费率统筹、分类型对待、显社保重点"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张秀芹 《法制与社会》2014,(16):177-178
我国从20世纪中期开始,大量的农民离开家乡,涌入城市,形成一支庞大的农民工大军。他们用自己的勤劳、朴实的双手创造出一个个的奇迹,为我国的现代化和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由于受到户籍、城乡就业、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各项制度的束缚,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的社会保障权益得不到保障。文章对我国目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社会保障体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和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权益的社会保障,一直是摆在政府以及法律人士面前的一项重大命题,它关乎到一个社会民主与法制化的进程,对构建和谐社会与平安中国有不容小觑的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简要介绍农民工权益保障现状,概括农民工权益的主体内容,提出了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与中国法制化进程的巨大联系,旨在引起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同,最终实现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与他人在法律上真正的平等。  相似文献   

7.
杜亚涛 《法制与社会》2012,(26):205-206
城中村改造,在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提出新的要求.农民失去基本的土地保障,就业困难,抗风险能力低,形成”新三农”问题.本文以保定市为例,通过对“城中村”改造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及问题分析,从征地补偿、就业安排、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对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阿计 《中国律师》2008,(4):43-43
2007年年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程序的社会保险法草案。已成为全社会热议的焦点。2007年以来,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关涉劳动者权益的法律相继诞生。而在年底浮出水面的社会保险法草案.既是有“劳动和社会保障立法年”之称的2007年的收官之作,又是社会保障法制的开山之作。这种不断向民生倾斜的立法努力。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为过。这也是很多人对社会保险法寄予厚望的原因所在。问题是,除了各种具体的制度设计,社保立法最应确立怎样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孔亮 《法制与社会》2010,(23):172-17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我国灵活就业人员日益增多。这对社会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进一步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李大光 《行政与法》2013,(12):88-91
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主力军.本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方面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应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户籍制度、搞好教育培训工作等方面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伴随经济制度转型的进一步深入,灵活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灵活就业也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但由于既定政策的局限性和灵活就业本身的特殊性,大部分灵活就业人员被排除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2.
解决农民工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关系的分离这一问题的出路,是实现我国社会转型、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论述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其滞后的隐患和原因,分析了建立农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利条件与障碍因素。并以可持续性、可转换性、可操作性为原则,对这一"特殊时期"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从兼顾"公平"与"效率"为出发点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不断向农村扩张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被征地农民.一方面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促使他们面临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如养老、医疗、就业等.鉴于我国国情和被征地农民的迫切要求,现阶段政府应尽快为被征地农民构建"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壮有所业"的社会保障机制,尤其是生有所靠的养老保障机制.这成为现阶段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生活保障水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保障权法律救济机制完善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纠纷案件有不断增多的趋势,社会保障权法律救济机制的构建和完善成为一种必要。本文在分析了社会保障权法律救济机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完善法律救济体系,构建独立救济机构,完善救济程序,减免救济费用等方面完善社会保障权法律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身份证及身份证号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身份证件的使用代表着身份证所有人的特定民事行为,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而社会保障卡是指面向社会公众发行,主要应用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身份凭证,是持卡人享有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权益的电子凭证,具有信息记录、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等基本功能,以此社会保障卡同样具有唯一性和特定身份的对应性。因此,身份证、社保卡应当妥善保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初,就引起了对其实施效果的利弊争论。农民工作为特殊的社会就业群体,其社会保障权益的维护是劳动合同法的重要社会使命。劳动合同法实施一年多来,对农民工的就业状况产生了改变,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通过对其影响的辩证分析指出劳动合同法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尚待完善之处,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刘艳 《法制与经济》2009,(16):32-33
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初,就引起了对其实施效果的利弊争论。农民工作为特殊的社会就业群体,其社会保障权益的维护是劳动合同法的重要社会使命。劳动合同法实施一年多来,对农民工的就业状况产生了改变,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通过对其影响的辩证分析指出劳动合同法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尚待完善之处,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兴起而出现的特殊群体,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当前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立适合我国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整个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由于我国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是农民,又是工人.这样的双重身份使得他们有别于其他农民群体,又难以得到市民的身份认同,从而成为“边缘人”.农民工用自己的汗水为城市的发展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已经是一个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规模巨大不容忽视的群体.由于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长期以来都被排斥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当他们遇到风险遇到困难时,往往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来为他们的利益等提供有力保障,这导致他们很容易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社会不稳定,也就很难发展.因此,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将就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做一些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自俾斯麦政府创立以来,经过100多年的实践,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这与它悠久的历史背景以及包罗万象的社会保障网络是分不开的。研究其现状和发展方向对构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