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申蛟 《美国研究》2023,(2):143-160+8
美国著名冷战史学家约翰·加迪斯自20世纪70年代中叶开始涉足“大战略”研究,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遏制战略包含“对称”与“非对称”两种模式以及“冷战是长和平”等富有挑战性的命题。冷战结束后,他在有关“大战略”理论的研究中强调优秀的大战略家与历史学家间(应该)共享一系列相通的思维与工作原则,而这些原则又内化于他对冷战时代美国国际政治理论的学术反思之中。加迪斯依据自己的研究对不同时期的美国政府提出了诸多战略建议,他的“大战略”思想生动展现了当代一部分美国知识精英在美国霸权护持问题上的焦灼心态,但这种学术实践也为打破传统的学科间壁垒找到了一个切实可操作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苏联三十年代前的,其中特别是列宁时期的企业管理,是苏联企业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时期。就在这个时期,形成了苏联企业管理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研究和总结这个时期的苏联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今天仍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拟就苏联三十年代的企业管理作些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关于“军事共产主义”政策评价的演变苏联理论界近几年来发表大量文章探讨社会主义问题。苏联学者们认为,二十年代以后建设的社会主义不是列宁晚年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它已扭曲,已变形。二十年代末以后关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概念是直接从斯大林的手中接过来的。苏联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的党史、政治经济学、科学共产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是遵循斯大林的思想编纂的。二十年代末以前苏联经历的“军事共产主义”(1918~1921)和“新经济政策”(1921~1928)这两个时期实际上是两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具体体现。这两种模式并非起自十月革命以后的苏联。从解放运动刚产生起就存在这两种模式,并一直进行着斗争。“社会民主运动和军事共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巴尼特的"核心-裂缝"思想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东 《美国研究》2005,19(1):125-138
冷战的结束带来了一个新的时代。美国外交也进入一个微妙而深刻的转折时期。自 1990年代初以来,就美国外交现状及未来问题,许多对现实有着深刻关怀的学者努力思考并规划一种可付诸实践的外交理论及与此理论相伴随的国防战略。在众多观点中,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教授托马斯·巴尼特提出的“核心-裂缝”思想 (Core Gapthesis)在美国国内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①以至于被认为是“在指导美国未来 5年到 10年美国军事战略的思想领域内,完全史无前例的视角。”②本文尝试概括巴尼特的“核心 -裂缝”思想并对其加以分析。一 “核心-裂缝”区域的界定及…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摧化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东亚地区也不例外,但本地区由于历史、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原因,早在冷战结束之前就已呈现出多元结构,不像欧洲那样在两极格局下,两种社会制度、两个军事集团、两种经济体制如此泾渭分明,壁垒森严。冷战结束前,东亚地区存在着苏中朝和美日韩两极格局,但只是从社会制度上分野,或作为苏美全球争霸的一种形式。其实,苏中朝和美日韩各极内部联系并不紧密,甚至还有摩擦。可以说,各国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一组组双边关系。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对东亚地区的影响虽不如  相似文献   

6.
论印越战略伙伴关系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印度和越南不断加强两国间的合作 ,双边关系逐步向纵深发展。两国虽未正式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或签订相关协定 ,但战略伙伴关系的实质在印越间已经形成。一、印越战略关系的主要内容一是政治上联系加强 ,外交上相互支持早在 5 0年代 ,印度和越南在尼赫鲁和胡志明时代就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友好关系。冷战时期 ,同作为前苏联的盟友 ,印越两国是“亲密的朋友” ,80年代 ,印度在柬埔寨问题上偏袒越南 ,越南则在中印边界争端上支持印度。冷战结束后 ,两国相继调整外交政策 ,高层互访频繁 ,在稳固传统友好关系的基础上 ,逐步建…  相似文献   

7.
(1998年1—2月)前苏联东欧苏联转移艺术珍品大行动勃列日涅夫年代:苏联走向衰亡的关键性转折时期吸取苏联剧变教训的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关于马克思俄国社会思想的几点讨论国外学者关于十月革命的争论从战后初期英国工党的对苏政策看冷战的起源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对苏东关系的影响十月革命与俄国现代化从联邦制国家形式析苏联解体原因就《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一书访李永全博士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学界“苏联模式”研究述要季米特洛夫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的研究前捷共领导干部谈世界资本主义及欧洲社会主义前景前苏联与俄罗斯的东南亚政策及其影响我…  相似文献   

8.
欧洲联盟的军事化:从民事力量向军事力量的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 ,欧共体共同对外经济政策和欧洲政治合作机制的强化 ,欧洲联盟 (欧共体 )日益以“民事力量”的身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影响。冷战结束后 ,欧盟通过了一系列条约修订案和决议 ,决心发展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 ,逐步建设欧盟的自主防务能力。但是 ,欧盟这个“民事力量”的军事化尚不意味着欧盟国际身份的根本转型。在一定程度上 ,军事化是对冷战时期欧盟能力缺陷的一个填补 ,从而帮助其更加有效地实现作为“民事力量”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对外科学文化政策,在赫鲁晓夫时期发生了变化。以1958年成立的苏共中央意识形态委员会为界,在此之前,受国内"解冻"思潮的影响,苏共中央放松了对学者国际交流的限制,重新开启了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科技交往,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1958年初,在国际"冷战"局势持续发展的影响下,苏共成立了意识形态委员会,加强了对科学文化交流的管理,苏联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呈现出对抗与交锋的趋势。60年代初,随着苏美关系"蜜月期"的结束,以及意识形态委员会的撤销,苏联同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关系再次陷入混乱与僵局。  相似文献   

10.
国际体系是国际行为体之间依据某些原则所形成的排列组合和内在联系;从层次分析出发,可将国际体系分为三个层面,全球层面、区域层面和国家层面(某些分裂国家),韩国民主化就是在朝鲜半岛南北分裂的情况下进行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体系宣告终结,国际体系从冷战时期的两极体系逐渐转变为以美国为主的一超多强体系;在国际体系变迁的过程中,韩国的政治发展随之展开。鉴于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期,韩国一直处于大国角逐的前沿阵地,政治发展过程带有明显的国际影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三四年间我们经历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是以一种非常迅速的方式进行的,进行得如此之快以至于西方的政治领袖和机构都没准备好迎接它的挑战。 我们欢迎冷战的结束和“铁幕”的崩落,但我们不能避免混乱以及“贫穷之墓”或“民族主义之幕”的出现。 “我们现在面临的真正威胁是未知的和不确定的,尽管冷战结束了,但我们仍生活在一个相当动荡的世界上,许多地区充满了危险、变幻无常和不稳定”,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利林·鲍威尔将军1992年在他的“国家军事战略”中这样写道。将军在向美国参议院国防小组演讲时进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韩美同盟关系一直是韩国对外关系的支柱,这不仅因为韩国是在美国帮助下完成建国的,更重要的是因为韩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都极大地依赖于美国。但是随着“冷战”后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变化和两国尤其是韩国国内政治的演变,韩美同盟关系也已出现了引人注目而又意味深长的变化。本文重点考察韩美同盟关系的新变化,并对未来的韩美同盟关系略作展望。一韩美同盟关系的新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东北亚的国际关系进行了调整。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韩国与俄罗斯和中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但朝鲜与美国…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的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日本为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目标,依据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不断调整其外交政策。本文拟就日本外交调整的背景、内容、着眼点及中日关系作粗浅分析。 一、日本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内容 冷战体制下,日本的外交政策是以“日美关系”为基轴,向美国“一边倒”。这种外交政策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期。1989年以后,美苏关系从紧张的军事对峙走向和解,中苏实现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东西德统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以美苏两极冷战体制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的崩溃。世界进入了旧秩序崩溃,新旧国际秩序交替的过渡期。由于冷战体制的崩溃,世界的主流由军事竞争转向经济竞争。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在全球蔓延,形成了几个有重大影响的区域经济集团。如  相似文献   

14.
勃列日涅夫领导苏联的18年,是苏联以空前的规模卷入国际事务的时期,是苏联推行扩张政策发展到高峰的时期。剖析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外交的“进攻战略”,有助于了解当前苏联对外政策调整的必然性和迫切性。一、勃列日涅夫和赫鲁晓夫外交战略的异同点列宁逝世后,苏联历史经历了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以及当今的戈尔巴乔夫五个时期。每一个时期的苏联外交战略,既有它的延续性,也各有其自己的特点。勃列日涅夫继承了赫鲁晓夫的必须进行世界革命的思想;世界划分为社会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华约” 的解散,宣告了全球冷战时代的终结。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成就日新月异,国际贸易与投资逐渐走向自由化,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16.
汪波 《法国研究》2002,(1):144-153
1990年代初冷战结束以来 ,法国面对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 ,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以求在新的国际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和扩大自身的外交影响。与二战结束时的情况相比 ,冷战后法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二战结束时 ,法国作为殖民大国虽然受到非殖民化运动浪潮的冲击 ,但却保留了大部分势力范围。尤其在非洲 ,法国依然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确定外交政策目标。与此同时 ,冷战时期僵持的两极联盟体系也为法国提供了一个利用美、苏之间的矛盾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极好机会。这主要是因为法国虽然身为北约成员国 ,但由于退出了北…  相似文献   

17.
1991年,一个不寻常的年头,东欧剧变在继续,苏联则戏剧般地解体。以此为标志,延续四十余年的冷战宣告结束,如果审慎一点,也可以说冷战已告一段落。人们终于明白,整个世界格局正经历着一次空前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过程。稍谙战后历史的人,对这三个词组应该不感陌生,从50年代到70年代,  相似文献   

18.
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基于俄美关系的一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意识形态之争为发端的冷战结束了,然而对于俄罗斯(苏联)对外政策所经历飞变的动因的争论却远未结束。研究外交政策或外交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研究内政与外交的关系,因为一国的外交是其国内政治的延伸。然而,这一理论逻辑却一再被学人们忽略和忘却。以俄美关系为基点的研究恰恰可以从这一“回归未来”的视角切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印度支那地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随着柬埔寨问题获得政治解决,“热点”问题已经消失,以此为转机,印度支那和东盟国家的对立局面冰消瓦解。印度支那地区首次摆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连绵不断的冲突和战乱局面,正在走向对话、合作和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0.
(1997年11—12月)前苏联东欧一座耸立于人类历史长河的不朽丰碑——纪念十月革命八十周年 常青 真理的追求《“十月”的选择一90年代国外学者论十月革命》前言列宁与十月革命苏联学者人道主义观的变化前苏联学者提出的几个值得重视的伦理学问题苏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及其教训苏维埃时期的中亚民族宗教问题十月革命道路与二十世纪的现代化历程冷战与苏联解体关系论析基本理论与基本路线在苏联演变中的作用前苏联社会逆变经济根源探析苏联剧变的经济体制因素独联体依然似联非联俄经济专家撰文谈独联体国家经济状况和预测独联体国家政党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